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新時代新階段的發展必須是高質量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科學把握我國發展大勢,提出并貫徹新發展理念,著力推進高質量發展,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領我國經濟邁上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之路。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新征程上,我們要更好統籌經濟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堅持以質取勝,以量變的積累實現質變。
夯實制度保障。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需要完善相關體制機制。要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制度保障。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充分激發各類經營主體的活力與創造力。加快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按照完善治理、強化激勵、突出主業、提高效率的要求,積極穩妥深化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政策環境、法治環境,全面落實放寬民營企業市場準入的政策措施,創新金融支持民營企業政策工具,建立規范化機制化政企溝通渠道,完善民營企業參與國家重大戰略實施機制,支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加快建立全國統一的市場制度規則,打破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打通制約經濟循環的關鍵堵點,促進商品要素資源在更大范圍內暢通流動。
發展實體經濟。實體經濟是一國經濟的立身之本、財富之源,是構筑未來發展戰略優勢的重要支撐。我們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加快建設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要加強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加快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全面提升產業體系現代化水平。聚焦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推動制造業、服務業、農業等產業數字化,利用互聯網新技術對傳統產業進行全方位、全鏈條的改造,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發揮數字技術對經濟發展的放大、疊加、倍增作用。同時,健全高技能人才培養體系,創新高技能人才培養模式,健全高技能人才崗位使用機制,建立健全技能人才職業技能等級制度和多元化評價機制,為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堅持創新驅動。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我們要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根本上要依靠科技創新,必須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要完善科技創新體系,健全新型舉國體制,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強知識產權法治保障,形成支持全面創新的基礎制度。加快實施一批具有戰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加強基礎研究,突出原創,鼓勵自由探索。加強國際科技交流合作,積極參與全球創新網絡,營造一流創新生態。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加強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天津市把建設天開高教科創園作為打造科技創新高地的重要舉措,充分發揮高校創新優勢和策源功能,推動產教融合、科教融匯,推動科技成果加快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原標題:展現新氣象新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治理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