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四個“國際茶日”到來之際,中國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以下簡稱“中國國創會”)舉辦了“藝術世界里的茶”主題研討會。
湖北省博物館館長方勤介紹,茶與湖北有著特殊的緣分,湖北天門陸羽所著《茶經》,是聞名世界關于茶的經典著作。萬里茶道起源于南方福建,經過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河南、河北、山西、內蒙古等省份,湖北是重要區域。萬里茶路出內蒙古之后,再經過蒙古國,到達俄羅斯,進而傳入歐洲。萬里茶路是茶葉貿易之路,更是文化交流之路。
遼寧省博物館黨委書記、副館長劉寧講到,“瀹茗”,即煮茶,是中國茶文化的飲茶活動之一,常見于中國古代繪畫。遼博館藏元代《扁舟傲睨圖》,就繪有羽扇綸巾的儒士,泛舟山水間,童子吹爐烹茶;明沈貞《竹爐山房圖》繪有沈貞與普照法師在竹林深處對坐小酌,小僧在火爐旁揮扇煮茶;清任伯年《瀹茗圖》,繪有一儒者瀹茗于芭蕉樹下。這三幅繪畫,雖時代不同,但所表現的寄情于山水、怡然自得,無不與茶息息相關。那份優雅和從容,依舊是我們今天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元代《扁舟傲睨圖》(局部) 遼寧省博物館供圖
明沈貞《竹爐山房圖》(局部) 遼寧省博物館供圖
清任伯年《瀹茗圖》(局部) 遼寧省博物館供圖
中國非遺保護協會會長王曉峰回憶,去年11月29日,“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我在文化和旅游部工作期間有幸參與了這項工作。這是中國茶界的盛事,也是茶文化與茶產業發展的重要成果”。
“文物不僅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物證資源。讓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走進更多人的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讓世界讀懂中國,是時代的重要課題,也是我們這一代人責無旁貸的任務與使命。”王曉峰說。
線上參會嘉賓 主辦方供圖
去年的“5.21國際茶日”,中國國創會舉辦了第一屆線上云茶會。中國國創會始終致力于讓世界“讀懂中國”,講好中國故事,通過多種形式的交流活動,向世界展示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作者:蔣肖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