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tv在线观看,精品国产污污免费网站Av,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五月天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人民論壇網·國家治理網> 典型案例> 正文

【地方】深圳探索“工業上樓”(一線調研)

不久前,我國首個全裝配式“工業上樓”項目一期在深圳竣工投用,“像搭積木一樣建廠房”“汽車搭電梯上下樓”等話題引起關注。所謂“工業上樓”,通常指多層廠房或“摩天工廠”,是面向新經濟、新業態的新探索、新方式。在深圳,“工業上樓”實踐始于2015年,2021年獲國家發展改革委發文推廣。深圳為何探索“工業上樓”,工業如何“上樓”,“工業上樓”后有怎樣的發展空間?記者走進兩座“摩天工廠”一探究竟。

——編者

 

不久前,我國首個全裝配式“工業上樓”項目——深圳市坪山新能源汽車產業園區一期竣工投用。

向西70公里外,位于寶安區沙井街道的深圳全至科技創新園,則是全國首個“工業上樓”項目。

兩座“摩天工廠”一東一西,建設時間相隔近10年,見證著深圳創新發展的生動實踐。如今,在這座改革開放先行先試之城,第一批試點“工業上樓”項目已有72個,用地面積854.8萬平方米,創造廠房面積2306.5萬平方米。

為何建?

用低成本的產業空間,換高品質的制造業發展

茅洲河與京港澳高速之間,全至科技創新園綠意蔥蘢。幾棟5層小樓和一座23層大廈錯落其間,還有設計感十足的雕塑和墻繪點綴。午休時間,人們三三兩兩地走在樹蔭下。

這場景全然不似傳統工業廠區,更像現代化的科技園區。深圳市華陽智能制造技術有限公司去年初入駐,總經理肖向陽說:“園區環境優美,客戶一進大門都說好。良好的第一印象讓企業更易獲得認可。”

這是全國首個“工業上樓”項目,以近3萬平方米的占地面積,創造了約16.8萬平方米的建筑面積,2015年開園以來,累計孵化科技企業數量300多家,被譽為“土地成本攀升下的深圳工業突圍樣本”。

深圳堅持工業立市,2022年規上工業總產值超4.5萬億元、增加值超1.1萬億元,實現全國城市的“雙第一”。與此同時,全市產業用地僅221平方公里,土地開發強度高達49%,實際可用的增量建設用地已近極限。

占地面積不變,單位產值倍增——“摩天工廠”實現“向天要地”,打開了破題的思路。

全至科技創新園的前身為茅洲山工業園,曾是“制造大區”寶安眾多老工業廠區中的一個。始于2012年的“工業上樓”改造,不僅讓低矮老舊廠房改頭換面,還提升產業空間和入駐企業數量3倍、產值30倍。

23層的科創大廈高99.8米,提供工業空間15.5萬平方米,是園區“工業上樓”的主體建筑。大廈標準層承重750公斤/平方米,可以滿足電子信息、智能裝備、醫療器械、新材料等現階段“工業上樓”主導產業的中試、制造等荷載需求。

大廈提供生產制造空間,小樓用作創意辦公、員工食宿,形成立體化布局。目前,園區入駐科技企業180多家,其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41家,形成了以智能裝備及機器人生產為主導的產業集群。

“傳統工業園區的首層廠房租金較高,深圳條件好一些的,每平方米月租金要七八十元甚至100元。”肖向陽說,搬進園區前,公司租用了寶安區西鄉街道的一處廠房,“周圍沒什么產業鏈配套,企業門面形象也一般”。

“全至的租金目前是每平方米40多元,高層承載、配套都滿足我們的需求。”華陽智能在大廈租下了3個單元、5000多平方米,肖向陽坦言,用地成本是公司選擇園區的重要原因。根據深圳市規劃,“工業上樓”廠房平均月租金不超過35元/平方米,用以穩定中小微企業生產、研發預期。

入駐園區,成本雖低,感受卻不錯:建筑面積大,滿足生產線需求;道路四通八達,往來周邊很便利;上下游供應鏈集中,原料廠商就在2公里范圍內……

正是午餐時間,明亮的食堂大廳里,已坐滿用餐的員工。窗口陳列近30種自選菜品,價格從2元到8元不等,飽餐一頓只要花十幾元。一名用餐的員工說:“茶飲吧、便利店、健身房、圖書館、籃球場……入駐園區就像住進一個小社區,能解決幾乎所有生活需要。”

怎么建?

