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憲(1920.11.7—2015.4.28)出生于浙江紹興。1944年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化學系。1951年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歷任北京大學原子能系(后改為技術物理系)副主任、稀土化學研究中心主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化學科學部主任、中國化學學會理事長、中國稀土學會副理事長等職。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徐光憲院士基于對稀土化學鍵、配位化學和物質結構等基本規律的深刻認識,發現了稀土溶劑萃取體系具有“恒定混合萃取比”基本規律,在20世紀70年代建立了具有普適性的串級萃取理論。該理論已廣泛應用于我國稀土分離工業,徹底改變了稀土分離工藝從研制到應用的試驗放大模式,實現了設計參數到工業生產的“一步放大”,引導了我國稀土分離科技和產業的全面革新,使我國實現了從稀土資源大國到生產和應用大國的飛躍,為稀土功能材料和器件的發展提供了物質保證,大大地提高了我國稀土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先后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987年)和三等獎(1987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998年)和三等獎(1991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1994年)、全國高等學校優秀教材特等獎(1988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成就獎”(2005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2008年度),以及多項省部級科技獎勵。
“誰掌握了稀土,誰就全天候掌握了戰場。”作為工業“維生素”,稀土是隱形戰機、超導、核工業等高精尖領域必備的原料,提煉和加工難度極大,珍貴稀少。我國之所以擁有全世界最成熟的稀土工業體系,主要源于徐光憲的貢獻。
漫漫回國路,拳拳赤子心
1920年,徐光憲出生在紹興,他的父親是一名律師,但對數學和圍棋卻十分感興趣。父親從小就喜歡讓徐光憲做一些類似“雞兔同籠”的數學題,訓練他的數學思維。父親還會教徐光憲下棋,鍛煉他的邏輯思維。父親過世后,母親對徐光憲的影響突顯出來,她常教導徐光憲“家有良田千頃,不如一技在身”,要勤奮,要努力。徐光憲成為科學家,離不開父母對他的教導,父親帶領他進入數理化的領域,而母親則使他懂得勤奮是通往成功的必要條件。
1940年徐光憲考入上海交通大學化學系,在這里他認識了同班同學高小霞,也就是以后與他同甘共苦共同奮斗的妻子。1949年9月,徐光憲用一年時間獲得哥倫比亞大學理學碩士學位后,開始師從貝克曼教授攻讀博士學位,研究方向是量子化學。在哥倫比亞大學學習期間,徐光憲接連當選美國PhiLambdaUpsilon榮譽化學會會員和SigmaXi榮譽科學會會員,拿到被稱為“開啟科學大門”的金鑰匙。
徐光憲最初出國留學就存了學成報國之心,在美國留學期間徐光憲與妻子高小霞一直心系祖國。新中國成立的消息傳到美國,在哥倫比亞大學就讀博士的徐光憲帶著妻子高小霞和學友一起,召開了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大會。他們背一大袋面包、香腸和飲料,到紐約中央公園舉行聚會,沒有旗幟的他們立下一塊“勝利酒家”的牌子用來慶祝新中國的成立。朝鮮戰爭爆發后,徐光憲和妻子高小霞放棄了國外的優越條件,同時放棄的還有妻子高小霞馬上就要獲得的博士學位。
1951年初,美國提出法案,想要阻止中國留學生回國,但法案生效需要大概半年時間,徐光憲和高小霞決定趁此空當回國。當時回國的簽證已經很難辦理了,夫妻二人就以家中母親身體抱恙,需回國探親,一個月后還會返回美國為借口,獲得了簽證。他們回國所坐的郵輪,正是美國政府“禁止中國留美學生歸國”法案正式生效前,駛往中國的倒數第三艘郵輪。
