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驅動變革,數字創造未來。20世紀90年代初,習近平同志在福州工作期間,深刻洞察信息科技發展趨勢,高瞻遠矚地提出要大力發展電子、通信設備等信息產業,親自推動冠捷電子落戶福州。2000年,習近平同志擔任福建省省長時,作出建設數字福建戰略部署,開啟福建大規模推進信息化建設的進程。2014年11月、2021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兩次來閩考察,都深入福州數字經濟企業調研,勉勵我們加快推動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2018年4月、2020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分別給首屆、第三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發來賀信,提出重要要求。這些都充分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對新一輪科技革命的敏銳把握,對福州加快數字建設的殷切希望。我們要牢記囑托、感恩奮進,結合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堅持信息化數字化驅動引領,加快打造數字應用第一城,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福州篇章。
學深悟透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建設的重要論述,切實增強以數字化引領驅動中國式現代化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著眼時代發展大勢和國內國際發展大局,牢牢把握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發展趨勢,深刻闡明了數字化發展的趨勢和規律,系統回答了事關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建設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為加快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我們要深刻學習領會,全面準確把握精神實質和實踐要求。
深刻理解和把握“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的根本原則。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過不了互聯網這一關,就過不了長期執政這一關;必須旗幟鮮明、毫不動搖堅持黨管互聯網。黨是最高的政治領導力量,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保證。我們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始終堅持黨管互聯網、黨管數據,切實把黨的領導貫穿到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不折不扣落實黨中央的決策部署,確保沿著正確方向前進。
深刻理解和把握“發揮信息化驅動引領作用”的重要意義。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信息化為中華民族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機遇;世界各大國均把信息化作為國家戰略重點和優先發展方向;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信息化是“四化”同步發展的加速器、催化劑;堅持發揮信息化驅動引領作用。這些重要論述深刻闡明了信息化數字化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中的戰略性、引領性作用。主動適應數字化發展規律,積極破除制約數字生產力釋放的體制機制障礙,加快轉變與數字時代不符的思想觀念,發揮信息化數字化的驅動引領作用,搶占發展制高點,贏得發展主動權。
深刻理解和把握“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的目標任務。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全面貫徹網絡強國戰略,把數字技術廣泛應用于政府管理服務,推動政府數字化、智能化運行,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數字化不僅是一場技術革命,更是一場治理變革,是對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全方位、系統性重塑。堅持改革創新思維,以數字技術賦能治理主體高效互動、治理決策過程科學、治理任務完成智能和治理領域管理精細,一體建設數字政府、數字經濟、數字社會,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構筑國家競爭新優勢。
深刻理解和把握“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宗旨目的。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把增進人民福祉作為信息化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讓人民群眾在信息化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當前,地區之間、城鄉之間、人群之間數字化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等問題依然較為突出,我們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深入實施全民素養與技能提升行動,不斷提升經濟社會的數字包容性與普惠性,確保數字技術和生產生活的結合,始終朝著造福社會、造福人民的方向發展。
