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華中師范大學通過引導優秀畢業生到中西部任教、參與培訓中西部欠發達地區中小學教師、在中西部推進教育數字化等多種方式,助力提高基層教師能力水平、縮小區域教育差距。
“鄉村教師是發展更加公平更有質量鄉村教育的基礎支撐,是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立足優勢、多措并舉提升鄉村教師隊伍整體質量,華中師范大學責無旁貸。”華中師范大學校長郝芳華說。
堅定理想,奔赴鄉村學校
2023年8月,華中師范大學應屆畢業生李先宇告別母校,來到貴州省遵義市第四中學擔任地理老師。為什么不去大城市工作?面對親友的疑惑,李先宇說:“我是從貴州大山里走出來的,我要在家鄉實現夢想。”
李先宇為家鄉教育發展作貢獻的夢想,在大學期間便逐漸形成了。大二時,李先宇選擇從計算機專業轉到師范類的地理專業。經過努力,她不僅跟上了新專業的學習進度,還屢獲校內外學科比賽獎項。
越來越多的優秀畢業生到中西部任教,是華中師范大學長期以來推動師范生培養向中西部傾斜的結果。2021年,教育部等9部門印發《中西部欠發達地區優秀教師定向培養計劃》。從當年起,華中師范大學開始面向安徽、廣西、貴州等22個省份招收本科定向就業師范生,每年招收150人。
如何讓這些學生“下得去、留得住”?華中師范大學注重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協同發展,開設“教育強國”等課程,由學者名師授課,著力開展師德和教師理想信念教育,引導學生厚植教育情懷。開展“強國有我,青春有為”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組織一批師范生奔赴中西部鄉村學校開展支教服務,增強到中西部從教的信念。舉辦“師范生走進國培課堂”等系列活動,為師范生搭建與中西部教師面對面交流的橋梁,更加堅定教師職業理想。2021年至2023年,該校應屆畢業的師范生中,每年有六成以上到中西部就業。
開展培訓,傳授理念方法
“這是一本新課標高中語文必修課教材目錄,請大家想一想,它和過去的語文教材有什么不同?”日前,華中師范大學的一間教室里,一名年輕教師向“學生”發問。盡管臺下許多“學生”的年齡比老師還大,但都認真思考、踴躍發言。
這節課是華中師范大學承擔的2023年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被幫扶高中骨干教師培訓的一部分,授課教師是武漢市第十二中學高中語文骨干教師張慧怡,“學生”則是來自青海玉樹、四川甘孜等西部地區的高中藏語文教師。
從2010年參與教育部、財政部聯合實施的“中小學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以來,華中師范大學已為來自31個省份及香港特別行政區的2.6萬名中小學教師提供培訓服務,其中60%以上的學員來自中西部地區。每年,華中師范大學都會針對不同地域及培訓對象特點,結合教育改革趨勢安排課程。
“培訓讓我收獲很大。”貴州省畢節市織金縣第三中學信息技術課教師張習祥已是第二次到華中師范大學參加培訓。“上一次聽老師說,教師當久了會有瓶頸期,如果不突破,教學水平就很難提升。”張習祥回去后不斷思考,琢磨出信息技術與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融合教學的新路子,還組織師生成立科學社團,由多學科教師指導學生嘗試科技發明并參加科學競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落實好‘中小學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可以使鄉村教師更新教育理念、提升教育教學能力。”華中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學院教授王后雄說。
數字賦能,縮小教育差距
湖北省咸寧市崇陽縣第四小學何橋分校的多媒體教室里,丁芷嫣、丁芷怡姐妹倆正對著大屏幕學唱納西族民歌《阿里里》。“我們特別愛唱歌,每天都盼著上音樂課。”丁芷怡說。
屏幕那頭的音樂老師熊紫伊,身在崇陽縣實驗小學聯校網教協同中心,同時給23個教學點的學生遠程授課,“音樂課不僅能讓孩子們自信地展示自己,也能拓展他們的視野。”熊紫伊說。
學生少,師資力量不足,音樂、美術等課程開不齊、開不好的問題曾長期困擾崇陽縣的不少學校和教學點。2016年起,華中師范大學信息化與基礎教育均衡發展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指導崇陽縣教育局以城區實驗小學為中心,建立聯校網教協同中心,建成14個主講教室,精選音樂、美術學科優質師資在主講教室專職教學,全縣11個鄉鎮28個農村薄弱學校和教學點則分別建設了聽課教室,每個教室配備1名輔導教師。
如何提升薄弱學校教師的數字素養?光靠培訓不夠,還得結合應用。華中師范大學人工智能教育學部教授吳砥和研究團隊深入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第十五中學,發現教師在信息化應用方面存在不足,團隊總結先進教學經驗,并將其轉化為“模板化”的數字備課資源,提供給全校教師共享。通過數字賦能,該校教師教學水平得到整體提升。
經過多年努力,華中師范大學堅持以數字化技術為鄉村教育賦能,讓更多欠發達地區學生共享優質教育資源。“學校將堅持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加快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華中師范大學黨委書記夏立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