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一帶一路’建設國際合作框架內,各方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攜手應對世界經濟面臨的挑戰,開創發展新機遇,謀求發展新動力,拓展發展新空間,實現優勢互補、互利共贏,不斷朝著人類命運共同體方向邁進。”“一帶一路”是貿易之路、民族之路、文化之路,是串聯起東西方大陸的經濟命脈。
福建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如今正以嶄新的姿態邁向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舞臺。2018年,時值“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五周年,作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的福建省率先開行“絲路海運”命名航線,成立“絲路海運”聯盟,打造全國首個以航運為主題的“一帶一路”物流服務品牌,通過創新的合作模式,將全球資源、產能、市場緊密相連。
如今,“絲路海運”的發展已經邁入第五個年頭。當今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而“絲路海運”則發揮著其應有的樞紐作用,為國際航運業在這個變局中尋求發展的睿智之路。
黨建引領:百年變局下“絲路海運”的建設成果
以思想理論學習驅動業務突破
2013年,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倡議相繼提出,激起了國際舞臺上盛大的弦音。“一帶一路”倡議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成果,為全球治理提供了新的路徑與方向。
“絲路海運”積極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一帶一路”的重要論述,從中提煉和總結發展目標和運營原則。2015年3月28日,習近平主席在博鰲亞洲論壇2015年年會開幕式上發表主旨演講強調:“‘一帶一路’建設不是要替代現有地區合作機制和倡議,而是要在已有基礎上,推動沿線國家實現發展戰略相互對接、優勢互補。”“絲路海運”充分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相關論述精神,秉持著“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建立多元交流平臺,以航運推動貿易、以貿易促進交流,構筑海絲沿線國家和港口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命運共同體。
一是發布“絲路海運”命名航線。迄今為止,“絲路海運”命名航線已達100條。從航線規劃和網絡布局的角度來看,“絲路海運”命名航線構建了一個廣泛、高效的海上運輸網絡,涵蓋了43個國家的117個港口,為全球貿易提供了便利和流暢的通道。從運輸能力和航運服務的角度來看,“絲路海運”命名航線在訂艙流程、碼頭裝卸、運輸效率等方面樹立起行業服務的標桿,為客戶提供高度可靠和透明的運輸體驗。
二是建立“絲路海運”國際聯盟。2018年,“絲路海運”國際聯盟正式成立。五年來,省級港口、貿易企業和跨界伙伴紛紛加入聯盟,成員數量超過300家。成員們通過共同合作和交流,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系。在港航合作的基礎上,聯盟成員還積極開拓經貿、金融、法律等領域的,探索更為廣泛的合作空間。例如,在氣象領域探索建立“絲路海運”氣象觀測站,開發“絲路海運”遠洋導航系統;在法律領域探索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中央法務區多次共建,共同探討建立集訴訟、仲裁、調解為一體的多元糾紛解決機制。
三是制定“絲路海運”標準體系。規范統一的航運服務標準是促進區域互聯互通和貿易合作的重要支撐,“絲路海運”始終致力于推進“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規則互通、標準互認,先后制定了港口服務、中轉服務、多式聯運港站服務等多項標準,通過制定標準化的操作流程和服務準則,推動各港口提供更加高效、安全、便捷的服務,為各國企業提供更廣闊的貿易機會、降低經營成本,并促進區域內的經濟融合和共同發展。
以政策溝通描繪治理藍圖
“政策溝通、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民心相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內容。作為“五通”之首,政策溝通是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相關國家在各個領域展開務實合作的必要前提與關鍵保障。
“絲路海運”通過定期召開高層會議、專業研討會和合作交流活動,切實推進“一帶一路”政策溝通,為各國開展廣泛的國際合作提供了重要的平臺和機制。如今,“絲路海運”已成功舉辦四屆絲路海運國際合作論壇,該論壇已成為引領港航物流界交流合作的重要平臺。港口、航運、貿易等各界伙伴積極參會,圍繞港航時事熱點,從不同角度探討交流,促成了多項合作;會議上發布了《“絲路海運”建設藍皮書》《絲路海運國際合作論壇廈門倡議》等成果,達成了促進互聯互通、實現共同發展的共識。
在“絲路海運”的有力推動下,各類論壇、峰會、研討會促成了多項合作,例如廈門仲裁委員會與“絲路海運”聯盟達成關于促進“絲路海運”仲裁法律服務戰略合作的相關協議;廈門港務控股集團與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等。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絲路海運”年會上,福建港口集團與南昌局集團公司(中國鐵路南昌局集團有限公司)、中鐵集(中鐵集裝箱運輸有限責任公司)、中鐵特貨(中鐵特貨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中鐵快運(中鐵快運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簽署合作意向書,由五方組建海鐵聯運業務平臺,將在海鐵聯運領域精耕細作,以資本為紐帶,探索港口與鐵路的互動模式和合作路徑,開辟西連內陸,南接臺灣、東南亞的陸海聯運大通道,為暢通物流大動脈、促進區域經濟聯通提供有力支撐。