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以數字化引領驅動現代化,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黨的二十大擘畫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面對新使命新任務,我們要全面學習、全面把握、全面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加強前瞻性思考、系統性謀劃、整體性推進,推動數字化深度融入中國式現代化全過程各方面,更加富有成效地以數字化培育新動能,以新動能推動新發展,以新發展創造新輝煌。
激發數字經濟活力,賦能實體經濟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數字經濟具有高創新性、強滲透性、廣覆蓋性,不僅是新的經濟增長點,而且是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的支點,可以成為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引擎。緊緊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機遇,需要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培育壯大數字經濟核心產業,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做強做優做大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加快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新基建是數字經濟的發展基石、轉型升級的重要支撐。加快布局5G、云計算、人工智能等信息基礎設施,穩步發展高速泛在、天地一體、云網融合、智能敏捷、綠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融合基礎設施,適度超前部署光電信息、能源材料、集成電路創新實驗室等一批產業技術創新基礎設施,打通經濟社會發展的信息“大動脈”,夯實數字經濟發展基礎。
協同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是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要做大做強智能計算、新型顯示等產業集群,加快培育自主可控的產業生態,實施數字經濟新業態培育工程,聚焦元宇宙、鴻蒙、電競等新興領域,大力發展平臺經濟、共享經濟、電子商務、柔性制造等新業態,提升數字產業競爭力。產業數字化是經濟轉型的重要方向,要加快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大力培育差異化、特色化、專業化工業互聯網平臺,打造更多產業大腦、智能工廠,推動重點產業鏈“上云用數賦智”,促進制造業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園區是“數實融合”的主陣地,要以實施工業(產業)園區標準化建設為契機,推進園區數字化改造,建設數字化轉型能力中心,為企業提供低成本、輕量化、模塊化的數字化改造服務,促進園區產業鏈優化和協同發展。
強化數字科技創新。技術創新是數字經濟發展的核心驅動力。持續辦好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展示新興前沿技術產品和應用場景,引進高端數字技術人才、數字技術項目。加強數字關鍵核心技術的研究,依托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科創走廊等創新載體,開展重大技術“揭榜掛帥”,增加科技創新源頭供給,打造一批數字經濟“獨角獸”“科技小巨人”和“瞪羚”企業。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支持數字經濟龍頭企業組建創新聯合體、產學研技術創新聯盟,設立區域職能總部、數據中心等,提高關鍵核心數字技術攻關能力,形成研發攻關、成果轉化、產業創新全鏈條發展,使科技創新“關鍵變量”成為振興發展的“最大增量”。
增強數字政府效能,提升政務服務水平。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全面貫徹網絡強國戰略,把數字技術廣泛應用于政府管理服務,推動政府數字化、智能化運行,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數字政府建設有助于推動政府治理流程優化和模式創新,提升政府運行效率,是構建法治政府、廉潔政府、服務型政府的客觀要求。
推進數據資源體系建設。公共數據關乎國計民生,蘊藏著巨大的經濟和社會價值。加強數據匯聚共享、全生命周期管理,構建省、市、縣(市)區數據共享管理平臺,以數字技術服務黨政機構職能轉變、制度創新、流程優化,實現跨層級、跨地域、跨系統、跨部門、跨業務協同聯動,加速釋放公共數據要素價值,提升數字政府治理水平。
提升政務服務便利水平。政務數據資源融通共享,才能實現數字政務高效協同,實現流程再造、效率提升、治理優化。圍繞政務服務“集成化、精準化、數字化”發展方向和群眾“個性化、便利化、溫馨化”服務體驗要求,構建“數據+服務+治理+協同+決策”運行新模式,打造政務服務“一朵云”“互聯網+政務服務”等大數據平臺,完善智慧審批、一網協同、一網通辦、一網好辦和不見面全程網辦等模式,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全力筑牢網絡安全屏障。網絡與數據安全是數字政府建設的基礎保障,要堅決守好網絡安全防線。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堅持促進發展和依法管理相統一、安全可控和開放創新并重,推進制度、管理和技術銜接配套,構建數字政府安全保障體系。要強化網絡陣地建設,堅持依法治網、依法辦網、依法上網,深入開展“清朗”等系列專項行動,嚴厲打擊各類網絡違法犯罪行為,牢牢掌握網上信息傳播和意識形態斗爭主動權。
繁榮發展數字文化,提升文化軟實力和城市影響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文化和科技融合,既催生了新的文化業態、延伸了文化產業鏈,又集聚了大量創新人才,是朝陽產業,大有前途。當前,信息技術革命日新月異,互聯網為促進文化繁榮發展提供了新載體、新機遇。我們要切實發揮數字技術重要作用,傳承優秀歷史文化、開展文化傳播,提升城市核心競爭力。
培育網絡文明新風尚。網絡空間是億萬民眾共同的精神家園。強化網絡文化建設,鼓勵文化單位和廣大網民依托網絡平臺依法進行文化創作表達,推出更多優秀的網絡產品服務,發展積極健康的網絡文化。
深入實施爭做中國好網民工程。開展“職工好網民”“巾幗好網民”“青年好網民”“金融好網民”系列活動,創造、傳播、傳遞對個人和社會有價值的供給文化,弘揚正能量,引領新風尚。
