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tv在线观看,精品国产污污免费网站Av,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五月天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人民論壇網·國家治理網> 國家治理現代化專論> 正文

【文化】進取精神是中華民族的內在品質

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中華民族創造了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創新性,從根本上決定了中華民族守正不守舊、尊古不復古的進取精神”。中華文明歷經5000多年的歷史變遷,始終一脈相承、充滿生機活力,在繼承創新中不斷發展,這得益于中華民族守正不守舊、尊古不復古的進取精神。

進取精神源自于中國人的宇宙觀。在數千年的文明延續中,中華民族逐漸形成了一套注重連續、變化、關聯、系統的宇宙觀,認為宇宙萬物彼此依存、相互聯系,并始終把宇宙看成一個生生不息的運動過程。《周易》中講:“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我們的先人認為,變化是存在的基本形式,存在就是流動和變革。只有適時而變、與時偕行,在調整和變化中尋求新的發展路徑,才能不斷前進。“富有之謂大業,日新之謂盛德,生生之謂易”。這就是說在“大化流行”的寰宇內,生生不息、變化不止,充滿了創新創造的活力,必定會孕育出新的事物。

進取精神得益于中國傳統的“致中和”思維方式。中國傳統文化認為,既然天地萬物都在日新月異、新陳代謝,身處其中的人自然應當積極有為、不斷進取。《周易》中的“天地之大德曰生”,《荀子》中的“人有氣、有生、有知,亦且有義,故最為天下貴也”等,都強調人作為世界構成的一部分,是極其重要的主體,在文明延續更新中具有主體性地位。在文明創新發展中發揮人的主體性,需要遵循一定的方法,這就是《中庸》提出的“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這就告訴人們,萬事萬物都處在相互矛盾又彼此統一的復雜狀態,要堅持系統性、整體性、立體性的思維方式,把握其內在規律即“執中”,“執中”的同時還要“守和”,在承認萬物存在差異的前提下妥善處理各種矛盾關系,從而經過一次次的因革損益,讓新生事物孕育生成。

進取精神體現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傳承中創新。創新創造不是否定歷史、推倒重來,而是在尊重傳統前提下的自我更新。中華文明的創新性和連續性是融為一體的。千百年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諸多元素,比如,天下為公、天下大同的社會理想,民為邦本、為政以德的治理思想,修齊治平、興亡有責的家國情懷,厚德載物、明德弘道的精神追求等等,一直延續不斷、世代傳承,并與當代實際有機結合,煥發出新的生機。正是因為在傳承中創新,中華文明才得以綿延5000多年,不斷固本培元、與時俱進,形成包羅萬象、胸懷天下的恢弘格局。

對歷史最好的繼承,就是創造新的歷史。立足新的歷史起點,我們要深刻理解中華文明突出的創新性,堅持守正創新,深入推進“兩個結合”,不斷探索面向未來的理論和制度創新,以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賡續歷史文脈、譜寫當代華章,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作者為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文史教研部教授)

原標題:

守正不守舊 尊古不復古

進取精神是中華民族的內在品質

責任編輯:王皎皎
標簽: 文化  
  • <dfn id="3kwm1"></dfn>
    <dfn id="3kwm1"><div id="3kwm1"><label id="3kwm1"></label></div></dfn>

      <abbr id="3kwm1"></abbr>

      1. <menu id="3kwm1"><nobr id="3kwm1"></nobr></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