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凝聚起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體現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整體利益和共同意志,彰顯著中華文明發展進步的前進動力和歷史主動精神。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之日起,就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確立為自己的初心使命,形成、傳承和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中探索、開辟和拓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
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在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中華民族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中國人民煥發出更為強烈的歷史自覺和主動精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新時代新征程,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2012年11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國家博物館參觀《復興之路》基本陳列,回顧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為實現民族復興走過的歷史進程,指出中華民族的昨天“雄關漫道真如鐵”、中華民族的今天“人間正道是滄桑”、中華民族的明天“長風破浪會有時”,強調現在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凝聚中國各族人民大團結的力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我國發展的這一新的歷史方位,意味著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更為完善的制度保證、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更為主動的精神力量,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堅定不移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要在繼續推動發展的基礎上,著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大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更好滿足人民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日益增長的需要,更好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
完成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邁出關鍵一步。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是我們黨向人民、向歷史作出的莊嚴承諾。貧窮不是社會主義,消除貧困、改善民生、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黨把脫貧攻堅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立足我國國情,提出實現脫貧攻堅目標的總體要求,把脫貧攻堅與堅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污染防治的攻堅戰相結合,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四個全面”戰略布局。
在脫貧攻堅中,實行扶持對象、項目安排、資金使用、措施到戶、因村派人、脫貧成效“六個精準”和發展生產、易地搬遷、生態補償、發展教育、社會保障兜底“五個一批”,全面部署精準脫貧。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出臺一系列超常規政策舉措,構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政策體系、工作體系、制度體系,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減貧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反貧困理論。全國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近一億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960多萬貧困人口實現易地搬遷,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任務和全球減貧事業作出歷史性貢獻。脫貧攻堅戰的全面勝利,標志著黨在團結帶領人民創造美好生活、實現共同富裕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一大步。脫貧攻堅偉大斗爭,鍛造形成了“上下同心、盡銳出戰、精準務實、開拓創新、攻堅克難、不負人民”的脫貧攻堅精神。這是黨的性質宗旨、中國人民意志品質、中華民族精神的生動寫照,是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的集中體現,是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的充分彰顯,賡續傳承了偉大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
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在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中華民族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中國人民、中華民族煥發出更為強烈的歷史自覺和主動精神。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經受住了來自政治、經濟、意識形態、自然界等方面的風險挑戰考驗,有力解決了影響黨長期執政、國家長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消除了黨、國家、軍隊內部存在的嚴重隱患。我國發展具備了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更為完善的制度保證,從根本上確保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
黨確立習近平同志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確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地位,反映了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對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具有決定性意義。中國人民、中華民族更加自信、自立、自強,在歷史進程中積累的強大能量充分爆發出來,極大增強了志氣、骨氣、底氣,煥發出前所未有的歷史主動精神、歷史創造精神,正在信心百倍、意氣風發地書寫著新時代中國發展的偉大歷史。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黨團結帶領人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總的戰略安排是分兩步走,從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從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中國式現代化則貫穿于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黨的二十大概括提出并深入闡述中國式現代化理論,證明中國式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鮮明特色,蘊含獨特世界觀、價值觀、歷史觀、文明觀、民主觀、生態觀等及其偉大實踐。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的飛躍,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黨的領導直接關系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運、最終成敗,決定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性質。
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是: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高質量發展,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梢钥闯?,中國式現代化走得通、行得穩,是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唯一正確道路。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