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tv在线观看,精品国产污污免费网站Av,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五月天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理論前沿 > 深度原創 > 正文

當前民營經濟發展的新特征與新挑戰

【摘要】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民營經濟作為經濟活動的主要參與者、就業機會的主要提供者、技術進步的主要推動者,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當前民營經濟發展呈現出發展韌性持續增強、技術創新積極性高、社會貢獻度日益增大的新特征。新時代,高質量發展對民營經濟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對此,民營企業可從踐行新發展理念、提振發展信心、促進技術能力創新等方面入手,實現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民營經濟 民營企業 中小企業

【中圖分類號】F27 【文獻標識碼】A

2023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的民建、工商聯界委員,并參加聯組會時強調:“黨中央始終堅持‘兩個毫不動搖’、‘三個沒有變’,始終把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當作自己人。”強調要引導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正確理解黨中央方針政策,增強信心、輕裝上陣、大膽發展。

當前,國際國內環境發生深刻復雜變化,我國發展面臨新形勢新任務,民營經濟發展也面臨著新特征與新挑戰。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更加鮮明地倡導“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高度重視民營經濟發展、大力支持民營企業發展,不斷通過制度創新激發民營企業的積極性,引導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無論是經濟貢獻還是社會貢獻,民營企業都成為了中堅力量。黨的二十大報告更是明確提出“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支持小微企業發展”,未來要通過持續性的改革不斷發揮民營經濟優勢,通過全面性的改革營造民營經濟更好的外部發展環境,激發民間投資活力。在新發展階段,需要以實現高質量發展目標為重點,促進民營經濟實現新跨越。民營企業應緊跟時代發展潮流,加大改革創新步伐,從而贏得新的發展空間和發展機遇。

民營經濟發展基礎不斷壯大

民營經濟發展整體情況穩定。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民營經濟成為發展主力并獲得長足發展,社會貢獻不斷提升。一是民營經濟規模實現較大幅度提高。中國經濟在全球的地位和作用更加重要,在這一過程中,民營經濟貢獻突出。2012年至今,民營經濟占全國GDP的比重從不到五成提高到六成以上。二是民企數量呈爆發性增長。根據2023年1月國家統計局發布的《中國經濟2022年度報告》,中國民營企業從2012年的1086萬家增長到了2022年的4700多萬家。中國有進出口實績的外貿企業在2022年達到59.8萬家,同比增加5.6%,其中民營企業有51萬家,民營企業外貿第一大主體地位繼續鞏固。另外,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主體的民營企業占比也超過了80%。截至目前,在滬深京三市5000多家上市公司中,有3000家以上屬于民營企業。三是民營企業實力持續穩居全國前列。從進出口貿易規模看,近年來,我國外貿內生動力不斷增強,民營企業也逐漸成為我國外貿第一大經營主體。2022年,民營企業進出口規模達21.4萬億元,占進出口總值的50.9%,對我國外貿增長貢獻率達80.8%。從稅收角度看,民營經濟稅收占全部稅收收入的比重從2012年開始呈穩步上升趨勢,2021年達到59.6%。(如圖1所示)

1

核心企業實力依舊強勁。黨的十八大以來,民營經濟核心企業奮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取得驕人成績。核心企業創新驅動發展持續增強,企業的國際影響力持續增強。一是民營企業500強經營情況較為穩定。根據中國工商聯發布的“2022年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民營企業500強營業收入總額超過38萬億元。二是500強民企的主導產業是制造業。在上榜企業當中,主導產業以制造業為主,達到301家。三是500強民營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凸顯。有288家企業的研發人員占員工總數超過3%,有406家企業的關鍵技術主要來源于自主開發與研制。80%以上的500強民營企業從不同層面已實施或計劃實施數字化轉型,79.2%的企業采取多種措施實施綠色低碳發展。四是民營企業500強的納稅和就業貢獻突出。2021年,500強民營企業納稅總額達1.37萬億元,占全國稅收總額的比重約為8%,累計實現就業1094.15萬人,占全國就業人數的1.47%(全國工商聯在2022年組織開展了第24次上規模民營企業調研,共有8602家年營業收入超過5億元的企業參加,發布了“2022年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和《2022中國民營企業500強調研分析報告》,本部分數據主要來源于此)。

