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調查研究要注重實效,使調研的過程成為加深對黨的創新理論領悟的過程,成為保持同人民群眾血肉聯系的過程,成為推動事業發展的過程,這是大興調查研究之風的時代意義。領導干部調查研究時要在區別開問題與問題意識的基礎上,以強烈的問題意識去推動問題的發現與解決。推動調查研究見實效,要做到親力親為、實地觀察訪談、平等交流、針對問題,調查研究報告要多向黨內經典學,調研之后要確認問題解決之策。
關鍵詞:調查研究 問題意識 問題導向 解決問題
【中圖分類號】D26 【文獻標識碼】A
對個人來講,調查研究是從事相關學術研究、工作研究必須掌握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更是各級領導干部必須具備的基本功夫和看家本領。隨著領導干部學歷層次的普遍提高,特別是近年來干部教育培訓科學化程度的快速提升,各級領導干部對調查研究的意義、價值、功用,調查研究的材料加工、信息處理、數據統計,如何摸清問題、找尋原因、確定對策,如何以調查研究更好推動工作等,都有較為系統的學習、理解、訓練。可以說領導干部普遍具備較全、較高的調查研究素養,其中有相當一部分可謂調查研究素養優異。就組織設置和職能而言,當前黨政機關相關調研部門多——既設有政研室、研究室、統計局、社會經濟調查隊、大數據局及各部門下的政研、研究機構,還在省級與部分市設有社科院及其他事業單位性質的專門研究院所,各種相關信息、數據、資料海量且收集、傳輸、篩選速度快、質量高,使用簡潔、方便。既然如此,黨中央為什么要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之風,中共中央辦公廳為什么專門印發《關于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的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呢?如何才能搞好一個有深度、有溫度的調查研究呢?
全面深刻把握大興調查研究之風的時代意義
回首我們黨一百多年的歷史可知,什么時候重視并加強調查研究,黨的決策部署就符合客觀實際,事業就順利發展;反之,什么時候忽視調查研究或者調查研究不足,往往會造成決策失誤,事業就會蒙受損失。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調查研究這一我們黨的“傳家寶”,并深刻闡明調查研究的極端重要性,為全黨大興調查研究、做好各項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一語不能踐,萬卷徒空虛”,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了解民情、掌握實情,搞清楚問題是什么、癥結在哪里,拿出破解難題的實招、硬招。調查研究要注重實效,使調研的過程成為加深對黨的創新理論領悟的過程,成為保持同人民群眾血肉聯系的過程,成為推動事業發展的過程。[1]調查研究的價值、大興調查研究之風的時代意義也正在于此。
一是有助于破解發展難題。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世界局勢動蕩加劇、不確定性繼續走強,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亟需解決的問題嚴峻復雜、不少深層次矛盾躲不開繞不過,各地各部門迫切需要找到破解難題的辦法和路徑,促進各項工作守正創新、取得突破。不論是從學術研究角度,還是從工作實務出發,調查研究都是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之道、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法寶。正如《方案》所提出的,聚焦調查研究,抓好貫徹落實,必須“使調查研究工作同中心工作和決策需要緊密結合起來,更好為科學決策服務,為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服務,為完成新時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務服務”。因此,調查研究的過程就是確認難題破解之路的過程,即通過調查研究,掌握基層的真實情況,了解基層干群的真實想法,發現真實問題,查清真實原因,提出解決問題策略,可簡化為查問題、找原因、定對策的過程。正如毛澤東同志曾指出的:“凡是憂愁沒有辦法的時候,就去調查研究,一經調查研究,辦法就出來了,問題就解決了。”[2]“只有蠢人,才是他一個人,或者邀集一堆人,不作調查,而只是冥思苦索地‘想辦法’,‘打主意’。須知這是一定不能想出什么好辦法,打出什么好主意的。”[3]習近平總書記也強調:“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更沒有決策權。”[4]
二是有助于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我們黨緊密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和實踐要求所書寫的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嶄新篇章。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重在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為此,根據黨的二十大部署,中央決定在全黨深入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這次主題教育要著力解決理論學習、政治素質、能力本領、擔當作為、工作作風、廉潔自律等六個方面的問題,把理論學習、調查研究、推動發展、檢視整改貫通起來,有機融合、一體推進,抓好調查研究成果轉化,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專項整治突出問題,最終以群眾滿意不滿意作為根本評判標準。因此,調查研究的過程就是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過程。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了解民情、掌握實情,搞清楚問題是什么、癥結在哪里,拿出破解難題的實招、硬招,使調研的過程成為加深對黨的創新理論領悟的過程,成為保持同人民群眾血肉聯系的過程,成為推動事業發展的過程”。[5]
