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全球環境基金第七屆成員國大會在加拿大溫哥華閉幕。經185個成員國協商,大會同意設立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基金,以加快對野生物種和生態系統的保護。
全球環境基金第七屆成員國大會表示,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基金的設立將致力于到2030年制止和扭轉生物多樣性喪失,到2050年使其“自然走上恢復之路”。大會還批準,將20%的新基金資源直接分配給原住民主導的保護生物多樣性項目,1/3以上的資源將優先用于支持小島嶼發展中國家和最不發達國家。
“該基金的設立及其對土著居民和當地社區的支持承諾,是對他們世世代代努力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認可。”國際土著生物多樣性論壇聯合主席露西·穆倫凱表示,只有通過集體行動并遵循人權方針,才能攜手實現健康地球和健康人民的共同愿景。
新基金還將吸引政府、慈善機構和私營部門的資金,旨在動員和加速對野生物種和生態系統的保護,擴大對可持續發展領域的投資。當前,野生物種和生態系統的健康正受到野火、洪水、極端天氣和包括城市擴張在內的人類活動的威脅。全球環境基金首席執行官卡洛斯·羅德里格斯認為,新基金將“為地球及其人民的健康扭轉局面”。
去年12月,《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第二階段會議通過“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簡稱“昆蒙框架”)。“昆蒙框架”要求全球環境基金盡快在2023年設立一個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基金,通過一個特別信托基金來支持“昆蒙框架”的實施,直至2030年。此次全球環境基金第七屆成員國大會期間批準設立的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基金,即是對“昆蒙框架”的落實。
據了解,第一次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基金理事會會議將于2024年1月舉行,以期在2024年6月的理事會會議上批準第一個工作計劃。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秘書處代理執行秘書戴維·庫珀敦促所有參與者動員資源,以便在《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六次締約方會議(COP16)召開之前向發展中國家提供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基金的撥款。“我們歡迎捐助者進行捐款,并期待該基金早日投入使用。這表明國際社會執行‘昆蒙框架’的決心,也表明對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對生態系統可持續發展的推進,正在從協議走向行動。”庫珀說。
全球環境基金于1991年開始正式運作,是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環境資助機構之一。本屆大會8月22日至26日在加拿大溫哥華舉行,來自世界各地的約1500名代表參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