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人:
周珊珊 本報評論員
王慶峰 南方日報評論員
周珊珊:2015年4月21日,廣東自貿試驗區廣州南沙新區片區正式揭牌。8年來,廣東自貿試驗區已累計形成696項制度創新成果,在廣東全省復制推廣216項改革創新經驗,發布301個制度創新案例。廣東自貿試驗區敢于先行先試,可以說是得益于廣東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改革精神。
王慶峰:深圳是我國第一個經濟特區,前海灣畔的灘涂地是“特區中的特區”,“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標語曾引領蛇口闖出發展新路,成為一代人的共同記憶。作為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先行地、試驗區,廣東仍然保持著“看準了的,就大膽地試,大膽地闖”的改革銳氣,傳承著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改革精神。近年來,從蕉林綠野到高樓林立、從人煙稀少到投資熱土、從偏居一隅的郊區到改革創新“試驗田”,廣東自貿試驗區的顯著特點之一就是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創下了全國多個領先,也讓廣東自貿試驗區對世界的“引力”越來越強。
周珊珊:開放的引力往往源自改革的魄力。一方面,需要通過制度創新,推動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另一方面,也要以高水平開放促改革、促發展,即擴大高水平開放本身就會對制度創新提出更高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在更高水平上擴大開放,高標準建設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打造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樞紐。”為了實現這個“高水平”,廣東自貿試驗區如何深化改革、大膽創新?
王慶峰:觀察廣東自貿試驗區發展,制度創新與擴大開放之間的良性互動,是鮮明的特色和脈絡。廣東自貿試驗區加強主動謀劃和系統設計,注重開展首創性、差異性、系統性改革創新,造就了這片投資創業熱土,8年累計新設企業超過26萬家,近3年進出口總額連續突破2000億、3000億和5000億元,年均增長超過25%,形成了擴大開放的規模效應、示范效應。辯證看,制度創新又以滿足擴大開放的需求而展開。比如,為了打造高水平投資平臺,在企業準入方面實施全國最短外資負面清單和全國首創商事登記注冊制,在企業準營方面實施“一網通辦”“證照分離”“交地即開工”等創新舉措,在服務企業方面建立了覆蓋面廣、含金量高的產業和人才政策,落地企業和個人“雙15%”所得稅優惠政策和高效便利的跨境稅收服務。再比如,為了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橫琴和澳門兩地投資者只需選擇一地服務即可通辦兩地注冊登記,3小時可領取營業執照。可以說,擴大開放為制度創新提供了牽引力,而制度型開放則提升了開放的層次和水平。
周珊珊:廣東自貿試驗區涵蓋廣州南沙新區、深圳前海蛇口、珠海橫琴新區三個片區,是改革開放前沿中的前沿、窗口中的窗口。很多與港澳對接、與國際對接的體制機制問題,都首先在廣東自貿試驗區內突破,再向大灣區其他城市復制推廣。就此而言,推動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也是廣東自貿試驗區明顯區別于其他自貿試驗區的特點與使命。
王慶峰:廣東自貿試驗區,是“粵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區”,很多改革舉措的訴求來自深化粵港澳合作。目前,廣東自貿試驗區累計設立2.4萬家港澳資企業,吸引港澳資473.77億元,以全省萬分之六的面積吸引全省港澳資總額的三成以上。在這里,全國首家港澳資獨資和控股的銀行、證券、基金機構落地,設立了11家港澳資旅行社、14家粵港澳聯營律師事務所,建成內地首家澳資獨資醫療機構,備案55家香港工程建設咨詢企業和253名專業人士,超過1000名建筑、設計、旅游、醫療等澳門專業人士獲橫琴跨境執業資格,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累計孵化1442家創業團隊。不斷深化與港澳互利合作,充分發揮在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促進合作中的試驗示范作用,才能更好助推大灣區建設。
周珊珊:為了打造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樞紐,廣東自貿試驗區還在更大范圍聯動發展。去年,廣州、深圳、珠海、汕頭等13個地市設立廣東自貿試驗區聯動發展區,與自貿試驗區“聯動試驗、協同創新、資源共享”。這13個聯動發展區,既突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心,又有不少位于粵東、粵西以及粵北地區,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更深層次形成了新一輪開放探索,拓展了制度創新的空間,推動了寶貴經驗的溢出、復制和轉換,將進一步凸顯區域聯動作用、產業協同效能。
王慶峰:把制度創新成果復制推廣到更多地方落地生根、開花結果,這不僅為廣東自貿試驗區先行先試、自主實踐打開了更大空間,更能最大限度發揮制度創新的效用?;洊|、粵西以及粵北地區發展相對欠發達,其發展環境、制度環境相對落后。聯動發展區設立一年來,實施62項改革創新經驗,探索117項制度創新事項,落地60個產業協同項目建設,初步打開了局面。自貿試驗區的紅利不斷向聯動發展區溢出,區域協調發展也得以有效破題。
推進廣東自貿試驗區高質量發展,考驗的是再創新業、再開新局的信心、智慧和勇氣。把過去的榮光放下,把今天的責任扛起,腳踏實地、真抓實干,在找準差距中縮短差距,在對標一流中趕超一流,廣東自貿試驗區定能拿出更多實績。
原標題:打造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樞紐(連線評論員·推進自貿試驗區高質量發展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