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啟迪和教訓是人類的共同精神財富,堅持正確的歷史觀是準確把握歷史規律和推動歷史發展的理論思維與科學方法。遵循“從歷史長河、時代大潮、全球風云中分析演變機理、探究歷史規律”的大歷史觀,是習近平總書記洞察長周期、大空間和整體性的世界歷史發展趨勢,立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的宏闊背景下提出的科學歷史觀,是對唯物史觀的具體運用和創新發展,內蘊深刻的哲學意蘊。站在哲學的高度把握大歷史觀,有助于我們增進哲學智慧和提高歷史思維能力,為我們進一步把握歷史問題的根本特質提供更深層次的方法論支持。
1.立足馬克思“世界歷史”的基本立場
“世界歷史”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確立以來,人類思想史中經久不衰的理論命題。從意大利哲學家維科提出“人類歷史是人類自己創造的”,到康德“永久和平問題”和“國家的聯合體”方案,再到黑格爾堅信“世界歷史不過是‘自由概念’的發展”,思想家們試圖對世界歷史的運動規律及其發展趨勢進行解釋。基于唯物史觀,馬克思揚棄近代以來思辨的世界歷史觀,以實踐為立足點科學揭示了“歷史成為世界歷史”的內在機理和辯證圖景。大歷史觀以馬克思世界歷史思想為依據,敏銳捕捉了世界歷史出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創造性冋答了破解世界歷史發展困境的深層難題。
洞察世界歷史轉變,作出“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時代判斷。在馬克思、恩格斯看來,“世界歷史”是指原本彼此隔絕的各民族在日益完善的生產方式和交往方式不斷擴展的條件下,突破民族偏狹性與地域局限性,建立廣泛交往關系并邁向世界一體化普遍交往的過程。經典作家對世界歷史發展的預言已然在經濟全球化浪潮中變為現實,人類歷史何去何從成為“時代之問”。習近平總書記站在世界歷史的高度審視當今世界面臨的重大問題,既從歷史長周期的縱橫比較中觀照,又從世界局勢變化的細微處考量,洞悉了“世界正在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是世界歷史總體性發展的必然結果與階段性變化的具體呈現,揭示了這場變局不限于一時一事、一國一域,而是深刻而宏闊的時代之變,構建了將世界歷史的現實轉變進程與歷史觀相統一的敘事方式,彰顯了對世界歷史未來走向的深邃洞察和對中國所處歷史方位的精準把握。
執守人類自由和解放,明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歷史使命。馬克思世界歷史理論追問的終極命題是“人類向何處去”,旨在為實現人類自由和解放而“反思”世界歷史的意義。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命題被中國共產黨提出并成為時代性主題,體現了解答“歷史之謎”的世界歷史理論與現實世界運行形勢的深度勾連,彰顯了“人的解放”主題的階段性實現,明確了為爭取人類自由和解放而奮斗的歷史使命和未來方向。“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內蘊對人類歷史整體性的存在狀態、活動方式以及實現解放之路徑的求索,在同各國人民一道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的全球性實踐中,拓展了唯物史觀的問題視閾和理論空間,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的世界歷史理論,展現出哲學思維的變革偉力與創新發展的實踐效力。
2.內蘊“生成性歷史觀”的哲學理念
唯物史觀不是歷史決定論或歷史選擇論,而是對這兩者實現超越的具有生成性本質的歷史觀,體現了人與歷史、人類歷史性活動的合規律性與合目的性的統一。馬克思指出,“歷史本身是自然史的一個現實部分,即自然界生成為人這一過程的一個現實部分”,并進一步指明“整個所謂世界歷史不外是人通過人的勞動而誕生的過程,是自然界對人來說的生成過程”,內蘊深刻的“生成性歷史觀”,彰顯了人通過勞動實踐不斷自我創造、自我生成的過程和世界歷史現實生成與演進的雙重生成性進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將世界歷史現實與哲學思維變革相統一,貫穿著透視世界歷史變化和預判未來走向的大歷史觀。大歷史觀內蘊認識和反思現存世界的基本觀點,生成了中國式現代化內蘊的歷史觀念。
確立了認識和反思現存世界的基本觀點。在對世界市場擴張、國際交往深化以及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等現實形勢的深刻洞悉中,大歷史觀將世界歷史轉變與哲學思想變革相統一,要求在世界歷史的宏觀視野中形成現實問題與實踐遵循自覺結合的方法論。大歷史觀旨在將人類命運與共的現實存在和發展走向之間的邏輯關系置于“古今中外”的時空中進行把握。從世界歷史發展的縱向維度,大歷史觀作出“我們依然處在馬克思主義所指明的歷史時代”的判斷,準確把握人類社會總體發展的階段和形態,體現了歷史經驗生成與哲學思維變革相統一的歷史哲學的生成性意義;從世界歷史發展的橫向維度,提出“一切成功發展振興的民族,都是找到了適合自己實際的道路的民族”的論斷,將中國發展道路放置于世界現代化進程中進行審視,解釋中國式現代化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的世界歷史意義,彰顯了真理性與現實性相統一、一般和特殊相統一的歷史哲學思維。