三是有助于加強干部隊伍作風建設。干部作風包括思想作風、工作作風、領導作風、生活作風,涉及到學風、文風、會風。中國共產黨歷來極其重視干部作風建設,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圍繞作風建設作出重要論述:“優良作風就是我們黨歷來堅持的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批評和自我批評以及艱苦奮斗、求真務實等作風。”“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核心問題是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的最大危險就是脫離群眾。”“能否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決定著黨的事業的成敗。”[6]調查研究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通過不斷轉變工作作風、不斷加強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不斷提高履職本領、不斷強化責任擔當,實現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尊重人民首創精神,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因此,這是一個不斷加強作風建設的動態過程,其關鍵是既問需于民、問情于民、問政于民、問計于民,又多謀民利、多解民憂、多辦好事、多做實事;既要繼續反對各種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又要堅決防止調查研究的各種“新形式主義”——各種扎堆、重復、作秀式等的“偽調研”。
以強烈的問題意識推動問題的發現與解決
調查研究是“調查+研究”,調查是解決問題的基礎,研究是認識問題的關鍵。二者或是圍繞問題的發現與解決,通過掌握基層的真實情況、基層干群的真實想法,發現真實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策略展開的;或者帶著問題、領著任務,通過調查研究,查清真實原因,找尋問題解決之策的。因此,問題是調查研究的焦點,但能不能找到問題解決之策,需要每位領導干部具備一項基本素質,即在區別開問題與問題意識的基礎上,以強烈的問題意識去推動問題的發現與解決。
什么是問題?馬克思指出:“問題就是公開的、無畏的、左右一切個人的時代聲音。問題就是時代的口號,是它表現自己精神狀態的最實際的呼聲。”[7]毛澤東同志曾指出:“問題就是事物的矛盾。哪里有沒有解決的矛盾,哪里就有問題。”[8]習近平總書記在講到我們黨面臨的問題和挑戰時毫不回避地指出:“嚴重的問題不是存在問題,而是不愿不敢直面問題、不想不去解決問題……要堅持問題導向,真刀真槍解決問題。”[9]為此,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有強烈的問題意識,以重大問題為導向,抓住關鍵問題進一步研究思考,著力推動解決我國發展面臨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問題。”[10]這涉及到如何對待“問題”和“問題意識”。
在馬克思看來,出現問題是正常的,并不可怕,“一個時代所提出的問題,和任何在內容上是正當的因而也是合理的問題,有著共同的命運:主要的困難不是答案,而是問題”,但“需要用老練的眼光來區別什么應當歸于個人,什么應當歸于時代”。[11]也就是說,馬克思已確立了問題的時代性,“問題”本身自然歸于時代;那么,歸于個人的就是“問題意識”。因此,在馬克思主義的視野中,真正的問題不是抽象的、虛幻的純粹理論,而是具體的、現實的人的問題,恩格斯曾這樣評價馬克思:“在前人認為已有答案的地方,他卻認為只是問題所在。”[12]馬克思主義就是一種具有強烈問題意識的科學理論,馬克思、恩格斯也正是以敏銳的洞察力實現了對資本主義世界的深刻揭示和對未來人類社會的美好設想,可以說堅持問題意識和問題導向正是馬克思主義的鮮明特點。
回顧我們黨一百多年歷程,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共產黨人,以強烈的問題意識和問題導向,從中國實際問題出發,對各種主義進行反復檢驗,最終歷史地選擇馬克思主義作為解決中國問題、走向民族復興的指導思想。改革開放后,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共產黨人繼承和發揚了從實際問題出發、以問題為導向的優良傳統和工作作風,在理論創新和實踐探索中開辟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和發展道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緊緊圍繞新時代中國發展面臨的各種問題科學布局、精準施策,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實現新的飛躍。因此,中國共產黨人堅持領會馬克思主義精髓要義,善于發現問題,敢于直面問題,冷靜分析問題,科學解決問題,推動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靈活運用和創新發展。[13]可以說堅持問題意識和問題導向也是中國共產黨人的顯著特征。
