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tv在线观看,精品国产污污免费网站Av,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五月天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地方要聞 > 辦實事、解民憂 > 正文

浙江金華開發區民生實事半年“成績單”出爐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

穩就業促創業、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加強醫療健康服務、兜住兜牢民生底線……今年以來,浙江金華開發區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用心用情用力辦好民生實事,用辦實事的力度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

陸續匯總的數據顯示:截至7月底,省政府民生實事涉及開發區任務37項,平均完成率119%,排名全市第一,平均進度97.47%,排名全市第三;市政府民生實事涉及開發區任務43項,平均完成率114.72%,排名全市第一;開發區民生實事37項任務,其中24項已完成……

這是一份令人欣喜的民生實事“年中考”答卷。答卷背后,是百姓可感可知可觸的幸福。

老有所養,病有所醫

繪就最溫暖的民生底色

走進蘇孟鄉和悅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紫丁花園),老人們正排著整齊的隊伍刷臉識別信息,隨后有序領取飯菜。在活動室,工作人員正按照居民丁小伙的要求,為其量血壓、血氧、心跳等情況。“太方便了,在這里坐著監測一下,血壓、體脂等就一目了然,現在的設備真先進。”丁小伙說道。

和悅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老人享受到的多樣化智慧養老服務,得益于民生實事——“為6個村社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配置智能服務終端”項目。該項目通過應用互聯網、物聯網等技術,構建了智慧助餐、健康支持、無感監測三大養老服務數字化場景。通過這一智能終端,當地老人可以在每天的活動、用餐、居家服務等方面,得到快速提前服務。

數字化賦能養老服務,著力構建家門口幸福養老模式,無感智能服務終端進一步提升了老人的幸福感。據悉,開發區還將實施數字監管和精準補助,保障常態化治理運營績效。

隨著人口老齡化時代的到來,“老有所養”越來越被廣大群眾重視。以群眾需求為根本出發點,今年以來,開發區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持續深化關愛老年人的各項舉措,加快推進養老幫困領域民生實事。截至7月底,開發區已為6個村社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配置智能服務終端,新增認知障礙照護專區床位30張,新增持證養老護理員26人,完成重要公共服務場所無障礙改造10個。

與“老有所養”一樣,“病有所醫”也是群眾幸福生活的重要標志。4月12日,西關街道董宅社區衛生服務站正式投入使用,意味著將有效改善1.7萬社區居民的就醫環境,實現“15分鐘健康服務圈”。得知“家門口”有了衛生服務站,居民楊起偉喜上眉梢。“以前看病配藥要坐公交車去街道衛生服務中心,下車還得走一段,這給我們這些腿腳不便的老年人帶來了不便,現在有了這個衛生服務站,家門口就能看病,解決了我們看病的大難題。”

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享受高質量的醫療服務,是開發區推進醫療衛生發展的初心。今年以來,開發區新改擴建規范化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6個,新增康復病區(康復治療區)1個。

聚焦群眾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近年來,細數被納入民生實事的新增院前急救點、建設標準化慢病管理中心、婺城區第一人民醫院二期金西康養綜合體建設等,每一項都關系健康金開的建設、醫療衛生服務水平的提升。

就業不愁,教育均等

不負最殷切的民生期待

“沒想到這么順利就找到了心儀的工作,感謝政府搭建的家政零工市場。”7月底,收到入職通知后,市民蔡淑琴激動不已。7月25日,位于丹溪路的開發區家政零工市場正式投入使用,家政零工市場實行“7天不打烊”全天候服務,通過拓展服務提升對零工吸引力,以貼心便民服務完成就業垂直匹配。

就業是民生之本,就業穩則民心安。讓群眾擁有穩定的收入渠道,是家庭幸福、社會和諧的保證。近年來,開發區始終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和積極就業政策,就業總量持續增長,就業結構不斷優化,就業質量顯著提升。

今年以來,開發區深入貫徹省市部署,將零工市場建設作為人力資源服務配置重要載體,打造一批高質量零工市場,有力推進更充分高質量就業。截至7月,開發區建成零工市場4家,其中,通過省級驗收零工市場2家,鄉鎮(街道)、村(社區)標準化零工市場2家,服務零工群體4000余人次。

舉辦創新創業大賽、創業大講堂、“就業援助”活動、春風行動和網絡招聘會……細數近年來的民生實事,開發區圍繞促進就業的實質性工作一項接一項。今年以來,開發區開展職業技能培訓7000人次以上,新增技能人才3600人,新增高技能人才1800人,幫扶困難人員再就業550人以上,失業人員再就業3000人以上。

順利就業、收入有保障,讓下一代享受優質教育,成為千家萬戶共同的愿望。今年以來,開發區著力解決教育資源不足和分布不均衡問題,不斷加大教育投入,努力改善辦學條件。

今年5月,為保障隨遷子女就讀公辦學校,金華開發區積極推進“民轉公”,并于5月發布公告“官宣”:3所學校轉公,3586名隨遷子女將享受免費義務教育。這一舉動意味著開發區隨遷子女入讀公辦學校比例從72.6%提升至95%以上。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近年來,開發區每年都將中小學、幼兒園項目建設列入“民生實事”項目,使主城區中小學、幼兒園布局結構更趨合理,教育資源總量持續擴大,義務教育、學前教育與城市建設更加協調。

住有優居,出行方便

滿足最美好的民生憧憬

今年以來,三江街道寺前皇社區清華苑小區居民聊得最多的話題,就是小區改造提升。

“改造前的道路坑坑洼洼、綠化不足,有些樓房墻皮也脫落,希望改造后的小區環境更加優美,生活更加方便……”提起小區的改造項目,居民范先生充滿了期待。在東萊社區和苑小區,改造項目也正緊鑼密鼓地進行中。

安居方能樂業。改善群眾住房條件關系到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涉及面廣、關注度高。今年以來,開發區開工改造老舊小區4個,開工改造老舊小區9棟,新建籌集保障性租賃住房1000套(間),讓群眾居住環境實現了從“住有所居”到“住有優居”的轉變。

今年以來,開發區還把住房改造與基礎設施完善、生態環境改善統籌規劃實施,市區道路改造提升、背街小巷改造提升、“口袋公園”建設……一項項民生工程、一件件民生實事,持續為民生“加碼”、讓幸福“加速”。

翻看今年上半年的民生實事成績單,民生實事的持續實施不僅讓城市大變樣,也讓鄉村更美好。坡坎上綠草茵茵,石板小道曲徑通幽。廣場上涼亭內,三五村民正坐著閑談。“城里人都講究出門旅游,咱們家門口就守著這么美的景色,愜意。”日前,談起新建“環浙步道”項目帶來的幸福生活,湯溪鎮鴿塢塔村村民不無自豪,“游步道讓村里的景色更美了,希望能讓更多的人體驗鄉村之美。”

今年以來,開發區在城鄉宜居方面狠下功夫,截至7月底,打造城鄉風貌樣板區1個,新改建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60個。

增進民生福祉,只有比較級,沒有最高級;提升人民幸福指數,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在開發區,一項又一項民生新政正乘風而至,一件又一件民生實事正落地生根,越來越清晰的民生圖景溫暖著人民群眾的心。(勞舟 吳璇)

[責任編輯:周艷]
  • <dfn id="3kwm1"></dfn>
    <dfn id="3kwm1"><div id="3kwm1"><label id="3kwm1"></label></div></dfn>

      <abbr id="3kwm1"></abbr>

      1. <menu id="3kwm1"><nobr id="3kwm1"></nobr></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