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河南省第十一次黨代會提出支持南陽建設河南省副中心城市后,南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組織全市各部門認真學習《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關于支持南陽以高效生態經濟為引領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的若干意見》(下簡稱《意見》),按照《關于支持南陽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的若干措施》所提的各項措施做出科學規劃,帶領全市各部門以飽滿的熱情和昂揚的斗志投入到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設中去。
認真做好頂層規劃
思路不變原地轉,思路一變天地寬,大力度、高質量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必須要有科學的頂層規劃。南陽市委、市政府全面貫徹落實《意見》精神,立足區位優勢、資源稟賦對南陽的發展方向做出科學決策,提出了產業為基、企業為根、項目為王、創新為要、轉型為綱和大抓產業、抓大產業、大抓工業、抓大工業、工業立市、興工強市等更加精準務實的發展思路,密集打出“萬人助萬企”“六心”服務企業、弘揚“六皮”招商精神、開展“三講一爭”活動和落實“13710”工作制度、大抓落實快抓落實等一系列優化營商環境、加快南陽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設的組合拳,特別是市七次黨代會提出的符合南陽實際,契合群眾期盼的“一二三五十”工作布局,激發了全市黨員干部和廣大群眾的熱情,吹響了南陽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的集結號。
深度優化產業體系
產業是城市發展的核心基礎,產業薄弱地區難以實現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大力度、高質量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離不開產業體系的深度優化。南陽立足于建立現代產業體系,堅持做強裝備制造、綠色食品、電子信息、生物產業、文旅康養等優勢產業,推行產業鏈鏈長和產業聯盟會長“雙長制”,以固鏈、補鏈、延鏈、強鏈為突破口,暢通產業循環,更加高效地配置資源、加快運轉,形成優質產業生態。例如,加大光電技術研發領域的投入,南陽光能研究院、南陽光電集團、南陽光通信研究院等先后落戶南陽光電產業園區,目前已形成從光電材料研發制造到光電設備生產銷售,再到光電應用產品推廣一條完整的光電產業鏈條。同時,南陽在堅持實體經濟發展主體地位的基礎上,推動現代服務業發展,優化產業結構,在金融業、商貿物流業、文旅產業、科技服務業等領域都取得了顯著進展。完善的產業體系使南陽更有包容力和吸引力,有利于吸引更多的企業來南陽發展,助推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設。
持續提升城市品質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中心城區作為城市經濟發展的“火車頭”,大力度、高質量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必須持續提升中心城區城市品質,做大做強中心城區的綜合實力和輻射帶動能力。一方面,南陽堅持產業為基,增強城市硬實力,充分發揮中心城區的區位、交通、生態、基礎設施等優勢,統籌推進中心城區建設與產業發展,大力發展高端制造業、大健康產業等,構建以產興城、以城促產、產城互動、共同發展的良性循環;另一方面,南陽推動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創建常態化,增強城市軟實力,著力打造無圍墻城市,強力推進“四改一治”,營造“凈、綠、亮、齊、便、美、通、平、清”的城市環境,讓南陽更有自信、更有氣質。軟實力和硬實力雙管齊下,南陽的城市品質持續提升,越來越多的人才和企業來到南陽落戶扎根,助力南陽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設。
全面深化開放合作
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大力度、高質量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不能閉門造車,應當深化與周邊地區的合作和全方位的對外開放。南陽充分利用地理位置優勢,把握“中部崛起”、漢江生態經濟帶、淮河生態經濟帶、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等發展機遇,自覺融入周邊城市群,通過經濟帶和經濟區與毗鄰地區合作聯動。2021年,南陽市與蕪湖市締結友好城市謀求合作共贏;2022年,南陽市與襄陽市簽訂《加強兩市交通基礎建設一體化發展框架性合作協議》助力兩地高水平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建設。除了直接開展合作項目外,南陽還積極向先進地區學習發展經驗,2021年7月,市黨政考察團赴湖北考察學習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設經驗,2021年10月,市黨政考察團赴蘇浙皖考察學習產業轉型升級經驗。通過學習先進地區發展經驗、挖掘與毗鄰城市的合作機會全面深化開放合作,有效助推經濟圈城市共同發展,實現合作共贏,加快南陽大力度、高質量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
加快構建創新生態
創新是第一動力,加快構建創新生態是大力度、高質量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必由之路。南陽全方位支持創新生態建設,首先是助力建設創新平臺,南陽建設一批院士工作站、重點實驗室和技術創新中心,搭建光電信息、防暴裝備制造等特色產業創新平臺,在一批“卡脖子”的核心領域實現突破;其次是完善人才保障制度,兼顧外部引進與內部培養,引進一批掌握核心科技的產業領軍人才和科技創新團隊,同時加大對本土專業人才和工匠人才的培養力度;第三是注重科技成果轉化,通過建設科技成果孵化轉化基地,將科技成果真正轉化為經濟發展的動力。南陽把創新擺在發展的邏輯起點、現代化建設的核心位置,搭建創新平臺、培育創新人才、注重成果轉化,全力打造創新生態,以創新引領南陽大力度、高質量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設。
省域副中心城市前景可期,但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不能一蹴而就,應當從長計議、久久為功。雖然南陽已經在經濟建設、產業升級、城市管理、科技創新等方面朝著大力度、高質量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一步,綜合實力和輻射帶動能力都有了顯著提高,但行百里者半九十,尤其是在當前所有城市都在鼓足干勁搶機遇、拼實力、謀發展的大背景下,南陽仍然需要增強危機意識,明確自身定位,做好前瞻規劃,突破定式思維,拓展發展空間,才能真正在高質量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的道路上行穩致遠。
(作者:余華義,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張福康,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碩士研究生;羅來軍,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實效經濟學創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