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tv在线观看,精品国产污污免费网站Av,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五月天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理論前沿 > 前沿理論 > 正文

【思享家】人口高質量發展是現代化建設之基石

作者:南開大學經濟學院教授、中國人口學會副會長 原新

人口是國家發展的基礎性、全局性、長期性和戰略性要素。人口變動是數量、結構、素質、遷移和分布等所有人口要素的聯動變化,對經濟社會體系會產生全面、長遠、深刻的影響。5月5日,二十屆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強調加快建設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以人口高質量發展支撐中國式現代化。在人口方面要特別關注人口素質、人口規模、人力資源,要著力提高人口整體素質,努力保持適度生育水平和人口規模,加快塑造素質優良、總量充裕、結構優化、分布合理的現代化人力資源,這是把人口理論與中國具體人口形勢變化有機結合做出的科學判斷,是認識、適應、引領人口發展新常態的戰略指引。

人口高質量發展將成我國未來人口發展戰略的核心導向

2022年是中國人口變動正負轉向的分水嶺,年末總人口為141175萬人,較上年末凈減少85萬人,人口出生率為6.77‰,死亡率為7.37‰,自然增長率為-0.60‰,在人口常態發展進程中,結束了人口規模增長的歷史,開啟了人口總量減少的新時代,必將帶來經濟社會發展的新挑戰和新機遇。

(1)人口規模已達峰值。2021年和2022年我國人口增長正負交替,標志著人口總量已達峰值14.1-14.2億人。根據聯合國《世界人口展望2022》中方案預測(全文同),如果生育率水平能夠在2030年1.28(相當于平均每個婦女生育的孩子數量)的基礎上略有回升,2035年達到1.31,2050年達到1.39,我國總人口2035年為14.0億人,2050年為13.1億人,人口總量相對于2022年的降幅為7.1%。

(2)人口老齡化向縱深推進。人口老齡化是全齡人口年齡結構的變化,人人都在其中。第一,0-14歲少年兒童人口早在1993年達峰3.4億人后轉為減少,2022年為2.4億人,少兒人口是當下的初等學齡人口,卻是未來的中高等學齡人口、生育人口和勞動力人口。第二,16-59歲勞動年齡人口規模在2011年達到峰值9.25億人,已經持續減少十余年,2022年為8.7億人。第三,我國2000年步入老齡化社會,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規模和老齡化水平分別為1.3億人和10.0%,2022年分別翻倍達到2.8億人和19.8%。

(3)人口空間移動活躍,鄉村中國正在向城鎮中國轉型。人口遷移流動實質上就是人力資源和人力資本在空間上的再布局。第一,農村人口持續縮減,城鎮人口快速擴大。1995年農村人口達到峰值8.6億人,現在降至4.9億人,縮減43.0%;城鎮人口從3.5億人增至9.2億人,擴大162.9%,城鎮化水平達到65.2%。在城鎮化水平繼續提升的既定目標下,農村人口將繼續縮減、城鎮人口將繼續增加是大勢所趨。第二,人口流動性持續增強,但終將趨于平靜。2021年流動人口規模為3.84億人,比改革開放初期1982年的657萬人增加57.4倍,流動人口占總人口比重達到27.2%,即四分之一的國人在流動遷徙且向城鎮、向東、向南等經濟發展高地集聚。一方面,遷移流動人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補償目的地自身下降的生育率,緩解區域間人口與經濟發展的不平衡關系,發揮人口大國空間騰挪優勢;另一方面,勞動力要素的自由流動,促進要素低流動且分散的“鄉土中國”向要素高流動且聚集的“城鎮中國”轉型,有利于集約使用生產資料,繁榮生產與消費市場,既提高了人力資源的配置效率,也促進了人力資本的空間再布局,有助于促進區域協調發展。但是,我國已經有13省市自治區的人口自然變動轉為負增長,長遠看,人口負增長區域擴面正在發生,若幾乎所有地區的生育率和人口數量都呈現下降時,人口遷移流動也就不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各地出現人口全面負增長的景象將只是時間問題。

(4)人力資本積累日漸雄厚,是未來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動力源。簡單地說,人力資本就是生命個體所擁有的知識、技能和體能等質量因素之和,積淀人力資本的核心是提高人口素質,增加健康和教育的人力投資。改革開放以來,在創造“中國經濟奇跡”過程中,人口素質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首先,健康大幅改善。2021年,全民平均預期壽命已達78.2歲,嬰兒死亡率、新生兒死亡率、5歲以下的兒童死亡率和孕產婦死亡率等衡量一國健康狀況的核心指標分別低至5.0‰、3.1‰、7.1‰和16.1/10萬,均優于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其次,教育質性躍升。我國已建成世界規模最大的高等教育體系,2022年,普通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59.6%,普及化水平更加鞏固和提升,高等教育在學學生總規模達4655萬人;全國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口數量累計已達2.4億人,占總人口17.0%,即全國平均不到6個人中就有1個具有大學學歷;高等教育的年招生人數和年畢業人數均超過1000萬人;15歲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達9.9年以上,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為14年,相當于大學二年級;勞動力素質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全民族素質穩步提高。