以科技創新賦能行業共治
2017年,在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習近平主席就明確指出,“要將‘一帶一路’建成創新之路”。“絲路海運”利用大數據、AIS、GPS等技術,建立絲路海運國際航運綜合服務平臺,旨在通過數據互聯和信息共享為海運行業賦能。
“絲路海運”開發物流可視化系統,通過集成各方信息資源,包括船運公司、貨代企業、港口運營商等,實現了信息的高效共享和實時更新,各個環節的參與者能夠快速獲取準確的運輸信息、貨物狀態和市場動態。貨主可實時追蹤貨物的位置和狀態,優化供應鏈管理,減少物流成本,極大地提高了整個海運行業的運轉效率和管理水平。
“絲路海運”開發在線訂艙功能,提供實時的船舶信息、貨物跟蹤和運輸時效等關鍵數據,貨主和貨代企業可以快捷查詢船期、選擇航線,并直接預訂適合的艙位,充分優化物流方案,提高運輸效率,減少時間和成本。對船運公司而言,引入在線訂艙功能帶來了更高效的航線管理和資源優化,船期和艙位的實時展示使船運公司能夠更好地掌握市場需求和運力情況,合理調配船舶資源,提高運輸利用率。
依托絲路海運國際航運綜合服務平臺,海運行業可以實現全鏈條、全方位的信息共享和協同合作。此舉有助于打破信息孤島,促進各方間的資源整合和優化配置。同時,數據的互聯和信息共享也為行業提供了更準確的市場分析和決策依據,有助于預測市場需求、調整運力布局,提高整體運營的效率和競爭力。這一平臺將繼續在深化國際合作、優化物流鏈條和推動經濟繁榮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為“一帶一路”倡議持續推進做出積極貢獻。
新階段、新理念、新格局:共同描繪“絲路海運”發展藍圖
當前,國際航運業站在百年變局的十字路口,這是一個充滿挑戰和機遇的時刻。2021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出席第三次“一帶一路”建設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以高標準、可持續、惠民生為目標,鞏固互聯互通合作基礎,拓展國際合作新空間”。“絲路海運”將繼續以基礎設施“硬聯通”、規則標準“軟聯通”、文化交流“心相通”作為前進方向,深刻全面完整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助力構建新發展格局,進一步推動“絲路海運”的高質量發展,以高標準、可持續、惠民生為目標,暢通“雙循環”、保障供應鏈、支撐產業鏈,在促進“一帶一路”國家經貿往來,推進構建廣泛朋友圈的實踐中,發揮“絲路海運”的獨特作用。
堅持“高標準”發展定位
“絲路海運”將繼續以推動海運服務標準化、運營便捷化和管理智能化為目標。
在服務標準化方面,“絲路海運”著力打造一套統一且高水平的服務標準。通過制定和執行行業規范,確保海洋運輸的服務質量得到有效提升,準確定義裝卸作業、船舶運行、貨物處理等各個環節,持續提升海運服務質量的持續提升。在運營便捷化方面,“絲路海運”將持續完善航運綜合服務平臺的功能,在公共訂艙、物流可視化等原有功能的基礎上,融合航運、金融、法律等多個模塊,開發法律咨詢、保險代理等多種功能,為客戶提供一站式的航運服務。在管理智能化方面,借助物聯網、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等先進技術,“絲路海運”將逐步打造航運氣象服務系統、海域無人機巡航系統等,對船舶、貨物和設備進行智能化管理,不斷提高運輸安全性和準確性,并通過預測和優化航線,提升船舶的整體效能,實現對運營成本的控制。
構建“可持續”發展生態
“絲路海運”是連接中國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港口、保障供應鏈高效穩定運行的海運物流服務生態圈,始終致力于構建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系統,并通過多項策略和舉措來實現這一目標。
一是在聯盟資源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可持續的合作模式。“絲路海運”聯盟整合港口、航運、貿易、科技等各方合作伙伴的資源和經驗,繼續發揮絲路海運國際合作論壇等活動的作用,推動聯盟內部資源交換和優勢互補,實現更高效的資源利用和風險分擔。
二是通過數據互聯和信息共享減少資源的錯配與浪費。絲路海運國際航運綜合服務平臺將開發高效的數據共享服務,使各參與方能夠實時獲取和分析關鍵的運輸數據,從而優化資源配置、減少碳排放和降低能耗。數據驅動的運營模式使海運各參與方能夠更精確地預測需求,提高運輸效率,實現可持續的發展。
三是積極推動智慧港口和綠色港口的建設,以促進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通過開發海域無人機巡航系統等先進的信息和通信技術,逐步實現港口管理和操作自動化、智能化;倡導采用清潔能源和低碳技術,減少污染物的排放,保護海洋生態系統的健康,實現可持續的社會共贏。
踐行“惠民生”發展使命
“絲路海運”將以航運業為紐帶,不懈努力為人民群眾創造更多福祉。
首先,“絲路海運”將不遺余力地推進航運物流通道的建設。一方面不斷加密命名航線數量,通過優化航線規劃、提升航運設施和技術水平,有效縮短貨物運輸時間,提高物流效率。另一方面,“絲路海運”將以福建東南多式聯運有限公司為抓手,推進東南地區海鐵聯運通道建設,整合海運和鐵路運輸資源,推動基礎設施的建設和現代物流體系的完善,提升東南地區的交通運輸能力和競爭力。
其次,“絲路海運”不僅僅是貨物貿易的橋梁,更是文化交流的紐帶。目前,絲路海運國際合作論壇已經成為業內廣受認可的交流平臺,兩年一次的絲路海運英語演講大賽也已成為傳播中國聲音的響亮號角。“絲路海運”將通過開展豐富的論壇、賽事、座談等活動,架起更加堅固的文化橋梁,推動互聯互通的文明之路。
立足新的發展階段,“絲路海運”通過整合港航資源、拓寬陸海通道、加強互聯互通,不斷向高質量發展邁進。未來,“絲路海運”將繼續借鑒國內國際的實踐經驗,夯實發展根基,提升發展韌性,謀求新動力,拓展新空間,建設一條互利共贏的康莊大道。
作者:絲路海運國際聯盟秘書長、福建絲路海運運營有限公司總經理 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