裝配式“摩天工廠”,就是像搭積木一樣建大樓

從平房到大廈,用高樓作工廠,“工業上樓”絕非簡單的廠房堆疊。

這是一套生產空間從平面到立體轉變的系統工程。“建筑的面積、層高、跨度、承重等,是企業入駐時必須要考量的問題。”肖向陽說。

這些指標,關乎生產運營效率,也是企業對于“上樓”的顧慮所在。如何從建造端優化?

坪山大道旁,幾座百米高的建筑遠遠看去,與一般寫字樓沒什么差異。再走近些,只見1—3層的層高均接近10米,一條寬闊的長坡道直通3層,樓內的柱子也顯得格外敦實。

這是深圳首座創新采用“全裝配智能建造”施工方式的“摩天工廠”——坪山新能源汽車產業園。廠房高達90多米,項目總占地面積10.78萬平方米,可以提供32.1萬平方米的產業空間。

“裝配式‘摩天工廠’,就是像搭積木一樣建大樓。”中建科技坪山新能源汽車產業園項目技術管理部經理許夏明介紹,這種施工方式將大量的現場工作前置,預先在工廠車間生產好大量成品構件,再運輸到施工現場進行吊裝。

高聳的塔吊將梁柱、疊合板等構件吊運至在建樓層,施工人員再將“零部件”一塊塊拼接起來……許夏明介紹,已經完工的項目一期共3棟建筑,用到預制構件3萬多塊,鋼柱、鋼梁、陽臺、飄窗、樓梯等,裝配率超過70%。

17層樓、高90多米,是一般廠房容積率的3倍。來到3樓,層高8米,空間開闊敞亮。

“企業都想要廠房空間更寬敞。”抬頭指向頭頂的鋼結構橫梁,許夏明說,通過鋼框架和全裝配式模數化設計,可做到樓板跨度12米,同時室內凈高比傳統抬高0.6米。

為滿足企業設備上樓和生產需求,橫梁之上,一塊塊8.4米長的大跨度預應力空心板整齊鋪排,再澆筑一層疊合層予以加固,保證了大樓4層以上650公斤/平方米的荷載。大樓1—3層更有特別設計:層高分別達到8米、10米、8米,荷載高達2.5噸/平方米,提供了更多寶貴的首層空間。

實現“工業上樓”,還要攻克樓內垂直運輸難點。

在這里,大型貨運汽車可經一條平緩的長坡道,直接開進3樓室內;小型汽車則可以搭載承重5噸的汽車貨梯直達頂層。同時,多臺貨梯和人梯聯通上下,連廊坡道打通樓宇,園區已經建立起了暢通立體的人貨通道。

“以前,現場現澆結構施工需要鋼筋工、木工、混凝土工、架子工等約40人;現在,裝配式建設只用安裝工、混凝土工等15人,管理人員相應也會減少。”中建科技坪山新能源汽車產業園項目物資管理負責人陳瑜峰簡單算了一筆賬:全裝配式智能建造“摩天工廠”,可節省60%的工人數量、超45%的碳排放、約16%的施工費用,并縮短施工工期。

建設端省到,最終會讓企業“賺”到。南山紅花嶺智造產業園采用“環形坡道+高架道路”,在貨運交通上實現“多首層”廠房;新東橋先進制造業產業園計劃使用智能搬運機器人、智能電梯系統,提升貨梯運營效率;中建八局深圳公司與羅湖區住建局推出“工業上樓”專項技術包,“堆疊式空中工廠”可實現30米以上跨度……如今,深圳各在建“工業上樓”項目百花齊放,“上樓”模式更優解正在探索中。

怎么用?

上下樓就是上下游,產業園就是產業鏈

乘著荷載3噸的貨梯直達全至科創大廈18層,穿過寬闊的平臺和走廊,來到華陽智能的廠房。5臺重達1.2噸的光學貼標機完成調試,等待交貨。據介紹,機器的部分模組和光學部件,就是樓內幾家合作企業提供的。

“上下樓就是上下游,產業園就是產業鏈。”一次印象深刻的趕工經歷,讓肖向陽發出這樣的感慨。

一名來自南京的客戶臨時提出項目樣品驗證需求,公司需要連夜組裝所有儀器進行調試。原本的兩家合作伙伴分別在廣州和東莞,單是精密模組的出貨送貨,就有一套費時費力的流程。

“那一晚,我們在樓里跑上跑下,去17樓找高精密度模組、到2樓拿視覺檢測平臺,很快湊齊了所有設備。”任務按時完成,公司收獲了客戶的肯定和信任。肖向陽說:“打個電話,設備就能搬上樓,太方便了!”

