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推進共同富裕,就要不斷增加居民收入。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到‘十四五’末,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居民收入和實際消費水平差距逐步縮小。”我們要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黨的二十大精神,多措并舉增加居民收入,扎實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我國富民思想源遠流長,古代典籍中關于裕民、惠民、富民的論述不絕如縷。比如,《尚書》中記有“德惟善政,政在養民”;《周禮》中寫道“以富邦國,以養萬民,以生百物”;等等。幾千年來,中華民族始終保有對共同富裕的美好期盼。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根本宗旨。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就是要通過發展社會生產力,不斷提高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出臺實施一系列惠民富民政策措施,推動居民收入較快增長,收入結構不斷改善,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2012—2022年,全國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16510元提高到36883元,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今年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672元,比上年同期名義增長6.5%,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5.8%。同時要看到,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差距,城鄉、區域、社會群體之間收入差距還比較大,中等收入群體的比重還不夠高。在新征程上扎實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基礎性的工作是多措并舉增加居民收入。
增加居民收入有利于更好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當前,我國已經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增長。不斷提升居民收入水平,能夠讓更優質商品、更高水平服務、更豐富精神文化產品不斷走進千家萬戶,持續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增加居民收入有利于發揮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消費是最終需求,對經濟具有持久拉動力。提高居民收入水平能夠為釋放消費潛力、拉動內需創造重要條件,為推動經濟發展和轉型升級提供重要動力,對于培育完整內需體系、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具有重要意義。增加居民收入有利于激發全體人民主人翁精神。通過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合理調節收入分配關系,不斷完善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局面,能夠充分調動全體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凝聚建設中國式現代化的磅礴力量。增加居民收入,需要不斷完善促進共同富裕的政策體系,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當前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力。
在做大“蛋糕”的同時分好“蛋糕”。提高居民收入水平、逐步實現共同富裕,首先要通過全國人民共同奮斗把“蛋糕”做大做好,然后通過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切好分好。要健全體現效率、促進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努力實現收入分配合理、社會公平正義、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逐步縮小收入分配差距。具體來說,要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制度體系,加大稅收、社保、轉移支付等調節力度并提高精準性,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比重,增加低收入群體收入,合理調節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形成中間大、兩頭小的橄欖型分配結構。
發展教育和職業培訓,提升個人發展能力。發展教育和職業培訓,有利于提升勞動者的知識和技能水平,從而提高就業質量和收入水平;有利于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提高社會文明程度。要著眼于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以人口高質量發展支撐中國式現代化,為人民提高受教育程度、增強發展能力創造更加普惠公平的條件,提升全社會人力資本和專業技能。加大普惠性人力資本投入,著力減輕困難家庭教育負擔,提高低收入群眾子女受教育水平,解決好農業轉移人口隨遷子女教育等問題,不斷提升每個人的發展能力,增強致富本領。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不斷提高農民收入。促進共同富裕,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要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提升農業農村自主發展能力。以家庭經營為基礎,堅持統分結合,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提高規模經濟效益;深化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完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機制。加快推動城鄉融合發展,促進發展要素、各類服務下鄉,推進農業與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不斷拓寬農產品流通渠道、擴大農產品需求、穩定農產品收益率,夯實農民收入增長的基礎。推動基本公共服務資源下沉,著力加強薄弱環節,推進縣域內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不斷提高農村人口受教育水平。組織實施好鄉村建設行動,加快養老、教育、醫療等方面的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提高鄉村基礎設施完備度、公共服務便利度、人居環境舒適度。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