本文從500強企業中篩選出投資能力排名前100強的企業。投資能力排名前100強民營企業的各項單項指標表現尤為突出,連續10年平均上榜次數為8.37次,平均排名144.75位,平均對外投資數達到36家,平均營業收入復合增長率達到19.87%(如表1所示)。數據表明,前100強民營企業的盈利能力較強,盈利持續性保持穩定,投資活躍度高,在500強榜單中排名較為穩定,具備很強投資能力。

2

部分中小企業活躍度出現波動。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2023年3月在國新辦舉行“權威部門話開局”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介紹我國“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 做強做優做大實體經濟”的成就和最新舉措,數據顯示,中小微企業數量近年來增長迅速,在2022年已經超過了5200多萬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7萬多戶,其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有8997戶。因為宏觀環境變化和疫情影響,部分小微企業流動資金吃緊,2021年企業注冊注銷比(企業登記數和注銷數之比)降到歷史低位。當然,這種情況在2022年有所好轉,2022年上半年新注冊的小微企業約為1276.43萬戶。

新時代民營經濟發展呈現新特征

隨著我國營商環境的不斷改善,我國民營經濟獲得了高質量發展。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民營經濟不僅是發展主力軍和轉型升級排頭兵,也是平穩發展的壓艙石,還是創新創業的主戰場和推動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

第一,營商環境優化,助力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宏觀層面上,我國為民營經濟發展提供了優越營商環境。一是通過體制機制創新服務民營經濟。深入踐行“兩只手”理論(即一只是政府這個看得見的手,一只是市場這個無形的手,完善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離不開這兩只手,關鍵是處理好兩只手之間的關系),政府體制機制改革持續深化。2016年年底,浙江首次提出“最多跑一次”改革。如今,越來越多的地方、部門和領域不斷深化改革,創新辦事服務的工作方法,正努力向“最多跑一次”邁進。與此同時,數字政府治理服務效能顯著增強,我國電子政務在線服務指數全球排名提升至第9位,數字政府、數字鄉村建設正加快推進,社會公眾獲得感顯著提升。二是破除民企市場準入門檻。多年來,從中央到地方政府都在不斷探索開放市場的各類舉措,引導民營企業進入到一些重要經濟領域,加大開放力度。以浙江省為例,全國首家民營醫院誕生于浙江溫州,杭紹臺鐵路是我國首個民營資本控股的高鐵PPP項目,中國第一條混合所有制改革和PPP雙示范高鐵項目也誕生于浙江省。三是為民營企業創造公正透明的法治環境。不僅嚴格保護民營經濟市場主體經營自主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而且更加嚴格規范涉企行政執法行為。隨著市場環境的不斷優化,企業家們的投資意愿也變得更強。

3

第二,公司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進一步深化,推動民營企業提質增效。國家整合資源、形成合力,著力支持中小企業紓困解難,引導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之路,不斷提升核心競爭力。一是有效構建企業培育體系。圍繞中小企業解困幫扶的重點任務和“專精特新”發展方向,通過強平臺、建制度有效地為企業服務。在國家認定的8997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中,小微企業約占56%,民營企業約占85%(數據來源:《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報告(2022年)》,中國中小企業發展促進中心、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聯合編撰)。二是建立現代治理體系,不斷優化民營企業治理結構。2022年中國上市公司治理指數顯示,2022年度民營控股上市公司治理指數均值為64.46,優于國有控股上市公司的指數。三是民營企業競爭能力持續提升。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大力支持民營企業做大做強做優,推動民營企業進入資本市場,成長為本土跨國公司。根據胡潤研究院發布的《2022年中全球獨角獸榜》數據,截至2022年6月,中國獨角獸企業數量達到312家,排名全球第二。

