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健全網絡綜合治理體系,推動形成良好網絡生態。”互聯網在便利群眾生活、孕育創新創造、推動產業升級、促進高質量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一些新問題新挑戰。發展好、運用好、治理好互聯網,不僅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也是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的迫切要求。新時代新征程,我們必須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網絡強國的重要思想,樹立系統觀念,堅持走中國特色治網之道,不斷完善網絡綜合治理體系,綜合運用法律約束、道德教化、行業自律、技術監管等多種方式,推動網絡綜合治理效能持續提升。
強化法治保障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持依法管網、依法辦網、依法上網”。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網絡法治建設,一體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和建設網絡強國,我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事業取得重大成就,網絡綜合治理體系基本建成。提高網絡綜合治理效能,需要繼續筑法治之基、行法治之力、積法治之勢。要毫不動搖堅持黨對網絡法治建設的全面領導,確保依法治理網絡空間的正確方向;立足互聯網的技術特性與發展趨勢,提高立法的前瞻性、創新性和針對性,確保立法緊跟技術進步,回應網絡空間治理現實需求;把握好發展和安全、活力和秩序、開放和自主等辯證關系,以高質量的網絡法治體系及其有效運行保障網信事業創新發展。
重視德治教化作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法治和德治不可分離、不可偏廢,國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協同發力。”網絡空間容易出現表達情緒化、偏激化等現象,對于網絡空間治理,德治不可或缺。要推進網絡文明建設,弘揚新風正氣,廣泛匯聚向上向善的力量,共建網上美好精神家園。加強道德指引、強化道德約束,充分發揮道德的教化作用。堅持弘揚主旋律、傳遞正能量,加強網絡倫理建設,培育文明自律的網絡行為,倡導尊德守法、文明互動、理性表達,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滋潤網絡空間、涵養網絡生態。
發揮行業自律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調動城鄉群眾、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自主自治的積極性,打造人人有責、人人盡責的社會治理共同體。”當前,要針對平臺壟斷、算法歧視、大數據殺熟、數據泄露等社會關注的互聯網治理問題,推動互聯網行業加強自律。互聯網平臺企業要樹牢合規意識,把依法依規、遵守公序良俗作為企業經營管理的底線;在遵守法律法規的前提下,以社會利益和經濟利益相統一為原則,建立公平、透明、非歧視的平臺治理規則,加強平臺生態圈內部治理,營造良好的平臺營商環境;加強行業組織建設,推動行業制定自律規范,促進互聯網企業相互監督、共同發展。
體現技術支撐作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全面提升技術治網能力和水平”。網絡空間是信息技術發展的產物,并在技術創新的驅動下處于不斷演變的過程中。有效治理網絡空間,離不開技術思維和技術手段,必須遵從基本的技術邏輯,善于運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化手段開展工作。要理順互聯網“去中心”“去監管”的技術特征與網絡空間“有中心”“有監管”的治理需求的關系,提升對互聯網技術發展的駕馭能力,深入挖掘技術本身蘊含的治理潛能,加大技術人才培養力度,積極探索創新手段加強技術治網。只有善于運用最新技術手段感知網絡空間態勢、強化信息監管、暢通信息通道、輔助決策施政,才能更好防范和化解風險,增強預防、發現、處置能力,贏得網絡空間治理的主動與先機。
(作者單位:上海政法學院)
原標題:
堅持走中國特色治網之道
提高網絡綜合治理效能(新知新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