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古鎮同質化發展,需要統籌處理好古鎮發展定位與文旅消費升級之間的關系
“五一”假期,文旅市場升溫,各地古鎮成為游客的熱門打卡地。放眼望去,處處是排起長龍的小吃攤位和“今日客滿”的民宿招牌。然而,面對旺盛的旅游需求,古鎮同質化現象讓一些慕名而來的游客感到失望。大同小異的外觀設計,千篇一律的制式產品,連商業業態都有些雷同,烤肉、酒吧、網紅奶茶、手工銀飾……你有我有大家都有。如何立足文化根基打造特色品牌,讓游客走了之后還想再來,是不少古鎮共同面臨的重要課題。
部分古鎮越來越相似,并非歷史遺留或自然形成,而是不合理商業開發的結果。古鎮需要開發,才能更好滿足游客需求。但一些新開發的古鎮,未能處理好商業化和文化保護之間的關系,只是照搬照抄已有商業模式,不注重挖掘自身文化內涵,導致景區里只能看到批量生產、脫離地域屬性的旅游產品,看不到有活力、有特色的文化產品,讓游客失去新鮮感。
如今,許多游客到古鎮等文化景點旅游,已不滿足于走馬觀花、拍照留念,而是希望進行文化體驗游、沉浸式旅游。人們想看到古鎮歷經歲月洗禮留下的歷史記憶,體驗不同的風土人情,欣賞當地獨特的人文精神和美學特質。從這個意義上講,避免古鎮同質化發展,需要統籌處理好古鎮發展定位與文旅消費升級之間的關系。
要把游客吸引來,留下好口碑,各地古鎮要在彰顯文化獨特性方面下更多功夫。古鎮居民是古鎮文化不可或缺的載體,讓古鎮有了獨特的生活氣息、持久的文化吸引力。比如,烏鎮之所以能長盛不衰,除了本身景致優美之外,還在于當地把特有的民居水閣、老宅深巷、船拳皮影和民間作坊當作重要的財富精心呵護,并對當地民間傳統文化進行了深層次挖掘。一些古鎮為了實現商業功能遷走當地居民,反而失去了文化之根、獨特之美。把古鎮原來的居民留住,把傳統的生活方式留住,找到與現代生活的結合點,商業開發才能在保護與開發之間形成良性循環。
人們總是希望在旅途中看到不一樣的風景。對于有一定文化底蘊和開發歷史的古鎮而言,要想避免讓游客陷入審美疲勞,除了找準自身特色,還要結合已有文化屬性不斷推陳出新,為游客提供新的體驗。位于江蘇蘇州的周莊是我國最早開發的古鎮之一。近年來,面對全國各地古鎮類景區的激烈競爭,周莊依托江南的夜文化,以光影科技、藝術設計點亮古鎮,打造夜游品牌,助力景區向休閑度假基地轉型。在當前的文旅市場,復制他人的商業開發模式絕非長久之計,已經在市場上獲得成功的古鎮,也要繼續創新,以此贏得更多回頭客。
古鎮是我國重要的文化旅游資源。用好這筆資源,既能為當地帶來旅游收入,也能滿足游客旅游度假的需求,還能為保護古鎮歷史文化提供資金支持,是多贏之舉。把握歷史文化發展脈絡,凸顯地域文化特色,進行良性商業開發,各美其美、美美與共,古鎮定能讓當地居民詩意地棲居,也能讓遠道而來的人們體會到“詩與遠方”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