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觀性,既說明了我們所處的世界就是一個問題世界,也意味著我們的工作就是不停地解決問題,反過來講,如果心中、眼里沒有問題,也就意味著沒有工作、沒有成績。[14]這也就決定了對待問題只有敢于直面、善于調查研究,才有可能精準把握進而有效破解。從領導干部個體來說,有沒有問題意識,能不能堅持問題導向,具備不具備調查研究的思想自覺、政治自覺、行動自覺,反映了他的精神狀態和思想境界,體現了他的領導能力和領導水平。不論是本地區、本部門和本單位的改革與發展,還是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探索和推進,都需要每位領導干部以敏銳、強烈的問題意識,持之以恒、堅定不移地堅持以問題為導向,去不斷發現問題、不斷解決問題。換言之,堅持問題意識和問題導向,是推動各項工作的強大動力,也使調查研究找準了靶心所在。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學習掌握事物矛盾運動的基本原理,不斷強化問題意識,積極面對和化解前進中遇到的矛盾。問題是事物矛盾的表現形式,我們強調增強問題意識、堅持問題導向,就是承認矛盾的普遍性、客觀性,就是要善于把認識和化解矛盾作為打開工作局面的突破口。”[15]所以,《方案》列出了12個方面的問題,包括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長期未解決的老大難問題,并要求緊緊圍繞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推動高質量發展,直奔問題去,實行問題大梳理、難題大排查,著力打通貫徹執行中的堵點淤點難點。
做實調查研究的要訣
調查研究一般可分為三個階段,即準備階段、實施階段和完成階段。盡管不同階段有不同的具體任務和要求,但有一條紅線或靈魂貫穿所有階段,對其可用一個字來概括:“實”——實事求是,不唯書、不唯上、只唯實,情況摸實、問題查實、原因挖實、對策夯實,即以“實”求得對問題的解答。也正如明末清初思想家唐甄所說,“以實則治,以文則不治”。首先,在準備階段——調研前,主要是確定調查研究的目的、問題、程序、方法、對象、時間及其他事項。該階段的要求:老老實實針對問題、制定計劃、做好預案,即真心實意做準備。其次,在實施階段——調研中,主要是搜集、整理、分析材料,綜合提煉調查研究成果。該階段的要求:扎扎實實做調研,既要獲得具備真憑實據的材料,又要增進與基層干部群眾的真情實感。最后,在完成階段——調研后,主要是撰寫調研報告。該階段的要求:踏踏實實思考,形成切切實實的問題解決方案,并能夠付之于工作實踐,通過真抓實干,取得工作改進的實效。為此,在遵照《方案》的“五個必須堅持”(必須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實事求是、問題導向、攻堅克難和系統觀念)的前提下,應注意如下六個方面。
調查研究應親力親為
親力親為是把調查研究做實的核心。調查研究切忌由他人代勞,如領導干部只是出個面、簽個字,其他的都由職能部門人員或若干個助手、外請第三方專業人士(通常是高校、黨校、研究機構的專家及其助手、學生)去搞,自己對中央政策的領會、理解,多年來形成的改革發展的經驗,對工作的思考、設計至多用在對調研報告可能的修改之中。正如前述的調查研究是調查+研究,他人不能代替自己的親身觀察、親自交流,也無法替代自己的思考、設想——對問題的摸排、原因的查找、對策的確認,然后,還必須自己把這些寫出來,并將對策用于工作實踐。當然,做個圖表、出個目錄等可由他人幫忙。實際上,調查研究也是一個向群眾學習、向實踐學習的學用結合、學以致用的能動過程,并且只有親力親為才能多接觸一下煙火氣、多接點地氣。
調查研究需實地觀察訪談
實地觀察訪談是把調查研究做實的基礎。如上所言,各地職能部門、業務部門的數據、資料非常豐富,專門的線上、線下的問卷調查、大數據等沒有必要自己再做。而調查研究本身又是一項實踐活動或實踐工作,只有指向實踐的調查研究,才可能是真實、務實的調研。為此,應直接按“四不兩直”辦,繞開各中間環節,到現場實地觀察、訪談,與干部群眾交心、交友。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要“多到分管領域的基層一線去,多到困難多、群眾意見集中、工作打不開局面的地方去”[16]。現場有兩種,一是原始的,即原汁原味的;二是經過刻意布置的,即修飾、文飾過的。絕大多數領導干部都具備對后者的判斷能力,因此,即使調研的是后者,也不必過慮,再找沒有布置過的現場調研就行。同時,只要領導干部交心,絕大多數基層干群都會與之交心,而且還會與其一起分析問題、查找原因。
調查研究是平等交流
平等交流是把調查研究做實的關鍵。如前所述,今天的調查研究,最關鍵的不是領導干部調查研究的能力、方法,而是態度、作風,也不是多少數據、資料,而是針對數據、資料的思考和討論。為此,領導干部必須放下架子、撲下身子,老老實實地做一個調查員、研究員,結合黨委政府的調研任務、調研專題,既不能搞成什么活動、檢查,也不能讓基層搞接待、寫匯報或布置其他什么任務,更無需搞突然襲擊,而是帶著問題,到基層一線多看看,找明白人多聊聊,與基層干部、群眾平等交流、一起探討,并盡量避免給基層添加負擔。只要與基層干部群眾心理“零距離”接觸、面對面貼心交流,他們多數能放下思想負擔、丟掉包袱參與進調研來,領導干部就能聽到更多基層干部群眾的所思所想、所急所盼,獲得更多真心實意、真材實料的意見和建議。
調查研究應針對問題