第三,發展韌性持續增強,民營企業成為我國經濟平穩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當前,我國經濟步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發展韌性不斷增強,是我國經濟社會穩定發展的基礎。一是民營經濟在投資規模上占據主要位置。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經濟總量超121萬億元。私企投資規模約占全國總投資的43.52%。民營企業作為我國投資的重要力量,民間投資所占比重自2012年以來始終保持在55%以上。這一數值在2015年更是達到了65.4%。近幾年由于各種宏觀因素影響,該比重增速出現回落,2021年占比為56.5%。二是民營經濟業績表現日益突出。民營經濟運營模式優勢突出,其經營自主靈活的優勢為其發展創造了較大空間,盈利能力和吸納就業優勢明顯。2021年規模以上私營工業企業的利潤總額達到了較高水平,約為2.9萬億元,共吸納3582萬人就業,吸納就業人數占規模以上工業的48.1%。

第四,技術創新積極性高,民營經濟成為創新創業主戰場。黨的十八大以來,民營企業發展活力不斷迸發,技術創新成效不斷顯現,民營經濟成為創新創業的主戰場。一是民營企業成為科技創新主力。根據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布的《中國民營企業發明專利授權量報告》,70%的技術創新成果屬于民營企業。此外,民營企業在“專精特新”企業中的比重超八成,在高新技術企業中的比重達到九成。2022年,全國工商聯發布的《2022研發投入前1000家民營企業創新狀況報告》顯示,研發投入排名前1000位的民營企業研發費用占到全國研發經費投入的38.58%,總額達1.08萬億元,占全國企業研發經費支出的一半以上,達到50.16%。二是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不斷提升。由全國工商聯及上海萬得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上奇數字科技有限公司的數據分析顯示,在全國所認定的前三批“專精特新”企業中,民營企業占比超八成,在增強產業鏈韌性和可控性、促進產業集群發展、帶動產業升級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第五,勇擔社會責任,民營經濟社會貢獻度日益增強。民營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重要成果,更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主體。一是民營經濟對社會的貢獻越來越大。2021年全國城鎮就業人數為4.68億人,比2012年多增加0.95億人。民營經濟提供的就業崗位也在不斷增長,民營企業就業人數占城鎮就業人數比重在2020年達到83%,與2012年相比增長7.3%。民營經濟的社會貢獻度持續提升,成為推進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二是民營企業對于促進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義。我國民營企業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主動融入新發展格局,以共同富裕作為企業社會責任價值目標,在穩定增長、增加就業、貢獻稅收、創業創新、鄉村振興、生態文明建設、公益慈善等方面努力作為,對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發揮的作用日趨顯著。全國工商聯發布的《中國民營企業社會責任報告(2022)》顯示,2021年,我國民營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已呈現出大型企業和中小型企業齊頭并進的格局。另外,民營企業基金會作為我國非公募基金會的重要力量,數量占到三分之二左右,且一直呈穩步增長態勢。

民營經濟發展面臨新挑戰

現階段,仍然有一些舊有的因素阻礙著民營經濟發展,特別是在行政、自然資源和市場等方面表現較為突出。一個更為重要的現實是,當前復雜化的外部環境和民營企業的路徑依賴困境,成為影響我國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不可忽視的因素。

第一,經濟發展方式轉換帶來的部分企業內生動力不足。當前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在此背景下,原有的粗放型增長方式已經無法適應新發展階段的要求。有的民營企業在這一經濟轉換階段受到政策、制度和資源等多重約束的影響,導致其內在動力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兩方面:一是企業對政策穩定性訴求較高。如圖2所示,在全國工商聯2022年度萬家民營企業評營商環境的調查中,針對浙江省4992家受訪民營企業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加大產業政策支持力度”(57.41%)和“降低市場準入門檻”(30.47%)等因素是企業反映比較集中的問題。二是市場公平競爭仍需加強。地方保護主義現象仍然在一定范圍內存在,針對本地是否存在妨礙企業依法平等準入和退出市場的行為或現象,有27.40%的受訪企業指出在資質認定、業務許可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公平問題,當地政府對外地企業資質要求、技術要求、檢驗標準或評審標準的設定明顯高于本地經營者。有23.68%的受訪企業指出當地政府對企業登記注冊要求也比較嚴格,要求企業必須在本地登記注冊。

