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化產業體系是實現經濟現代化的關鍵標志,是現代化國家的物質技術基礎。不久前,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二十屆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研究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等問題。會議強調了“五個堅持”,即“要堅持以實體經濟為重,堅持穩中求進、循序漸進,堅持三次產業融合發展,堅持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堅持開放合作”。這明確了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中處理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關系、產業規模與產業質量關系、一二三次產業之間關系、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之間關系、國內與國際關系的重大原則,是今后建設具有完整性、先進性、安全性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的行動指南。
堅持以實體經濟為重,防止脫實向虛。實體經濟是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支撐。世界經濟發展實踐表明,脫實向虛的產業體系是不健康的產業體系,是不安全的產業體系。我國要在紛繁復雜的國際形勢中贏得發展主動權,就必須打牢實體經濟這個根基,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在創新發展和協調發展中不斷提升現代產業發展水平。一方面,要以提高制造業創新能力和促進制造業產業結構高級化為目標,鼓勵現代工業特別是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等高精尖制造業的發展,充分調動工業部門創新積極性,依托研發創新實現技術進步。另一方面,要提升服務業質量,謹防產業發展的“鮑莫爾病”,應瞄準國際前沿,依托人工智能、5G技術等有針對性地發展現代服務業,培育優質生產性服務業,提升服務業整體效率,推動服務業轉型升級。此外,要充分釋放數字經濟發展潛力,發揮數字經濟對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的賦能效應,保持5G、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國際領先地位,著力推動數字產業自主創新,突破數字領域基礎技術和關鍵共性技術難題。
堅持穩中求進、循序漸進,不能貪大求洋。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長期、復雜的過程,需要政府、企業和社會通力合作,久久為功。若忽視現階段的發展條件和產業基礎,一味貪大求洋,很可能陷入“路徑依賴”和“低端鎖定”的困境,不僅不能有效地轉化技術并發揮規模效應,反而會陷入自身造血能力不足的發展困境。在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過程中,要堅持穩中求進、循序漸進的戰略部署,著眼長遠進行科學規劃,根據實際情況動態調整相關實施路徑;要建立長效考核機制,鼓勵地方政府立足可持續發展,加強政策引導,為企業發展、技術創新、人才培養提供良好發展環境;要尊重產業發展規律,循序漸進地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
堅持三次產業融合發展,避免割裂對立。三次產業之間有著內在均衡性,不能片面地強調發展任何一個產業。三次產業融合發展通過穩步促進產業間互聯互通,可以提高產業資源利用效率,增強產業體系綜合競爭力。這對我國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大意義。立足我國發展實際,促進三次產業融合發展,既要不斷推進信息化建設,促進三次產業協同聯動,還要探索發展新業態、新模式,避免產業間割裂對立。三次產業的經濟結構與產業特征各不相同,但三者可以實現互補共贏。要堅持培育高素質人才,有效保障三次產業融合發展。人才建設是實現科技進步、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而高素質、高質量人才儲備是促進三次產業融合發展的重要保障。因此,要堅定實施人才強國戰略,深化完善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加強人力資源開發利用,有效保障三次產業融合發展。
堅持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不能當成“低端產業”簡單退出。我國傳統產業規模龐大,傳統產業的改造升級將直接關乎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全局。從中長期發展來看,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形成新的競爭優勢與新興產業逐步崛起往往在一段時期交替演進,是一個相伴相生的過程。近年來,我國數字經濟蓬勃發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應把握數字經濟發展大勢,向數字產業要動能、要技術,努力依托數字經濟實現傳統產業的技術躍升。一是傳統產業應依托核心數字技術布局創新生態體系,加速傳統產業創新模式轉變,充分利用數字經濟的超強算力和精準信息匹配能力提高創新效率。二是革新傳統企業管理思維,引導企業組織架構向扁平化、精益化轉型,構建共享型組織架構,充分利用數字經濟新優勢打造跨時空的資源分享,提高資源配置效率。三是重視傳統產業數據要素的價值創造效應,加快健全數據確權、定價及安全保障相關的法律法規,為提升生產效率賦能。
堅持開放合作,不能閉門造車。持續開放合作,是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題中應有之義,也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現代化與國際化相互關聯、相互促進,世界上沒有哪一個國家和民族能夠通過亦步亦趨、走別人的道路來實現自己的發展振興,也沒有哪一個國家能夠在閉關鎖國、閉門造車中實現現代化。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必須堅持開放合作,一是著眼于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的良性互動,深入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加強發展戰略和政策對接,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深化國際產能合作。二是堅持自立自強與對外開放有機統一,既要堅持獨立自主、自立自強,盡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又要堅持不斷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深度參與全球產業分工和合作,在中國與世界各國良性互動、互利共贏中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三是充分發揮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吸引全球優質要素資源在我國經濟領域集聚,構建一批“以我為主”并“為我所用”的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同時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
(作者系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