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tv在线观看,精品国产污污免费网站Av,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五月天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黨建創新 > 基層黨建 > 正文

南京農業大學:院士引航“三全育人”

“探究施用商品有機肥對農業可持續發展有何利弊”“目前已發表SCI論文3篇,第一作者單篇影響因子為14.2” ……不久前,在南京農業大學“未來獎學金”的答辯現場,10位由院士、國家特聘專家等領域內知名專家組成的教授評審團認真聽取本科生們的科研匯報。

“趕集要趕早、澆花要澆根,要特別重視青年教師的培養和青年學生的培育,因為他們是國家的根基、是國家的未來。”2022年,沈其榮院士夫婦捐資設立未來獎學金,旨在鼓勵更多優秀學子繼續投身農業資源和環境領域,為農業發展和學科建設做出貢獻。

在沈其榮看來,本科生身上擁有巨大的科研潛力卻鮮被發掘,老師們如何當好“伯樂”去雕琢“璞玉”們正是人才培養的關鍵環節。帶著這樣的初心,沈其榮帶領團隊將更多目光投向本科生,在本科教育階段走好“三全育人”三部曲。

全員播種:一流師資培養一流人才 

“我們的教育不能只讓學生忙起來,老師也要在學生的事情上忙起來。” 作為一支擁有包含全國師德標兵、國家教學名師、全球高被引學者、國家杰青等高水平師資在內的“精銳之師”,沈其榮要求團隊不能只專注科研而忽視人才培養。

韋中從本科階段起就跟隨沈其榮學習,博士畢業后以教授的身份又回到團隊,先后擔任資環131、資環202班班主任,又帶領著一批批本科生續寫與團隊同成長的故事。在團隊中,教授、研究員、實驗師……每個崗位的老師都全程參與本科生培養環節,擔任本科班主任、生涯導師,開展“師生午餐會”“師生文化節”增進交流……

“與同學們一起打球、一起下地挖土施肥、一起田頭吃飯是件幸福的事兒。”2019級本科生史曉騰在大一時受老師們啟發,走進了實驗室學習,目前已開展獨立研究,并發表SCI文章兩篇。

全過程培苗:貫穿入學到畢業的儀式教育 

“來資環院的第一課是跟沈院士一起打籃球、聊科研真是太酷的事情”。

為打通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沈其榮將“課堂”搬進了籃球場。近年來,沈其榮與新生開展的“打籃球 聊科研”活動所呈現的科研世界、科學精神,更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本科生走進實驗室開展科研。豐收時節,沈其榮和同學們一起走進果園,摘桃子、品梨子,在田里共同感受果香背后的科技力量。

畢業前田埂上的思政課,引導同學們扎根大地,投身農業環境領域,包括史曉騰在內的三名專業第一選擇直博留在沈其榮團隊繼續深造。

全方位育穗:多維度賦能學生成長 

大一的本科生王攀在團隊成員、班主任徐志輝副教授帶領下參與了全國腸道大會,“作為一個處于專業‘入門階段’的大一學生,在會上加深了對本學科相關領域研究方向的感性認識,更感受到了科學‘求真’過程的魅力所在,受益匪淺。”

“解決花農種養難題,以花卉產業為鄉村振興增色”,在全國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國賽現場,團隊郭世偉教授指導的“護花使者”本科生創業團隊給出了他們關于“強農興農”的回答。

師生共同走進山水林田,從調研中發現問題,從科研中解決問題,從實踐中驗證答案。近年來,團隊指導本科生團隊獲含三大賽在內的省級以上創新創業獎項20余項。在社會實踐中獲全國“母親河獎”、全國志愿服務項目大賽銀獎等多項表彰。一批批本科生在科研和實踐的淬煉中厚植愛農情懷、練就興農本領。

如今沈其榮又將帶領本科生團隊走向中國國際“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產業賽道賽場,書寫鄉村振興的南農答卷。 “學業有成 精忠報國”這是沈其榮院士在未來獎學金成立儀式上寫給學生們的寄語,也是他關于育人的初心和使命。(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記者 董魯皖龍)

[責任編輯:張堯]
  • <dfn id="3kwm1"></dfn>
    <dfn id="3kwm1"><div id="3kwm1"><label id="3kwm1"></label></div></dfn>

      <abbr id="3kwm1"></abbr>

      1. <menu id="3kwm1"><nobr id="3kwm1"></nobr></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