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tv在线观看,精品国产污污免费网站Av,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五月天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人民論壇網·國家治理網> 前沿理論> 正文

農民工就業的現狀、特征與應對辦法

根據國家統計局2022年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顯示,在外出農民工中,跨省流動7061萬人,比上年減少69萬人,下降1.0%;省內流動10129萬人,比上年增加87萬人,增長0.9%。農民工返鄉趨勢明顯,那么,當前農民工就業情況怎么樣?就業不穩定有哪些表現形式?對農民家庭帶來哪些影響?政府相關部門應該從哪些方面進行應對?我們針對湖北省Y縣4鎮8村的農民工進行了調研訪談。湖北省Y縣是勞務輸出大縣,110萬總人口中有近25萬外出務工人員,主要集中在溫州、寧波、泉州和東莞等地,在制鞋廠、制衣廠、電子廠和建筑工地務工,其中從事制鞋相關工作的農民工多達10萬人。

農民工就業困難情況分析

當前農民工就業困難有多方面表現:

第一,就業不穩定,返鄉待業農民工數量增多。Y縣中村村主任表示,2021年全村有1200人外出穩定就業,2022年這個數據降至不到900人,近30%農民工因各種原因、以各種形式返鄉。返鄉農民工中60%以上是階段性返鄉等待新的務工機會,不到20%選擇返鄉就業,10%左右返鄉且沒有穩定就業(包括部分滯留在家,尚未外出務工的),只有3%左右的返鄉農民工已經或打算就近創業。

第二,農民工工作時間延長且收入降低。西村農民工A所在制鞋廠規模較大,有2000個多來自湖北、湖南、安徽等省的農民工,2022年因效益不好,以多種方式降低人工支出。一是裁員,每條流水線上年齡偏大、手腳靈活度較差的農民工均被辭退,平均每條流水線裁員20多人,占比達10%左右,結果分攤到流水線上每個人的工作量明顯變多,工作時間由原來的10小時/天提高到至少12小時/天;二是放假,以往每月休息1天,現在每周休息1到2天,有時甚至工作半天休息半天,休息就完全沒有工資,導致月工資明顯下降;三是輪休,工廠根據需要直接輪流關停整條流水線,農民工一次性放假15天,有的甚至放假1個月,放假期間沒有任何工資。裁員、放假和輪休導致“閑的時候閑死,忙的時候忙死”,工作時間延長、工作負荷變重且收入明顯降低。農民工A的月工資從10000出頭降到現在7000元左右,妻子的工資從5000多降到現在的3000多,夫妻二人現在的工資總額只相當于原來一個人的工資。

第三,農民工就業不確定性增加,就業風險變大。表現在就業機會變少且不穩定、薪資數額不確定、拖欠薪資幾個方面。石村農民工B已經56歲,與妻子一直就近在縣城及周邊工地務工,往年工作機會多,多數時候是事找人,且大多日結、事結工資。這兩年工作機會明顯減少,即使去了周邊大冶、黃石找工作,收入還是明顯下降,工資也不再日結、事結,而是每月發2000元左右生活費。

第四,從年齡群體看,中高齡農民工就業比較困難。50歲及以上的60后、70后農民工感受到明顯的就業壓力。一方面他們是工廠裁員的主要對象,另一方面受到體力、技能的限制,再就業較為困難。同時中高齡農民工大多尚未完成“人生任務”,社會保障參與力度較弱,家庭再生產又要求其提高經濟積累能力,所以他們中的多數處于焦慮中。南村農民工C今年58歲,在武漢、深圳、上海等地工地做倉管已有十幾年,兒子尚未結婚。年初他去了深圳一處工地,但三月底被辭退返鄉。因為視力不行、無法久坐、手腳不靈活等原因,在縣城工業園、小作坊等地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只能間歇性在工地做小工,機會少,壓力大。

第五,從行業來看,建筑業就業困難農民工最集中。一是建筑業農民工數量龐大,受房地產和疫情影響較為明顯;二是建筑業農民工大多年齡偏大、家庭負擔較重,外加有一技之長且日工資高于普通農民工,導致他們工作粘性較大,更愿意返鄉等待就業機會而不是盡快進工務工;三是工地務工本身具有階段性和不穩定性,以往也經常處于等待和尋找新機會狀態中,所以建筑工人更容易將當前就業困難問題“合理化”,一邊焦慮地等待尋找,一邊自我緩解壓力。

第六,從區域來看,就業困難的農民工主要集中在務工大縣,尤其是普通農業型村鎮。對比發現,雖然大多數中西部農村都存在工商業發展空間有限的問題,但是部分城郊農村、工業園周邊農村、特色產業村鎮存在局域性的相對豐富的就業機會。這些地區的農民工大多能夠就近務工,且工作收入和工作預期比較穩定。而務工大縣的普通農業型村鎮的農民工返鄉后普遍面臨務工機會不多且不穩定、工資過低、創業渠道過窄等問題,返鄉后大多賦閑在家、觀望等待,因而壓力和焦慮更為突出。

