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車間里,工人們正在進行車輛總裝。資料圖片
實驗人員正在進行檢測工作。資料圖片
研發人員正在進行新品研發試驗。資料圖片
【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中國式現代化】
盛夏之時,古老的三秦大地,熱火朝天,捷報頻傳:
2023年重點項目——西安市地鐵8號線31座車站主體結構已封頂,秦創原臨空智造園項目南區提前交付。
上半年,西安市高新區經濟發展勢頭強勁,實現生產總值(GDP)1614.72億元,同比增長8.4%,經濟總量分別占到全省的10.4%和全市的28.8%。
上半年,陜西4400多個省市重點項目共完成投資9000多億元,年度投資完成率約61.8%,投資完成率遠超序時進度。其中,2400多個新開工項目已開工2200多個,開工率超九成。
拉滿弓,繃緊弦。近三年來,陜西各地把重點項目和高質量項目建設作為總抓手,聚焦優勢產業和新興產業領域,以項目引領、產業帶動,推動現代產業體系壯大成勢,產業鏈不斷向高端邁進,高質量發展風生水起,動能強勁。
成績的取得,離不開智慧、激情和拼搏,更與一項工作密不可分——重點項目觀摩活動。
重點項目觀摩點燃高質量發展激情
東方風來滿眼春。
“沒有高質量項目就沒有高質量發展,要以高質量項目看實績、以高質量項目比高下、以高質量項目論英雄。”2020年11月3日,陜西省委書記和省長親自掛帥,啟動了一場前所未有、聲勢浩大的重點項目觀摩活動。
記者注意到,參加觀摩活動的團隊,除了陜西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協主要領導和班子成員,還有全省各地市黨委、政府的主要領導,以及省級各職能部門和研究機構的主要領導。觀摩活動務實低調,深入細致,足跡遍及全省各地市和區縣的重點項目和企業。
“觀摩活動聚焦新時代陜西追趕超越目標任務,以‘看項目、找差距、比質量、促發展’為主題,按照‘看新不看舊、看高不看低、看大不看小、看實不看虛’的原則,著眼產業鏈和創新鏈融合布局,著重選取重大工業項目、產業集群項目進行現場觀摩。”陜西省政協副主席張曉光介紹。
“開展重點項目觀摩活動,對于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歷次來陜考察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動員全省上下更好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陜西省委書記趙一德表示,通過項目觀摩,大家在看中學、學中看,既學到了好的思想觀念、精神境界、能力作風、工作方法,又達到了看項目激發干勁、找差距看到不足、比質量明確方向、促發展感到壓力的效果。“要通過一次次持續不斷的觀摩成果,形成自我加壓、你追我趕,攥緊拳頭、集中力量,形成大抓項目、大抓招商、大抓堵點、大抓環境的濃厚氛圍。”
“這種實地觀摩形式非常好,每次活動我都觸動很大,感受很深,收獲很多,也看出全省各地市都爭先進位。通過現場觀摩,大家互相交流學習,自加壓力凝聚信心,倒逼項目建設,實現因地制宜謀發展和比學趕超。”延安市市長嚴漢平說。
陜西省省長趙剛表示,重點項目集中觀摩是檢驗陜西經濟發展的一次次“大閱兵”,也是對陜西各個產業優化升級的一次次大考。通過不斷改革產業結構,優化產業布局,加快產業引領,推動產業進步。“如今,一批批‘含金量、含新量、含綠量’高的項目,覆蓋了各行各業各領域,反映出我省高質量項目建設力度不斷加大,支撐高質量發展的成效日益顯著。”
今年以來,陜西各地各部門把高質量項目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形成了上下齊心抓項目、你追我趕上項目、緊鑼密鼓干項目的濃厚氛圍。
7月12日,2023年二季度全省重點項目觀摩暨高質量項目建設工作會議舉行。趙一德指出,開展這次項目觀摩活動,既是對上半年項目工作的一次全面盤點,也是對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開展成效的一次實地檢驗。要堅持在現場學、現場悟、現場比中互學互鑒、對標找差,把工作中形成的好經驗好做法堅持好、運用好,把好作風發揚好,全力推動高質量項目建設提速提質提效。
在為期3天的重點項目觀摩活動中,陜西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分別率隊現場觀摩陜北片區榆林、延安兩地重點項目,視頻觀摩關中片區、陜南片區重點項目。
本次重點項目觀摩活動緊扣高質量發展主題和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目標,聚焦縣域經濟、民營經濟、開放型經濟、數字經濟和打造先進制造、現代能源、文化旅游、戰略性新興產業四個萬億級產業集群,按照“開工項目看進度、在建項目看服務、投產項目看達效”原則,重點觀摩省市重點產業鏈延鏈補鏈強鏈項目40個。
重點項目突破“硬核支撐”高質量發展
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重點項目支撐,抓重點項目就是抓發展穩增長。
驕陽似火的6月,陜西發起推進重點項目建設的“夏日攻勢”:
延安、渭南、安康等地相繼舉行二季度重點項目觀摩活動,比學趕超、鼓舞干勁,再掀項目建設新熱潮;
寶雞金河工業園區汽車零部件產業園、黃龍縣高效太陽能光伏組件生產、商南縣茶葉產業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項目等80多個產業鏈項目加速推進;