總之,綜合考察從現在到本世紀中葉人口負增長與人口老齡化交匯的人口基本國情,人口系統中的人口規模優勢和人口結構優勢正在逐漸弱化,人口遷移流動最終也會趨于平靜,唯有人口綜合素質已經并且將繼續快速提升,勞動力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正在從人力資源優勢過渡為人力資本優勢和人才優勢。此次會議提出了以人口高質量發展支撐中國式現代化,傳遞的一個重要信息就是,我國的人口機會和收獲人口紅利的重點已經從改革開放以來的人口數量和人口結構優勢轉型為更加強調以人口質量提升為基礎的資本型人口機會和人力資本紅利。人口高質量發展必將成為我國未來人口發展戰略的核心導向,同時也是促進國家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和走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人口發展戰略應對。

健康中國和教育強國是人口高質量發展的龍頭工程

人口高質量發展的內涵非常豐富,最核心的問題就是持續性地提高人口的整體素質,并且能夠把人口素質提升的優勢轉化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動力。

健康是承載知識和技能的載體,是衡量人口素質的重要維度。“健康中國”是既定的國家戰略,加強健康保障,增進人民健康福祉,促進全民健康的繼續改善,是形塑人口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方面。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加強健康服務保障,全方位干預健康影響因素,維護全生命周期的健康,防控重大疾病等手段,是普及健康知識、增進健康素養、改進健康行為的主要措施。

教育是提升人口整體素質的龍頭工程,是培養和積累人力資本的源泉。推進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在全生命周期的視野下規劃人口高質量發展,要從普惠制的托育和學前教育抓起,擴大義務教育的覆蓋范圍,促進教育資源的均衡配置,加強優質教育資源的供給水平,顯著減輕家庭生育養育教育負擔。高等教育是培養高層次人才的搖籃,深化高等教育改革,一要穩固高等教育規模,雖然我國已經實現了高等教育年招生人數和年畢業人數雙千萬的歷史性跨越,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穩步進入普及化發展階段,但是高等教育還需要在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制、保障機制等方面不斷創新,為人口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撐;二要提升高等教育質量,增強高校服務國家重大戰略的能力,培養更多的創新性人才、創造性人才、拔尖人才,促使人才質量適應“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型的需求,支撐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三要優化高等教育結構,推動專業設置和培養體系的改革,細化專業配置,促使高校培養專業與市場的產業、職業對接,讓高等教育與勞動力市場的需求更緊密地接軌。同時,強化國家緊缺行業的技能培訓,采取靈活、彈性的方式開發老年人力資源,為老年人社會參與創造機會。

總之,把科教興國、人才強國作為人口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工程,向經濟社會系統輸出規模強大、質量優化、結構合理的有效人才,是促進人口素質持續進步的保障,是推動資源型人口紅利向素質型人口紅利和人才紅利轉變的關鍵。

用質量換數量和結構是未來收獲人口紅利的道路選擇

基于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時期的人口基礎,要牢牢抓住提高人口綜合素質這個“牛鼻子”,以改革創新推動人口高質量發展,用人口素質提升的優勢來彌補人口總量減少、結構老化的情形,是我們的必然選擇。人力資本是保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更具活力、更加強勁和更加持久的動力。人口數量、勞動年齡人口規模負增長的趨勢周期長且難以逆轉,必然改變整個勞動力市場的供給與需求局面,深刻影響人口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格局。事實上,換個角度看,人力資源存量由人口數量和人口質量共同決定,當人力資源中的人口數量要素減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過人口質量要素增強來維持乃至增加人力資源總量,二者可以互補。

當然,高質量勞動力資源的培養和供給只是實現資本型人口紅利的前提條件。必須明確,人口機會是人口學概念,是人口轉型過程中形成的有利于經濟社會發展的人口條件,包括勞動力數量、人口結構、人口素質等;人口紅利是經濟學概念,是由人口機會轉化而來的經濟產出。人口機會不會自動轉化為人口紅利,中介因素或者轉化機制是與人口機會匹配的經濟社會決策和環境。人是經濟社會發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創造性、最具能動性的要素,人的全面發展和人口高質量發展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的內在要求。因此,要在現代化建設、充分就業、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新型城鎮化、區域協調發展、鄉村振興、應對老齡化等一系列國家戰略的加持下,充分挖掘和利用人口機會,尤其是人口素質整體提升的優勢,創造新人口紅利,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以人口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續寫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奇跡。

【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人口負增長時代的國家人口發展戰略研究”(22ZDA098)階段性成果】

[責任編輯:劉璇]

    1. <menu id="zcyhi"></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