就業困難對農民及其家庭帶來的影響

其一,多數農民工家庭儲蓄能力下降,家庭消費被壓縮。多數農民工家庭按照“能不花就不花,能少花絕不多花”的原則進行日常消費。農民工普遍降低未來收入預期,調整或取消部分未來家庭安排,如延遲買車,很多農民工表示,“這幾年債務不增加、身體健康就可以了,大形勢不好,不敢奢求別的”。

其二,房貸、車貸成為農民工家庭剛性支出,是最大的壓力來源。農民工中有一大批已經貸款買房買車,首付款基本花光了積蓄,為了按時還貸,除了父母支持、親朋借款外,有的農民工還臨時通過信用卡、借唄等方式套現??傮w來看,雖然現在絕大多數農民工家庭能夠及時足額還貸,但不少農民工表示如果就業形勢持續低迷,斷貸風險較大。

第三,少數農民工家庭存在困難,甚至需要借錢過日子。有兩類農民工家庭出現收不抵支的情況,需要借錢維持日常生活,一類是較為貧困的特殊家庭,如有重大疾病、突發意外事故的家庭;一類是背負多重壓力的家庭,包括家庭儲蓄不足、勞動力數量少且收入不高、貸款壓力較大、孩子養育開支大等。陳村農民工D表示,新冠疫情以來收入降低,2022年最嚴重,現在4000多元/月的工資,還完3500多元/月的貸款后,余額不夠一家五口的日常開支,平均每個月有近2000元的缺口。兩年多時間,在父母資助之外,農民工D共計向親朋好友借款2萬多元用于維持家庭日常開支。下村村干部表示,近兩年村委會辦公室每周都會收到幾封郵件,都是各借款平臺催促本村年輕人還款的法院傳單。

緩解返鄉農民工生產生活壓力的辦法

第一,鼓勵農民工就近就業,為農民工就近務工創造機會和條件。例如,在縣域范圍內實行階段性的“以工代賑”工程,吸納建筑業農民工就業;鼓勵有技術、資金等要素的返鄉農民工就近創業,開發新增崗位;強化特色農業對勞動力的吸納能力,鄉村兩級要積極為失業農民工轉向農業工人提供相關服務。

第二,縣政府相關部門要加強與本地、外地各類型用工企業的對接能力,創建并監管相關信息平臺,為返鄉農民工獲取就業信息、提升職業技能提供渠道。返鄉農民工最缺乏的是相關工作信息、相關職業技能。以縣政府為主體建設公共就業服務平臺,能夠更好兼顧本地與外地的就業信息,發揮本地工業園勞動力吸納作用的同時,根據本地農民工技能優勢定向定點聯系外地企業。重點強化人力資源市場平臺、搭建勞動力供需信息平臺、加強勞務合作基地建設等。

第三,多渠道解決中高齡農民工的就業難題。中高齡農民工因為身體能力不足、職業技能不夠等原因受到多重市場擠壓,是當前返鄉農民工中再就業最困難的群體。又因為他們大多面臨子女上大學、買房結婚等大宗家庭開支,也是家庭壓力最大的群體之一。政府需要引導中高齡農民工轉變就業觀念、提升職業技能、拓展靈活就業渠道,強化相關社會保障功能。例如開拓各種公益性崗位,支持中高齡農民工進入物業管理、家政服務等社會服務崗位,組織專場招聘會等。

第四,強化政府對工廠、作坊和建筑工地等的監督管理力度,提振農民工的就業信心,尤其是工資的及時足額發放。調研發現,2022年受疫情影響,作坊和工地拖欠工資、倒閉或停工后老板跑路等情況較往年有所上升,導致部分返鄉農民工因擔心拿不到工資而觀望等待。

第五,為返鄉創業農民工群體提供必要的服務。當前農民工返鄉創業存在盲目性、同質性、信心不足、支持不夠、渠道不廣等問題,存在創業失敗的風險。政府相關部門和基層干部要從四個方面做好服務工作:首先,積極幫助農民工做好創業研判與引導工作,以農民工家庭風險承受能力為前提進行創業選擇;其次,根據區域范圍內的業態布局情況進行創業指導,避免低水平的同質競爭;再次,加大創業扶持力度,在資金、技術、勞動力和市場服務等方面,將創業與再就業、縣域產業等聯系起來;最后,依托相關組織和平臺,幫助創業農民工拓寬銷售市場。

第六,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對存在特殊困難的家庭提供及時援助。雖然絕大多數農民工家庭能夠維持基本生活,甚至有一定結余,但還是有部分農民工家庭因各種特殊原因需要借錢生活。各地政府要完善低保、殘疾、養老、教育、大病、臨時救助等基本社會保障制度,基層要及時發現并上報存在生活困難的農民工家庭,加大公益性崗位等相關機制的保障力度。

第七,多渠道緩解就業困難農民工的生活壓力。首先是穩定物價,尤其是生活必需品價格,緩解返鄉農民工的日常消費壓力。其次是為農民工辦理延期還款提供方便,緩解農民工家庭的還貸壓力,預防“因貸致貧”情況的出現。

【本文作者為武漢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員】

責任編輯:張宏莉
  • <dfn id="3kwm1"></dfn>
    <dfn id="3kwm1"><div id="3kwm1"><label id="3kwm1"></label></div></dfn>

      <abbr id="3kwm1"></abbr>

      1. <menu id="3kwm1"><nobr id="3kwm1"></nobr></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