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論壇網訊 劉璇)“挽住云河洗天青,閩山閩水物華新。”4月20日,“大國基理”網絡主題宣傳活動記者采訪團走進福建三明。人民網、新華網、央視網、中國新聞網、中國網、法治網、人民論壇網等中央重點新聞網站、理論網站、地方網站記者代表,深入調研福建三明如何通過創新基層治理筑牢“中國之治”。
黨建引領基層治理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推進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基層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石,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既是加強基層治理的重要抓手,也是高效推進基層治理的根本保障。
創新發展模式,增強戰斗堡壘作用。2017年,三明市開始試點推行“跨村聯建”黨建模式,根據不同農村片區實際,探索組建以強帶弱型、產業主導型、村企共建型、地域聯治型等聯村黨組織,建強聯村“主心骨”。131個軟弱渙散村黨組織實現整頓轉化,95%以上的聯建村連續多年實現“零”越級上訪、“零”群體性事件;全市爭取各類資金6.2億元,實施民生項目626個,鄉村旅游、種植采摘、數字農業等項目386個,聯建村村集體平均收入18.7萬元;聯建村中204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全部實現摘帽,1.7萬多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實現脫貧。
將生態建設一張藍圖繪到底
1997年,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的習近平同志來到福建省三明市將樂縣高唐鎮常口村調研時指出:“青山綠水是無價之寶,山區要畫好‘山水畫’,做好山水田文章。”
如何守好青山,將“綠色資源”轉化為“綠色經濟”,讓老百姓們端起“綠飯碗”,吃上“生態飯”?
“我們發展生態漂流,投資種植臍橙,打造研學基地,還吸引多省皮劃艇隊來此訓練。”談起這些年村里的變化,張林順如數家珍。2019年,常口村被列入“全福游、有全福”旅游精品線路,當年12月獲評國家3A級景區。常口村以加大宣傳、設立村規民約等方式引導村民抵住“誘惑”,守好青山,并開展合作造林項目,解決村民就業問題,實現林業長效發展。有了增收途徑的村民不再只盯著眼前的山林,逐步發展起生態經濟,在“山水田”里寫出好文章。
“一年吃進一塊磚”,市民曾這樣抱怨市區的粉塵污染,這矛頭所指就是三鋼集團。
如何破局?三明作為“改革創新之城”從不畏懼挑戰。2000年以來,僅三鋼集團本部就投入近30億元,新建環保設施或完成環保升級改造項目350余項,并先后淘汰4臺小燒結機、3座小高爐、4 座小轉爐,關停2條型煤生產線、14 座造氣爐、1座熱電廠, 與10 年前相比,三鋼本部鋼產量增加了近220萬噸,廠區每月每平方公里的降塵量降幅達70.3%。現如今的三鋼集團徹底告別了霧霾、粉塵等污染問題,跑出了可持續發展、生態優先的轉型之路。
三鋼集團把環保放在首位,三鋼綠色化、智能化生產廠區獲評國家3A級旅游景區。
以人民為中心推動服務升級
“過去每次來三明,要吃一吃沙縣小吃的。在當時有意推廣,感到它有很大潛力。”習近平總書記這樣評價沙縣小吃。
走新路抓新機,小吃撬動大產業。
近年來,三明市堅定不移推動沙縣小吃產業高質量發展,按照“強二產帶一產促三產”的發展路徑,朝著“標準化、連鎖化、產業化、國際化、數字化”方向轉型,推動沙縣小吃產業繼續引領風騷。
共邁致富“快車道”,奏響鄉村振興協奏曲。
孤身難起,眾行易趨。泰寧縣梅口鄉水際村主動發揮示范帶動作用,秉承“先富帶后富”、“強村帶弱村”的理念,通過“跨村聯建”黨建模式,構建以“黨組織為核心、產業鏈為支撐”的庫區協同發展新格局。因地制宜,以“特”破局。黨總支按照“保底收益+按股分紅”的原則,促進3個聯建村村集體入股游船協會、漁業協會,庫區周邊6個鄉(鎮)32個村1476戶農民入股漁業協會,并合力向上爭取資金2000余萬元,推動實施陸地一線天商鋪改造項目,實現村、企、群眾互促并進、互利共贏。
碧水如鏡,青山浮水。泰寧大金湖畔,有了金湖法庭的映襯更顯美麗。
“一呼即應、一背就走”這是金湖法庭創新的背包法庭工作模式。把法庭背到景區、林區、庫區和田間地頭,開展巡回審判;堅持服務下沉,促進訴源治理,為實現共建共治,推進鄉村治理現代化提供有力司法服務。金湖法庭將便民利民做到實處,用人性化的服務溫暖人心,將“一套辦公信息化設備、一張便民聯系卡、一本宣傳折頁、一組法治套餐”背到景區、林區、庫區和田間地頭,開展巡回審判、多元調解、普法宣傳、社會治理等活動,做到“簡便實用、靈活機動”。
征程萬里風正勁,重任千鈞再奮蹄。三明之“名”,源于改革。福建省三明市努力做迎難而上的挑戰者,社會治理的改革家,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上邁出新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