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素有“民以食為天”的說法,它深刻地表達了糧食安全對于民生的重要性。糧食安全絕不能等閑視之,維護糧食安全更不能只算“經濟賬”。
首先,糧食安全事關國家的安全穩(wěn)定。回眸歷史,中國歷代王朝的更迭幾乎都有糧食的影響,齊桓公“服帛降魯梁”,饑荒引起的黃巢起義和李自成起義拖垮唐、明兩朝等等,因糧食問題導致改朝換代的例子不勝枚舉。環(huán)顧世界,當今國際形勢復雜多變,俄烏沖突引發(fā)的糧食危機已經讓許多依賴糧食進口的國家真切地體會了“米珠薪桂”或“無米難為炊”。我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如果糧食出問題,極易引發(fā)大規(guī)模饑荒和社會動蕩,進而威脅到國家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穩(wěn)定。手中有糧、心中不慌,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我國社會始終保持穩(wěn)定,糧食供給功不可沒。我們不能“因噎廢食”,一味地追求經濟利益,要從維護國家安全、社會穩(wěn)定的高度看待糧食安全問題,堅定擁護和支持國家糧食安全戰(zhàn)略,支持各級各部門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
其次,維護糧食安全非一人一地之責。經過多年努力,我們實現了“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目標,但糧食安全的基礎并不牢固,人均耕地面積少、農業(yè)科技水平低、農民種糧積極性不高等隱患依然存在,必須確保18億畝耕地不縮水、糧食播種面積不減少。這不單單是某個田多地廣的種糧大戶的責任,也不僅僅是那些土地肥沃、氣候條件得天獨厚的產糧大省的責任,是全國各地區(qū)以及每個公民共同肩負的使命。我們不能只盯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置身事外,對黨和國家的決策部署無動于衷,對農科人員的辛苦努力嗤之以鼻,要自覺擔起責任,從自己做起,從點滴做起,努力為國家糧食安全作出積極貢獻,讓涓涓細流匯成江河大海。
最后,維護糧食安全需要久久為功。新中國成立后,我們經歷了從“吃不飽”到“吃得飽”,再到現如今“吃得好”的巨大轉變,超市、菜市場的糧食供應充足、種類齊全,以至于讓一部分人認為饑荒已經不再可能出現。但糧食生產有一定的周期,受自然災害、氣候環(huán)境等影響,減產、絕收或者生產中斷的風險較高,維護糧食安全一刻也不能松懈。另外,全面落實耕地“非農化”“非糧化”整治、農業(yè)技術研究推廣等防范化解糧食安全風險的措施也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我們一年接著一年干、一代接著一代干,才能以尺寸之功積千秋之利,筑牢糧食安全的屏障。(云南省文山州紀委監(jiān)委 李興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