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理論道】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既要建設繁華的城市,也要建設繁榮的農村,推動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城市發展與鄉村振興不是截然分開的,而是相互聯系、有機統一的。信息時代,我們要充分利用數字技術賦能構建新型城鄉關系,助力城鄉產業升級、協同發展,為鄉村振興筑牢發展基石。
數字技術促進城鄉產業升級
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隨著大數據、5G、人工智能等現代數字技術不斷取得突破,數字經濟蓬勃發展,數字技術與傳統產業交融,成為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的重要動能,對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起到了支撐賦能和提速增效的作用。不斷涌現的市場新需求驅動企業在發展中求變,傳統產業重大技術變革滲透到生活中的各個領域,加深數字技術與傳統產業的融合。在制造業領域,數字技術不斷改善產業生產中的薄弱環節,使其產品和技術從中低端、粗放型逐步轉為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在商業領域,企業端直接對接客戶需求,促進不同行業間信息有效流動,對信息進行重組分析,提升傳統產業服務能力。在農業領域,數字技術在種養收環節對農產品進行全方位數字化管理檢測,利用衛星遙感、氣象觀測、智能管理決策系統、供應鏈追溯體系等把控農產品產量與質量。
推動城鄉產業結構優化。近年來,我國產業結構不斷調整改善,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促進了勞動力、資本與技術要素在城鄉間合理流動。但也要注意城鎮化引起的要素轉移與鄉村產業發展之間的矛盾,如在城鎮化驅動下非農就業機會增多、收益增加,導致居民從事農業生產的積極性下降。數字技術驅動農村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變革,將進一步培育和催生經濟增長新動能,開拓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的社會發展新局面。中央網信辦、農業農村部等七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開展國家數字鄉村試點工作的通知》指出,充分調動各方力量和廣大農民參與數字鄉村建設,以信息流帶動技術流、資金流、人才流、物資流,激活農村各種要素,加快推動農業農村數字化轉型。因此,要借助數字技術,引導“智慧城市”與“數字鄉村”共同發力,實現鄉村與城市之間人口雙向流動與產業協同聯動。
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近年來,隨著數字技術的發展應用,農業農村數字化轉型步伐加快,鄉村地區逐漸出現鄉村電商、鄉村云旅游、農業智能設備、農業機器人、農業信息化管理等新興形式,建成了三產融合、多業態、多主體參與的市場,不斷打造鄉村數字經濟新業態。新業態為農村發展帶來了新機遇,也帶來了新挑戰。城鄉人口快速流動、信息交流方式改變,可能會對鄉村原有生產生活方式以及傳統鄉村文化產生破壞。因此要注意保護鄉村文化遺產,利用數字技術對原有文化進行保護繼承;注重鄉村文化旅游的保護性開發,合理和適度規劃鄉村文旅;利用科學決策系統對信息進行共享,減少農村文化保護與開發中認識偏差等問題。
數字技術推動城鄉協同發展
彌合城鄉發展數字鴻溝。城鄉居民在網絡有效信息獲取、技術支撐等方面的能力差距是數字鴻溝產生的主要原因。這種數字鴻溝又進一步導致城鄉發展差異的擴大化。當前數字科技迅猛發展,短視頻、電子商務等新型互聯網應用,成為打破信息壁壘的重要工具。城鄉居民同在一個平臺,信息能夠迅速交互傳遞,改變了以往城市向鄉村單向輸出信息的模式,一些鄉村居民甚至成為網絡紅人、電商致富帶頭人,形成良性示范。因此,要牢牢把握數字技術使用方向,增大數字技術應有覆蓋面,加大其下沉深度,有效提升農民數字化素養,堅持傳統服務和智能技術并行,推動建立解決數字鴻溝問題的長效機制。
打造城鄉要素平等交換機制。現階段,勞動、資本、信息、數據要素等主要聚積在大城市,鄉村成為要素洼地,“城市病”與“空心村”問題并存,城鄉要素資源配置不合理,不利于兩者的可持續發展。數字技術有助于建立城鄉要素平等交換機制、城鄉統一的要素市場,保障鄉村居民參與要素交換時的等價權益。政府應充分借力數字技術,加大對鄉村的數字技術資金投入:一是加強數字政務平臺建設,促進線上線下政務服務深度融合,挖掘服務群眾潛能,推動更多政務服務事項“一站式辦理”,提升城鄉居民數字化應用能力;二是加快“新基建”速度,探索數字新技術在城鄉新場景下的應用,推動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融合發展,補齊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加速彌合阻礙農村發展的數字鴻溝,尤其是在線醫療、遠程教育等重點民生領域,促進城鄉要素均衡分布。
數字技術鞏固鄉村發展基石
實現鄉村資源整合優化。數字技術的介入將極大幫助鄉村資源整合,優化資源分配,實現資源優勢最大化。一是打造鄉村資源數據庫,對農村資源進行數字化處理。完善信息平臺終端和服務供給,降低準入門檻,因地制宜發展數字農業、智慧農業、認養農業、觀光農業等,推動農業現代化。二是結合鄉村特有習俗文化,孵化鄉村數字化品牌,帶動鄉村產品銷售,全服務流程助力鄉村產品售賣,增加鄉村居民收入,提高生活質量水平。三是建立農村生態系統檢測平臺,實現鄉村生態的數字化保護。
助力鄉村人才全面發展。人是一切事物發展的核心要素,一個發展良好的鄉村離不開人才的賦能與助力。一方面,加快推進數字化鄉村規劃編制,增加鄉村數字化人才政策配套。創造當地就業機會,通過政策幫助鄉村提升吸引人才的能力,吸引農民回鄉、鼓勵留鄉居民創業。重點培育數字平臺企業,加大統籌協調和資源整合力度。增加線上專家培訓教學,進一步釋放數字紅利,破解人才培育的時空限制。建好數字農業信息平臺,使更多人關注鄉村發展,更多生產人才、技術人才、經營人才、管理人才在平臺上聚積。另一方面,培養農民的信息素養和才能。建設數字化企業,以高科技、數字化人才的流動提升地區數字化人均水平。建立鄉村數字技術人才數據庫,積極引導以科技進步促進城鄉融合發展,減弱城市對鄉村的單向虹吸效應,促進人才雙向流動。
建立健全鄉村治理體系。中辦國辦印發的《數字鄉村發展戰略綱要》指出,要推進鄉村治理能力現代化,推動“互聯網+黨建”,提升鄉村治理能力,提高農村社會綜合治理精細化、現代化水平。隨著鄉村改革不斷深入,鄉村治理的難度也在不斷加大。要利用數字技術推動鄉村治理智慧化轉型,提高為群眾辦事效率。打造數字鄉村政務平臺,提升村級綜合服務信息化水平,營造數字化、智能化治村生態,提升鄉村治理的時效性。建立城鄉治理在線對話互助機制,聚焦治理中的重難點,依托云計算、黨建云系統進行大數據運算,提供多種方案,切實解決熱點痛點問題。建立健全鄉村治理體系,形成平臺計算、人員治理、群眾監督的鄉村治理體系,提升鄉村治理能力。
(作者:吳江 陳浩東,分別系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副院長,電子商務研究與發展中心主任;武漢大學電子商務研究與發展中心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