榆林8萬噸電子級粒狀多晶硅產業升級、西部超導涇河新城研發生產基地等18個重大項目持續“上新”;
上半年,陜西643個省級重點項目完成投資2700多億元,年度投資完成率達57%以上,245個新開工項目已開工八成以上。榆林海則灘煤礦、陜西空天動力創新中心、中國絲路科創谷起步區等482個省級重點項目投資完成率超過序時進度。
兩年多來,“增效”“提質”一直是陜西重點項目建設的兩個關鍵詞。
為此,陜西全省各地全面發力,高質高效推動重點項目建設,“硬核支撐”高質量發展。
90秒,一輛吉利博越汽車就可以總裝完成下線。為進一步提升產業智能化和生產效能,寶雞市吉利汽車新車型技改擴產項目正在建設中。該項目由寶雞吉利汽車部件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總投資9.8億元,2022年2月開工,11月正式投產,302臺機器人實現全自動化生產,新能源車產量占到總產量的80%。
機器人把生產好的光伏玻璃從流水線上“抱”下來,再輕輕放在旁邊摞好,這是彩虹咸陽超薄高透光伏玻璃生產線的全自動化生產環節之一。據彩虹顯示器件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李淼介紹,咸陽市G8.5+基板玻璃生產線建設項目,突破了“卡脖子”的關鍵技術。項目完全達產后,每年生產基板玻璃1450萬片,保障我國1.5萬億規模液晶面板產業鏈和供應鏈安全。
在陜西乾縣楨龍航空大載重無人機及航空發動機研發制造項目建設現場,如絲細雨中,工人正在有序施工。開工1個多月,省、市、縣相關部門全力支持,項目超預期推進。這個總投資50多億元、年產值可達210億元的“大塊頭”項目,主要分為大型載重無人直升機、航空發動機、楨龍物聯網芯片等產業板塊。
“落地陜西,一方面因為陜西是我國航空產業發展高地,物流成本優勢明顯,另一方面,也是我們對陜西的未來發展充滿信心。”陜西楨龍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黃俊平說,項目引進國際先進航空工業技術,將填補國內航天器尖端材料和航空發動機領域空白,為陜西航空產業發展再添一把火。
延安市省級重點項目開工率100%,漢中市省級重點項目開工率100%,商洛、寶雞等7市省級重點項目開工率超80%。
“今年以來,全省深入落實高質量項目建設推進年實施方案,開展重點項目集中觀摩活動,加快資金撥付進度,助力項目開工建設,全力擴大有效投資。半年來,陜西省級重點項目中的產業類項目完成投資2000多億元,投資完成率約60%。其中,167個制造業重點產業鏈項目完成投資650多億元,年度投資完成率達61.91%,超序時進度11.91個百分點,跑出了以新發展理念引領高質量發展的加速度,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陜西新篇章提供了有力支撐。”陜西省統計局總統計師胡清升說。
重點項目建設以“鏈”布局因“鏈”集聚
拼項目就是拼經濟,抓項目就是抓發展。
“快速推進項目建設,為的是搶占產業發展先機。”陜鋼集團漢鋼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周永平說,“今年我們強化要素保障,加大推進力度,確保中厚板項目早建成、早投用。”
作為陜西重點產業鏈延鏈補鏈項目,該公司中厚板項目預計12月底進行熱負荷試車,將輻射川渝地區,帶動上下游企業集聚發展。
今年上半年,陜西靶向發力,聚焦實體經濟發展,甄選省級重點項目643個、市級重點項目(包含省級)4400多個,項目數量在2022年高基數的基礎上保持增長,創近5年歷史新高。而在省級重點項目總盤子中,產業類項目占八成以上,達519個,數量占比較去年大幅提升。
為加快構建具有陜西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各地聚焦重點領域、關鍵環節,“鏈”上發力,推進產業鏈“強筋壯骨”,不斷塑造新優勢,培育新動能。全省緊扣24條制造業重點產業鏈延鏈補鏈強鏈,精準招引、甄選重點產業鏈項目,做大做強做優“制造業”家底。一產帶一鏈,一鏈興一群。變分散發展為集中發展、變單一開發為成鏈發展的“鏈式招商”已成共識。
汽車產業是陜西近年來作為重中之重全力打造的支柱產業之一,其中新能源汽車產業異軍突起。今年前5個月,陜西新能源汽車產量35.2萬輛,同比增長44.2%,占全國新能源汽車總產量的12.4%。各地紛紛搶抓全省新能源汽車產業高速發展機遇,圍繞乘用車(新能源)產業鏈精準招商,以重大項目建設帶動大發展,強固產業鏈條,激發“鏈”式效應,眾多項目主動謀求“卡位”入鏈。
6月20日,西北地區唯一的全產業鏈鈉電新能源微車生產基地——陜西淮海車業有限公司100萬輛鈉電新能源車輛項目在寶雞眉縣建成投產。
“陜西新能源汽車產量增速全國第一,精密零部件加工領域潛力巨大。”被精準招引到銅川的陜西未來造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博說,“我們將在陜西新能源汽車和精密零部件加工產業領域深耕,落地項目一期預計今年年底全部建成。”
高質量項目領跑,陜西經濟“穩”的基礎進一步鞏固,“進”的動能加速積蓄。今年年初,陜西省經濟實現良好開局,工業運行穩定增長,固定資產投資穩中向好,消費市場加速恢復。
(本報記者 張哲浩 李潔 本報通訊員 王向華)
原標題:
聚力優勢產業 壯大現代產業體系
——陜西以重點項目建設夯實高質量發展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