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tv在线观看,精品国产污污免费网站Av,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五月天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人民論壇網·國家治理網> 治理網評> 正文

給黑土地做“CT”

【現象】三江平原腹地,北大荒集團友誼農場的一塊示范區,一架遙感飛機轟隆隆飛過。依托機上的多波形激光雷達和高光譜成像儀等設備,對黑土地進行精準掃描,結合高分、環境減災、資源系列國產衛星以及地面上設置的90個采樣點,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團隊初步建立起對黑土地的天、空、地立體監測技術體系,可獲取土壤、產能、利用、退化、生態和決策共6個維度的20余類指標,形成近900平方公里黑土地的“健康檔案”。

【點評】

黑土地是“耕地中的大熊貓”,我國東北地區約有2.78億畝典型黑土區耕地。黑土地高產豐產,但也面臨著土地肥力透支的問題。穩步恢復提升黑土地基礎地力,需要建立健全黑土地質量監測網絡,全面了解黑土地的健康狀況,進而對癥施策。

監測新技術的應用,幫助我們更高效地摸清“家底”,更精準地保護黑土地。相較于傳統的定點監測、采樣調查等模式,天、空、地立體監測技術體系,不再是模糊地在數平方公里的黑土地上取一點土來代表一片耕地,而是將無數亞米級/米級數據點位鋪點成面,得到空間連續變化的一系列量化圖像。換句話說,通過新技術體系為一塊黑土地拍攝的“CT”影像“像素”極高,每個“像素”能顯示的信息從1類變成了20多類——除了土壤有機質,還包括地形地貌、土壤類型、溫度墑情等。常態化監測掌握各方面的數據,有助于分步驟、分類別地推進黑土地保護工作。

在掌握全面精確的黑土地時空數據基礎上,進一步優化統籌工程、農藝、生物等因素,就能因地制宜采取保護、治理、修復和利用等精細化措施。比如,有了這一新技術體系的支撐,可以精準監測黑土地“變薄、變瘦、變硬”等退化和改變發生的位置、程度、速率,進而解析原因、優化對策。通過手機上的農業精準服務信息平臺,農戶可以參考地塊上的圖像,進行定時、定點、定位、定量、定配方的精準施肥,減少了投入、提高了效率。應用好這一技術成果,形成覆蓋整個農業生產流程的立體監測體系,將有效助力黑土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

建立黑土地質量動態變化數據庫是第一步,接下來還要做好信息共享工作,讓黑土地保護和開發利用的各個環節都能從中受益。今年,全國首套“東北黑土區耕地土壤有機質含量空間分布圖”發布,以10米的空間分辨率,讓政府、企業、農戶都能較清楚地了解耕地肥力情況。從種植結構科學調整,到政策補貼精細落實,再到農業保險定損理賠……數字化技術正在多個方面賦能黑土地保護和開發利用。此外,通過數據成像,相關部門也能更加及時、便捷、準確地掌握損害黑土地資源的違法行為,加大打擊和處罰力度。

如今,我們有了更多、更新的技術手段把黑土地養好用好。為每一塊寶貴的黑土地進行精準“畫像”、建立專屬“檔案”,采取針對性措施遏制黑土地退化趨勢,提升黑土地質量,改善其生態環境,就能有效保護黑土地的優良生產能力,為促進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提供有力支撐。

責任編輯:王洋
  • <dfn id="3kwm1"></dfn>
    <dfn id="3kwm1"><div id="3kwm1"><label id="3kwm1"></label></div></dfn>

      <abbr id="3kwm1"></abbr>

      1. <menu id="3kwm1"><nobr id="3kwm1"></nobr></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