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著五千多年歷史的中華文明,始終崇尚和平、和睦、和諧的價值追求。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將“具有突出的和平性”列為中華文明的五個突出特性之一,對于我們全面深入了解中華文明的歷史、共同努力創造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新文化具有重要指導意義。中國歷史上曾經長期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之一,但沒有留下殖民和侵略他國的記錄。今天的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是對中華民族和平、和睦、和諧文化傳統的繼承和發揚。
從“天下一家”到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始終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習近平總書記在二〇二一年新年賀詞中指出:“大道不孤,天下一家。經歷了一年來的風雨,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更加深切體會到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意義。”“天下一家”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天下觀的重要內容,強調要視天下人為一家,和睦相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就是要把每個民族、每個國家的前途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風雨同舟、榮辱與共,要把我們生于斯、長于斯的這個星球建成一個和睦的大家庭。當前,世界又一次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人類社會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面對“世界向何處去、人類怎么辦”的時代之問,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為建設更加美好世界提供中國方案,推動不同社會制度、不同意識形態、不同歷史文化、不同發展水平的國家在國際事務中利益共生、權利共享、責任共擔,形成共建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約數。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是對“天下一家”天下觀的傳承發展,已成為引領時代潮流和人類文明進步方向的鮮明旗幟。
從“天下大同”到為世界謀大同,中國始終是全球發展的貢獻者。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為世界謀大同。”2013年至2021年,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達到38.6%。同時,我國認真履行國際義務,積極做好對外援助工作。新冠疫情期間,我們發起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援助時間最集中、涉及范圍最廣的緊急人道主義行動,為全球疫情防控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此外,我國一直努力為國際社會提供更多公共產品,積極回饋國際大家庭。共建“一帶一路”成為深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和國際合作平臺,為各國經濟發展、民生改善帶來實惠。今天,“天下大同”的愿景已經轉化成為為世界謀大同的行動,中國以自己的發展為世界的發展注入強勁動力,積極為全球發展作貢獻。
從“協和萬邦”到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中國始終是國際秩序的維護者。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人民講求以和為貴、協和萬邦。”“協和萬邦”就是要使各個國家都能和諧相處。“協和萬邦”是中國“和”文化的重要內容,習近平總書記將“協和萬邦”的和平、和睦、和諧相處思想引申到當今國際關系中,提出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繼承和弘揚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作為國際秩序的維護者,我國堅定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基礎的國際關系基本準則,既始終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同各國發展友好合作;又秉持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原則,推動全球治理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
歷史和實踐都表明,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從根本上決定了中國始終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決定了中國不斷追求文明交流互鑒而不搞文化霸權,決定了中國不會把自己的價值觀念與政治體制強加于人,決定了中國堅持合作、不搞對抗,決不搞“黨同伐異”的小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