推進文化數字化發展保護。文化文藝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這需要強化文化單位數據對接,推動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美術館、藝術館等公共數字文化資源建設,增強公共文化數字內容供給。加強數字新媒體建設與管理,積極運用新媒體數字技術,推進文物、古籍、古厝、地方戲曲劇種、民族民間文藝等文化資源與現代科技、藝術、娛樂等領域有機結合,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打響閩都文化國際品牌。
推動文化產業數字化轉型。推動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提升文旅產業數字化轉型質效,是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趨勢。提速文化產業數字化布局,加快發展新型文化業態、文化消費模式,壯大數字創意、網絡視聽、數字出版、數字娛樂等產業,推動傳統業態數字化升級,豐富群眾的文化體驗形式和消費模式。依托歷史文化街區和特色文旅資源,大力發展智能導游、導購等網絡旅游服務,著力打造3D景觀、VR體驗等虛擬旅游產品,以數字化推進服務優化、提升旅行體驗,重塑文旅消費供應鏈及價值鏈。
優化數字社會環境,繪就數字幸福生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適應人民期待和需求,加快信息化服務普及,降低應用成本,為老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務,讓億萬人民在共享互聯網發展成果上有更多獲得感。只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數字化助力社會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才能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著力夯實智慧城市底座。推進城市智慧化轉型發展,是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和運行效率、補齊城市公共服務短板、提升市民生活品質的重要舉措。開展數字孿生城市建設和市政基礎設施智慧化改造,狠抓人工智能計算中心、“5G+智慧城市”等項目建設,構建“城市大腦”,加強對智慧社區、基層治理、城市體檢、城市綜合服務管理等“CIM+應用”的支撐,提升對經濟社會運行狀況的感知能力、預判能力和管理水平,讓城市更加宜居、更具韌性、更有智慧。
推進基層治理數字化。基層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石。以數字技術融入基層社會治理,不斷改善基層民生水平,已成為時代發展的新趨勢。堅持數字賦能,打造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信息化支撐的基層治理數字化管理服務平臺,推動黨建引領、社區自治、民生服務、政務熱線、基層綜治、城市管理等有機融合,開發便民“有呼必應”APP,創新“一線吹哨、部門報到”“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等治理機制,解決好群眾身邊急、難、愁、盼問題,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格局,點亮市民幸福生活。
推動數字化服務普惠應用。建設數字社會目的在于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需要,需要加快打造泛在可及、智慧便捷、公平普惠的數字化服務體系。圍繞滿足城鄉居民的期盼,加快城市數據整合共享和業務協同,推進城市智能設施向鄉村延伸覆蓋,推動鄉村特色產業、文化旅游、黨務村務、基層治理等信息化改造提升,建設一批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的數字應用場景,加快彌合數字鴻溝。大力提升教育、醫療、就業、養老、托育等重點民生領域數字化水平,創新發展“云生活”服務,促進城鄉公共服務一體化,構筑數字生活新圖景。
建設綠色智慧的數字生態文明,守護綠水青山。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當今世界,數字化和綠色化是兩大趨勢,兩者相互融合、相互促進,以數字化促進綠色化,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將產生“1+1>2”的整體效應。
打造智慧高效的生態環境信息化體系。數字賦能、科技創新是高質量生態文明建設的新動能。抓好生態云建設,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提高對大氣、水、土壤、自然生態等數據資源的自動采集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建立生態環境一體化政務數據目錄。強化智慧水利建設,構建數字孿生流域,打造看水一張網、治水一張圖、管水一平臺的智慧水平臺,實現數字化場景、智慧化模擬、精準化決策,賦能水旱災害防御、水資源集約節約利用、江河湖生態保護治理。
加快數字化綠色化協同轉型。數字化轉型和綠色化轉型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孿生體,是落實“雙碳”戰略的關鍵抓手。構建城市運行綠色化轉型監測體系,依托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和碳排放感知、碳足跡追蹤等數字化手段,開展城市重點行業、產業、園區等碳排放監測。提升數字化節能降耗能力,以數字技術帶動能源電力、鋼鐵等重點行業的全要素、全產業鏈、全價值鏈綠色轉型,加快建設智慧農業、智慧供水、智慧電力等,促進綠色低碳新技術和節能設備廣泛使用,推動企業和園區低碳智慧發展。
倡導綠色智慧生活方式。推動數字生活與綠色生活融合共生,是數字生態文明建設的價值旨歸。倡導數字化綠色化生活,推動社區提升水資源、垃圾分類回收等智能化管理水平,打造綠色低碳社區。引導市民主動參與能源資源節約和保護生態環境,拓展“一碼通行”應用場景,健全軌道交通、地面公交、自行車和步行系統數字化綠色化協調發展的出行網絡,鼓勵綠色出行,推動全民共建共享綠色低碳家園。
(作者系福建省委常委、福州市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