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明的深厚歷史底蘊,是我們推進和拓展中國式現代化的根基。中國式現代化扎根中國大地,切合中國實際,具有中國特色
傳承中華文化,絕不是簡單復古。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只有不斷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與現代文明深度融合,才能永葆生機活力
位于江蘇蘇州古城東北隅的平江歷史文化街區,距今已有2500多年歷史。漫步于此,評彈聲聲婉轉雅致、余韻悠長,蘇繡、宋錦、緙絲、蘇扇等非遺匠心獨具;世界文化遺產耦園以及眾多名人故居,共同構成“沒有圍墻的江南文化博物館”。在這里,文化遺產保護與居民現代生活相得益彰,游客能沉浸式體驗“食四時之鮮、居園林之秀、聽昆曲之雅、用蘇工之美”的“蘇式生活”。平江歷史文化街區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的生動實踐表明,中國式現代化既傳承歷史文化又融合現代文明。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強調,中國式現代化“是文明更新的結果,不是文明斷裂的產物”。一個民族的歷史是一個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礎。中華文明的深厚歷史底蘊,是我們推進和拓展中國式現代化的根基。中國式現代化扎根中國大地,切合中國實際,具有中國特色,是一種全新的人類文明形態。
文明的發展具有繼承性,離開傳統文明,現代文明既無法生成,也難以發展。中華民族是世界上古老而偉大的民族,有著5000多年源遠流長的文明歷史,是世界上唯一自古延續至今、從未中斷的文明,形成了獨具特色、博大精深的價值觀念和文明體系。可以說,中華文明如同一條波瀾壯闊的長河,一路奔涌,從未斷流。比如,今天我們使用的漢字同甲骨文沒有根本區別。又如,2000多年前諸子百家提出的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者愛人、與人為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自強不息等思想理念,至今仍然深深影響著中國人的生活。再如,浩若煙海的典籍文獻,一直滋養著中華兒女的精神世界。也正是因為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連續性,讓我們這個古老又偉大的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讓我們建設的社會主義必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不是別的什么主義,讓中國式現代化扎根中華文化沃土。
每一種文明都延續著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脈,既需要薪火相傳、代代守護,更需要與時俱進、勇于創新。傳承中華文化,絕不是簡單復古。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只有不斷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與現代文明深度融合,才能永葆生機活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善于把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和發展現實文化有機統一起來,緊密結合起來,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繼承”,強調“要堅持守正創新,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同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要求“以守正創新的正氣和銳氣,賡續歷史文脈、譜寫當代華章”……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高度,對中華文明的繼承弘揚和創新發展進行了全方位、深層次思考,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論斷、重要思想、重要觀點。在習近平總書記引領推動下,中華文化的“一池春水”被充分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融匯澎湃,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充滿時代生機。正因為守正不守舊、尊古不復古,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才能代代相傳、歷久彌新。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結合,不是拼盤,不是簡單的物理反應,而是深刻的化學反應。這個化學反應造就了一個有機統一的新的文化生命體,讓馬克思主義成為中國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現代的,讓經由“結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態。中國式現代化,深深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體現科學社會主義的先進本質,借鑒吸收一切人類優秀文明成果,代表人類文明進步的發展方向,其蘊含的獨特世界觀、價值觀、歷史觀、文明觀、民主觀、生態觀等及其偉大實踐,是對世界現代化理論和實踐的重大創新。同時,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正在為中華文明創新發展提供強大動力和廣闊空間。相信,隨著中國式現代化的深入推進,中華文明必將順應時代發展煥發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
北京,天安門廣場東側,國家博物館游人如織。基本陳列《古代中國》、《復興之路》和《復興之路·新時代部分》,成為人們參觀的必到之處。展廳內,中華民族燦爛悠久的歷史文化,與現代中國奮斗發展的輝煌成就交相輝映,繪就一幅波瀾壯闊的文明長卷。歷史是過去的現實,現實是未來的歷史。堅定文化自信、秉持開放包容、堅持守正創新,在實踐創造中進行新的文化創造,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這是對歷史最好的繼承,是對人類文明最大的禮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