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合在鹽堿地上生長的植物分為聚鹽植物、泌鹽植物和拒鹽植物三類。聚鹽植物常見的有鹽地堿蓬、鹽角草等;泌鹽植物有檉柳和補血草;拒鹽植物有鹽地風毛菊、田菁、艾蒿等
土壤是地球的“皮膚”,是孕育萬物的載體。白花花的鹽堿地就如同地球皮膚的病癥,制約著農業和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但是鹽堿地并非生命的荒漠,鹽地堿蓬、檉柳、胡楊和羊草等植物構成了鹽堿地上的風景。
能夠在鹽堿地上生長的植物,無疑是耐鹽堿的強者。聚鹽、泌鹽和不透鹽是它們征服鹽堿地的看家本領。根據這三種本領,我們可以將適合在鹽堿地上生長的植物分為聚鹽植物、泌鹽植物和拒鹽植物三類。
聚鹽植物的莖和葉常肉質化,能夠從土壤中吸收大量的可溶性鹽并聚集在體內,但自身不會受到傷害,這類植物比較常見的有鹽地堿蓬、鹽角草等。泌鹽植物則是通過根部或其他部位排出體內過多鹽分的植物,這種特性使它們能夠在鹽堿地生存和繁衍,有效地減輕了植物體內過多鹽分的負擔,避免了鹽分積累導致細胞毒害,檉柳和補血草是這類植物的典型代表。拒鹽植物一般生長在鹽堿化程度較輕的地區,根部細胞對于鹽分的透性小,使得植物吸收的鹽分很少,具有代表性的植物有鹽地風毛菊、田菁、艾蒿等。
借助種植合適的植物治理鹽堿地是兼顧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優良方法。我國鹽堿地分布面積廣,不同地區鹽堿土的鹽分組成也存在較大差異。因此在利用植物修復鹽堿地時應選擇科學合理的種植和管理技術。
首先應該選擇適合的植物。根據鹽堿地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的耐鹽堿植物種植,確保選擇的植物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能夠在相應的鹽堿環境下生存和生長。
其次要進行土壤改良。在種植之前進行必要的土壤改良,通過添加腐熟的有機物、石膏等措施,降低土壤的鹽堿度和pH值,為植物成功建植和幼苗后續生長創造良好條件。
最后,合理的施肥和澆水等管理措施也極為重要。根據不同植物的生長需要,合理施肥和澆水,避免過度使用化肥,以免造成鹽分累積,同時確保植物能夠獲得足夠的水分,尤其是在干旱季節。
倉廩實,天下安,守護糧倉,才能更好守護美麗中國。綜合運用以上種植和管理技術,能夠幫助提高治理鹽堿地的效果。治理鹽堿地是一個持續性的過程,需要耐心和科學的方法,不同地區需要不同的針對性措施。同時,也需要關注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使鹽堿地治理的成果能夠持續穩定。
(作者為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研究員,本報記者董絲雨采訪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