立身一清如水,為國一片丹心
1951年9月,徐光憲到北京大學后,繼續從事量子化學研究,但是當時國內的實驗條件與在國外學習期間相比,差別很大,想要在量子化學領域進行前沿研究,非常困難,于是,徐光憲就開始考慮轉換到溶液絡合物化學方向。這是徐光憲科研方向的第一次轉向——從量子化學到絡合物化學。1957年8月,北京大學撤銷物理研究室,成立放射化學教研室(對外稱“物質結構教研室”),錢三強到北大調閱檔案,建議任命徐光憲為放射化學教研室主任。徐光憲認為國家需要是第一位的,他服從組織分配,從配位化學轉到放射化學專業方向。業界有這樣的說法:“誰掌握了稀土,誰就全天候掌握了戰場。”我國雖擁有世界上最大的稀土資源儲備量,但直到20世紀70年代,還不具備提取高純度稀土資源的能力,只能通過向國外出口廉價的稀土原料“換取”進口的高純度稀土產品。為了走自力更生的道路,打破外國人在稀土領域的壟斷,1972年,徐光憲所在的北京大學化學系接到了一個軍工任務,即高純度地分離稀土元素中性質最為相近的鐠和釹。徐光憲說:“(鐠和釹)這兩種元素比孿生兄弟還要像,分離難度極大。但中國作為世界最大的稀土所有國,長期只能出口稀土精礦和混合稀土等初級產品,我們心里不舒服。所以,再難也要上。”為了解決科研難題,徐光憲閱讀了大量文獻,每周工作80個小時,在美國宣告失敗的維拉體系中獲得啟發,創造出一套新的串級萃取理論,并打破世界紀錄,將純度提高到99.99%。他和同事還率先辦起“全國串級萃取講習班”,使新的理論和方法廣泛用于實際生產,大大提高了中國稀土工業的競爭力。
1977年3月,錢三強又來到北京大學,他覺得國際形勢發生改變需要徐光憲再次發揮自己的長處,于是徐光憲回到了量子化學專業。重回量子化學專業的徐光憲,利用計算機自行編寫程序,開發出了中國第一個量子化學從頭計算程序,改進了量子化學計算方法,提出了原子價及其共價的新定義及量子化學定義,以及分子結構的判定規則,改進了休克爾分子軌道理論并提出正弦型同系線性規律,在稀土配合物的電子結構和化學鍵領域作出獨特貢獻。此外,他還在量子化學領域培養了研究人才,積極推動中國化學研究的國際交流與合作。
對于科學研究徐光憲認為:“能夠堅持同一個方向,那成就就能夠大一點,老是變換方向,學業上的成就還是會受影響。不過那時候國家需要我轉變方向,我還是服從國家需要。”
“稀土緊緊連著我和我的祖國”
徐光憲轟動世界的事業巔峰,與“稀土工業”密不可分。為扭轉我國稀土工業的落后狀況,1972年,徐光憲轉向稀土分離方法的理論和實驗研究。近40年中,他帶領科研團隊潛心鉆研、不畏挫折,最終創立了具有普適性的“串級萃取理論”,并引導稀土分離技術的全面革新,將我國稀土萃取分離工藝提高至國際先進水平,實現了從稀土“資源大國”到“生產大國”的飛躍。“串級萃取理論”的廣泛應用提升了我國在國際稀土分離科技和產業競爭中的地位,從而改變了世界稀土產業和市場格局。這被國際稀土界驚呼為“中國沖擊”。徐光憲榮獲200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成為中國化學、化工界首位獲此殊榮的科學家。
徐光憲一生情系稀土研究。除了稀土分離基礎研究領域與稀土配位化學,以及稀土生物化學、稀土功能材料外,他對稀土研究的其他領域也相當關注并傾心扶持。他密切關注與稀土資源相關的環境保護與資源可持續利用問題。為此,徐光憲親赴內蒙古白云鄂博和四川攀枝花冕寧礦區考察,并兩次向中央提交有關白云鄂博稀土和釷資源可持續高效清潔利用方面的書面建議。2005年9月29日,徐光憲和師昌緒等15名院士聯名發出了“關于保護白云鄂博礦釷和稀土資源,避免黃河和包頭受放射性污染的緊急呼吁”,提出白云鄂博主礦和東礦稀土和釷礦資源利用嚴重不足,并且未被利用的釷對包頭地區和黃河造成放射性污染等問題。建議國家應該限制白云鄂博主礦和東礦的開采量,用尾礦壩提供稀土需要,進一步提高選礦收率,收購釷作為戰略能源儲備等建議。國家對徐光憲等人的建議十分重視,國家發改委、國土資源部、國家環??偩值炔块T組成調查組,對白云鄂博礦綜合利用進行調研,國土資源部還下令限制稀土產量,挽回了一部分廉價出口稀土的損失。
因祖國需要,他毅然回到祖國;因祖國需要,他四改研究方向;因祖國需要,他兩次上書國家。窮其一生,徐光憲從未忘記矢志報國的初心,為國家的稀土事業貢獻了畢生的心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