第二,國際經濟環境變化引致的投資信心不足。國際政治與經濟環境的變化,對于民營企業家的信心產生較大影響。當前外部宏觀環境面臨諸多不確定性,國內經濟發展也呈現出復雜性與嚴峻性,保持投資穩定增長、培育經濟新增長點,需要提振企業和企業家信心,激發企業創新發展活力和動力。根據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對包括民營企業在內的5000戶企業家的調查,企業家宏觀經濟熱度指數、經營景氣指數、盈利指數較之前數據出現浮動,國內訂單指數、出口訂單指數、銷貨款回籠指數也出現下滑。2022年第四季度,企業家宏觀經濟熱度指數下降幅度達到23.5%。對此,需要各地區各部門切實承擔穩定宏觀經濟責任,抓好營商環境優化,增強企業信心和發展活力。

4

第三,全球產業鏈重構使企業增長方式發生變革。近年來,全球產業鏈出現新變化,原有全球產業鏈結構開始松動。尤其從2008年以來,經濟全球化進程受到阻礙,全球產業鏈的擴張勢頭停滯,這對我國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的產業布局造成了一定影響。一是國際經貿規則變化改變區域化布局。隨著《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等大型區域自貿協定不斷簽署和實施,不同區域內經濟貿易的產業鏈供應鏈網絡相較之前變得更加緊密。二是產業鏈供應鏈的本土化趨勢日益明顯。隨著國際經濟政治形勢的變化,發達經濟體希望重新振興本國制造業,通過各種舉措推動制造業企業回流。三是美方持續升級中美貿易摩擦,破壞全球產業鏈格局。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加速重構,外加東南亞等地區制造業的崛起,在多重因素影響下,我國民營企業如何將原有的傳統比較優勢轉化為競爭優勢,成為其能否及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課題。

第四,部分民營企業技術創新陷入低端鎖定的困境。就產業鏈分布而言,部分民營企業處于產業鏈低端,在技術創新方面也由于各種原因陷入低端鎖定的困境。民營企業雖然擁有創新思維和開拓性的經營手段,但仍有一部分處于技術含量低、附加值低的產業鏈中下游位置,這樣的產業布局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民營企業的創新發展。民營企業一直重視科技創新,并且作為我國科技創新的主力,貢獻了七成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但是受限于科技創新投入規模以及各類要素資源的約束,民營企業技術創新的投入產出水平較低,技術創新陷入低端鎖定。

如圖4所示,從浙江省部分受訪民營企業關于制約公司創新發展因素的調查結果來看,企業主要聚焦在三個方面,即缺乏研發人員、研發經費不足、研究成果轉化難。這些因素制約了公司創新發展動力。

5

以全面深化改革助推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當前,我國經濟正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民營企業堅定信心,實現高質量發展,不僅事關當前經濟社會發展,更事關中國式現代化全局。對此,可以以提振民營企業信心為主要著力點,一方面通過制度創新持續優化民營企業營商環境,另一方面出臺相關政策鼓勵民營企業加大創新投入,以更好地實現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目標。

第一,提振民營企業信心,尋求民營經濟發展方式新突破。面對國際國內環境發生深刻復雜變化,要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依法公平對待各類資本,支持各類資本的有序健康發展,實現民營經濟發展方式的新突破。一是在社會輿論層面鼓勵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壯大。有序組織政商交流平臺、主流媒體進行輿論宣傳,加大對民營經濟的宣傳力度。在一些重大事件和關鍵節點組織民營企業家亮相發聲,講好民營經濟的故事。二是推動梳理修訂涉企法律法規政策,將涉及民營經濟發展的相關法律法規進一步細化。如推進制訂民營經濟促進法,將競爭中性、要素獲取、準入許可、政府采購和招投標等制度以法律的形式予以明確,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三是設立專門的民營經濟管理機構,為民營企業發展提供支撐。如在中小企業局或相關部門設立民營經濟管理機構,負責調研和反映民營企業問題,及時掌握民營企業狀態,有效實現對民營企業的幫扶,從制度上為民營企業提供有效支撐,達到提振民營企業信心的目標。