生成了中國式現代化內蘊的歷史觀念。現代化是具有內在邏輯的歷史過程,西方國家試圖將其現代化模式作為“超歷史的”一般公式先驗地強加于人,這種做法既不符合世界現代化發展的歷史規律,也難以真正推動世界現代化歷史進程。大歷史觀在普遍性與特殊性的統一中凸顯獨立性和自主性,從歷史觀的維度打破了“現代化=西方化”的迷思。一方面,大歷史觀注重從歷史的過程性和特殊性特征出發闡釋人類社會的總體性和普遍性;另一方面,突出中國式現代化在生成過程中對世界現代化的作用,為廣大發展中國家獨立自主邁向現代化、探索現代化道路的多樣性提供了全新選擇,體現出中華民族歷史發展與世界歷史轉變的相互交匯,實現了現代化發展理念的創造性和開放性變革。
3.堅持人民至上和發揚歷史主動精神
唯物史觀對歷史的理解,建立在對人的本質及其存在方式的認識之上,認為人與歷史統一于現實的人的實踐活動之中。馬克思從“人的本質”命題出發,批判性繼承了“理性的人”“社會的人”“抽象的人”等西方傳統人學觀點,在對資本主義社會的批判中發現了扭曲人的本質存在狀態的根本性因素,使現實的人真正從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背后的隱蔽狀態中掙脫,促成了無產階級主體意識的徹底覺醒,指明了開辟人類解放現實路徑的必要性與可能性。大歷史觀秉持“每一個單個人的解放的程度是與歷史完全轉變為世界歷史的程度一致的”價值立場,在歷史規律性和人的主體活動中堅持人民至上,在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中發揚高度的歷史主動精神。
高揚人民是創造歷史的主體。哲學家們曾將歷史視為“普遍理性”的產物、英雄人物主導的過程或是純粹的“偶然”,唯物史觀揭示了人民在歷史發展和社會變革中的主體地位,為“使現存世界革命化”準備了主體力量。馬克思認為,人既是歷史的劇作者,又是歷史的劇中人,人與歷史統一于人的實踐。大歷史觀尊重客觀規律性和主觀能動性的統一,蘊含著人作為主體的能力提升與全面發展的基本尺度,既充分考慮到一定歷史時期各種客觀條件的制約性,又充分尊重人民群眾的偉大創造力量。大歷史觀高度肯定和大力弘揚人民群眾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中的主體地位,將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從而實現了作為主體的人民群眾與變化發展的客觀世界的辯證統一。
強調人民是推動歷史發展的動力。人的創造性勞動賦予世界鮮活的意義,人民是創造世界歷史的真正動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民是創造歷史的動力,我們共產黨人任何時候都不要忘記這個歷史唯物主義最基本的道理。”大歷史觀將人民群眾視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和推動偉大社會變革的決定性力量,強調必須充分發揮人民群眾主觀能動性的責任意識與使命擔當,牢固樹立歷史主動精神。歷史主動精神是唯物史觀在當代中國的運用和展開,彰顯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對于人民立場的堅守,充分發揮億萬人民群眾的創造偉力,將內在精神轉化為改造世界的強大動能,激發和弘揚人民群眾的主動性、自覺性、創造性等品格,主動把握、積極順應世界歷史發展大勢。
4.遵循歷史規律和歷史發展的辯證法
唯物史觀是透過歷史現象把握歷史本質和發展規律的總體性方法論,它在歷史領域的具體運用,需要我們用具體歷史的、客觀全面的、聯系發展的觀點看待歷史。大歷史觀堅持用唯物史觀理解歷史、用唯物辯證法看待歷史,內蘊貫通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歷史意識,推動著歷史發展實現合規律性與合目的性的統一。大歷史觀堅持連續性與轉折性相統一、中國發展與世界歷史發展相統一的方法論,深刻體現了唯物辯證法的內在要求。
運用連續性與轉折性相統一的歷史辯證法。馬克思曾提出“人類歷史發展的辯證法”,強調歷史發展是連續性與階段性、漸進與飛躍的統一;列寧強調歷史的前進充滿曲折和跳躍,時而“二十年等于一天”,時而“一天等于二十年”。在歷史的辯證法中,人們不是隨心所欲地創造歷史,而是在既定的、從過去承接下來的條件下創造。大歷史觀強調中華民族經過一百多年的社會變革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邏輯,每個階段都有其獨特的歷史內涵和歷史使命,既不可分割,也不可逾越,每個階段為下一階段的歷史發展提供前行的階梯,并提出了新的有待解決的問題。
彰顯中國發展與世界歷史發展的互動辯證關系。中國與世界的關系同樣受辯證法規律支配。馬克思在考察中國革命與歐洲革命的關系時曾用“兩極相聯”的辯證法來分析中國革命對文明世界很可能發生的影響,他的判斷和預言在中國與世界的互動關系中得到驗證。大歷史觀將中國歷史的深刻變革視為影響世界政治格局、世界歷史進程的事件,將中國開放性發展同世界歷史不斷合理化的過程深入結合,從中國歷史發展進程與人類社會現實問題的雙重維度進行反思與超越。中國堅持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對外開放,致力于與各國共同建設開放型世界,既符合歷史發展潮流,又符合世界各國的利益。大歷史觀強調,中國人民的前途命運與人類社會的整體走向更加密切交織,中國與世界的關系是互利共贏的良性互動的辯證關系。
(作者系廣西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基地特約研究員、廣西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光明日報》( 2023年05月29日 1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