針對問題是把調查研究做實的前提。調查研究是為了解決問題,不應為難提出問題的人,而應尊重、激勵不同的聲音。如同《方案》要求的,調查研究要“直奔問題去”。因此,領導干部經過一番調查研究,了解了基層真實情況之后,更不該對基層挑刺、找毛病,特別是不該為難提出問題、發出不同聲音的人。實際上,這些提出問題、發出不同聲音的人,通常具有強烈的問題意識,他們提出問題、發出不同的聲音,是對問題的發現和解決立有大功勞的,理應得到嘉獎。否則,不僅不能使問題得以順利解決,還會抑制基層的活力和創新。歷史上的反面事例不少,要引以為戒!僅就筆者的調研經歷來說,不論是在省市機關,還是街鎮居村,盡管筆者只是一名高校教師,并盡量以自己的真誠贏得大家的信任,但有的干部群眾還是存有顧慮,要獲得真材實料并非那么簡單。有個別干部私下實言相告:“在一些場合,我們說的是一種情況,請你多理解……你的真誠讓我們覺得不給你談談我們的真實想法很過意不去……最后還是不忘強調,請對事不對人。”這些干部群眾的顧慮都顯示出調查研究“針對問題而不針對人”的必要性。
調查研究報告多向黨內經典學
調查研究報告多向黨內經典學是把調查研究做實的保證。眾所周知,我們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產生了眾多經典調查研究報告。其中,毛澤東同志堪稱調查研究的典范,他有很多代表作都是黨內的光輝文獻,指引了我國的革命和建設,如《反對本本主義》《興國調查》《尋烏調查》《論十大關系》等。這些調研報告至今仍是調研報告的經典范本。筆者每每捧讀,仍常常拍案叫絕,并被作者堅定的信念、寬廣的視野、濃厚的情感、敏銳的觀察、深刻的思想、豐富的語言表達能力等所折服。所以,寫調研報告的教材就是黨內這些著名的調研報告,每位領導干部都要向黨內經典學習怎么搞調查研究、如何寫調研報告。鼓勵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提倡樸實通俗、簡明簡潔,強調有話則長、無話則短,防止一知半解、似是而非,反對長篇累牘、冗詞贅句。
調查研究要確認問題解決之策
確認問題解決之策是把調查研究做實的重要標志。如前所述,調查研究是為了發現和解決問題,但調查研究本身不是目的,只是持續改進工作的手段,即通過調查研究摸實情況、找準問題、查清原因、提出對策,以解決問題為根本目的,不斷創新工作。因此,評價調查研究的質量,既要看調研報告寫得如何,更要看調查研究實效,即重在調研成果的實踐運用成效。為此,一是對于短期就能解決的問題,要馬上就辦、立行立改;二是對短期難以解決的問題,需進一步明確責任人、經辦人,制定計劃、步驟,盯住不放、持續推進,直到問題解決;三是對調研發現的經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各種創新做法、經驗,要及時宣傳推廣;四是對那些經過充分研究、相對成熟的調研成果,按程序及時上升為政策,轉化為具體措施;五是對現行政策的調查研究,要根據調研結果及時評估,按程序對其進行修訂,不斷提高決策的科學性。同時,還要注意兩點,一是對人民群眾最關心、最不滿意、最亟待解決的問題必須作為重中之重,盡最大努力抓整改、抓落實;二是對調研對象、問題解決情況等進行定期回訪,做好督查督辦和跟蹤,不斷提高抓落實的質量,進一步主動發現和解決新的問題。
【本文作者為山東大學政治學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山東大學人才戰略與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注釋
[1][5]習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共產黨員》,2019年第13期,第4—7頁。
[2]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毛澤東思想年編(1921—1975)》,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年,第910頁。
[3]《毛澤東選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10頁。
[4]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2016年版)》,北京: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288—289頁。
[6]《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年,第366—367頁。
[7][11]《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289—290頁、第289頁。
[8]《毛澤東選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839頁。
[9]習近平:《牢記初心使命,推進自我革命》,《社會主義論壇》,2019年第9期,第4—6頁。
[10]習近平:《關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說明》,《人民日報》,2013年11月16日,第1版。
[12]《資本論》(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21頁。
[13]王立勝:《問題意識及問題導向的科學邏輯》,《人民論壇》,2022年第18期,第22—27頁。
[14]何毅亭:《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226頁。
[15]《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體學習時強調 堅持運用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方法論 提高解決我國改革發展基本問題本領》,《人民日報》,2015年1月24日,第1版。
[16]《堅持團結奮斗 貫徹落實好黨的二十大重大決策部署》,《人民日報》,2022年12月28日,第1版。
責編:董惠敏/美編:王嘉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