第二,優化民企營商環境,塑造民營經濟競爭新優勢。有效突破體制和機制的約束,推動民營企業在新的外部環境變遷中找到自身的競爭優勢,尋找新的突破方向。一是專門出臺支持民間投資發展的政策。在投資核準、融資服務、財稅政策、土地使用、對外貿易和經濟技術合作等方面,保障民營企業的權利,使其享受與其他所有制企業一樣的待遇,以規范和引導資本健康發展。二是破除地方保護和行政性壟斷。加快打破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打通制約經濟循環的關鍵堵點,促進商品要素資源在更大范圍內暢通流動,盡快建設高效規范、公平競爭、充分開放的全國統一大市場。三是支持民間投資參與重大工程等項目建設,發揮政府投資的引導作用。抓住“十四五”規劃中的重大工程和國家重大戰略推進機會,針對一些重點建設任務,正確引導、鼓勵民營企業參與相對成熟的項目。如通過多種優惠政策吸引民間資本參與包括“一帶一路”倡議在內的重點項目。此外,還可以積極推動民營企業助力鄉村振興,有效激發民企參與鄉村振興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撬動民營資本等更多資源共同參與,幫助民營經濟獲得新的競爭優勢。

第三,提升技術創新能力,激發民營經濟轉型發展內生動力。高質量發展來自于創新的驅動,提高民營企業家的創新意愿應當成為促進民營企業技術創新的政策出發點。應鼓勵民營企業加大創新投入,形成良好的創新循環機制。一是支持民營企業參與原始創新,共同建設創新研發合作平臺。加大制度創新鼓勵民營企業通過研發合作和平臺共建等模式加入國家創新戰略。如統籌不同地區和不同領域的科技力量,建立創新合作聯盟,推動龍頭民營企業共建產業創新平臺,建立產學研用合作機制。鼓勵民營企業參與國家級創新平臺建設,支持民營企業承擔國家重大科技戰略任務。二是支持民營企業參與標準規范制定和政府采購。加快制定或修訂科技創新產品的標準規范,鼓勵民營企業提高科技創新話語權。通過政策和制度引導,推動政府或央企的采購目錄對民營企業的科技創新產品開放,推動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三是引導民營企業加大科技創新的投入。比如通過政府引導基金、銀企合作和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風險補償等方式,支持民營企業開展科技創新。引導民營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將提高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政策擴大至所有企業。支持民營企業加快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將固定資產加速折舊優惠政策擴大至全部制造業領域,以實現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

(作者分別為浙江省科技廳軟科學制造業融通創新基地主任、浙江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浙江省科技廳軟科學數字金融研究基地主任、浙大城市學院教授)

【參考文獻】

①王欣:《新時代推動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制度演進、現實刻畫和未來進路》,《產業經濟評論》,2022年第4期。

②高云龍、徐樂江:《中國民營企業社會責任報告(2021)》,北京: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2022年。

③林澤炎、林晨陽子:《新發展階段民營企業創新發展的邏輯及政策》,《經濟研究參考》,2022年第6期。

④周黎華:《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瓶頸與現實路徑》,《改革與戰略》,2021年第7期。

⑤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課題組:《“十四五”時期我國所有制結構的變化趨勢及優化政策研究》,《經濟學動態》,2020年第3期。

⑥林昌華:《新時代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機制與戰略導向探究》,《山東社會科學》,2022年第6期。

⑦吳文新、張芮昕:《新時代引導民營經濟助推共同富裕的實踐思考》,《管理學刊》,2023年第36期。

責編/賈娜 美編/李祥峰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孫垚]

    1. <menu id="zcyhi"></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