當合作伙伴就在身邊、城里城外變成樓上樓下,運輸和溝通成本就會大大降低。

據介紹,交付一套智慧工廠軟硬件解決方案,少不了與配套廠商反復多次的溝通確認;由于項目的保密性,不便網上交流,也常需要與供應鏈廠家見面會談。“園區產業鏈齊全,效率明顯提升。以前要四五天才能有結果的事情,半天就能搞定。從方案溝通到項目落地,周期可以縮短一個月。”肖向陽說。

“‘工業上樓’,園區的產業集聚特征明顯。”寶安區城市更新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全至科技創新園里,智能裝備和機器人相關企業占比超60%,智能制造產業集聚度超85%。坪山新能源汽車產業園則是深圳市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中部啟動區首發項目,將建設集研發辦公、輕型生產等功能于一體的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中心。

產業聚集,利于企業發展提速,也讓園區有了精準服務的發力方向,能更好為企業“牽線搭橋”。

建起微信群,企業高管成為“網友”。“需要什么,就在群里打聲招呼。”肖向陽就這么遇上了17樓的合作伙伴。最近,他又結識了“新朋友”,園區聯合中國科學院西安光機所共建的科創服務平臺——深圳市協同人工智能和先進制造研究院,在研發設計、成果轉化、智能制造協同創新等方面均可提供專業服務。

備好茶點、設好座席,園區里的“企業聯誼會”每每能吸引三五十名園區企業、意向入駐企業的負責人參與。“讓大家互相認識、多些交流。”全至科技創新園總經理陳建鴻介紹,園區還會借機傳達最新的行業動態、政策措施,并向企業提供補助申報、專利申請等定制化服務。

在“摩天工廠”里,產業空間邁上“存量變增量”的臺階,城市更新、產業升級隨之打通“天花板”。2021年7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關于推廣借鑒深圳經濟特區創新舉措和經驗做法的通知》,梳理創新舉措和經驗做法,明確提出“加大‘工改工’支持力度,推廣‘工業上樓’”。

去年11月,深圳進一步提出,按照每年建設不少于2000萬平方米、連續實施5年的進度,向社會提供高品質、低成本、定制化的“工業上樓”廠房空間。作一比較,蛇口工業區占地10.85平方公里——“相當于每年再造兩個蛇口!”

■記者手記

破解用地難題,工業再上層樓

全至科技創新園2號樓內,由普通混凝土工廠部分空間改造成的“至美術館”藝術氣息濃郁,黑色樓梯、白色墻面,結構線條交錯分明,沉穩而不失時尚。

館內氛圍靜謐,窗外綠意悠悠,一場免費開放的現代美術展正在舉行。行至此處,讓人不由心生愜意,也頗感意外:“一個工業園區里,居然還有美術館。”

秉持長遠發展目光,深圳提出,不僅要建設“摩天工廠”,還要打造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的城市綜合體標桿。

這是一種保障產業空間、筑牢工業根基的主動應變,是面對新經濟、新業態的新探索、新方式。

從發展經驗看,總體建設用地稀缺是城市普遍存在的現象,破解土地資源緊缺、用地成本高企等難題,才能實現城市工業高質量發展;從現實需求講,制造業向產業鏈創新鏈高端攀升,深刻改變著工業生產方式和空間載體形式,更高品質的配套環境和產業空間,才能有效留住優質制造業企業。

“工業上樓”應運而生,不僅是物理空間上的“一上了之”,更是從規劃、建設到使用、運營的“軟硬兼施”:

注重企業需求與建設供給的適配性,從生產環節、空間規劃、物流運輸等角度,設計靈活多樣的功能空間,夯實了產業鏈高效聯動的“地基”;突出“準公共產品”特征,跟進落實租金補貼、精準服務等扶持措施,拓寬了企業承租、園區運營合作共贏的“階梯”;重視打造產業生態、創新生態,整合人才、科技、資本資源,推開了產學研用融合的“大門”;在建設使用中,逐步制定并完善相應標準,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模式經驗,增加了城市工業高質量發展的“窗口”……

在“摩天工廠”里,有“拎機入駐”的生產企業、“樓上樓下”的產業鏈條、“量體裁衣”的園區服務,工業便有了“再上層樓”的想象空間。

原標題:占地面積不變,單位產值倍增——深圳探索“工業上樓”(一線調研)

責任編輯:潘旺旺
標簽: 地方   深圳   “工業上樓”   工業用地  

    1. <menu id="zcyhi"></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