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李婧 )
鄉村治,百姓安,國家穩。鄉村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石,也是鄉村振興的基礎,不僅關系到農業農村改革發展,更關乎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影響著社會大局穩定。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完善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讓農村既充滿活力又穩定有序。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要健全黨組織領導的鄉村治理體系,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突出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提升鄉村治理效能。如何完善鄉村治理體系,推進鄉村善治,助推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和農業強國建設?記者就此專訪了農業農村部總畜牧師、農村合作經濟指導司司長張天佐。
加強縣鄉村聯動 努力疏通堵點
張天佐介紹,近年來,各級黨委農辦、農業農村部門積極探索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實現路徑,不斷創新鄉村治理的抓手載體,著力推動解決鄉村治理重點難點問題,鄉村治理體系不斷完善。“今年,我們將強化縣鄉村三級鄉村治理體系功能作為主要任務之一。力爭到2025年,縣鄉村三級治理體系功能更加完善,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進一步健全。”
據了解,當前一些地區存在縣鄉村三級治理體系功能不健全、協調聯動機制不完善、責任落實不到位等問題,影響鄉村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提升。比如,有些地方在工作過程中,縣級相關部門有執法權,但基層一線力量薄弱,“管得了但看不見”,鄉鎮了解基層情況但是不具有相關職權,“看得見卻管不了”,“條”“塊”之間職責邊界不清楚,工作銜接不順暢。
問題即方向,工作要奔著問題干。張天佐表示,中央一號文件指出,堅持以黨建引領鄉村治理,強化縣鄉村三級治理體系功能,壓實縣級責任,推動鄉鎮擴權賦能,夯實村級基礎。對此,農業農村部積極部署,將采取措施推動健全縣鄉村三級抓鄉村治理的責任體系、制度體系、工作體系。重點推動壓實縣級責任,發揮好縣級統籌作用。推動鄉鎮擴權賦能,加強鄉鎮能力建設,提高鄉鎮管理和服務能力。夯實村級基礎,把資源、管理、服務等下沉到鄉鎮和村。規范村級組織承擔的工作事項,減輕村級組織負擔。加強縣鄉村工作銜接,暢通和規范群眾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通道。
深化試點示范 激勵創新實踐
在山東省威海市文登區慈口觀村,定期查看信用積分,成了村民的習慣;浙江省寧海縣首創村級小微權力清單“36條”,規范基層用權;湖南省耒陽市推出“灣村明白人”治理模式,引導各灣村中愛家鄉、熱心腸、肯奉獻的“明白人”發揮人熟、路熟、情況熟的優勢,帶動群眾參與鄉村治理;針對農村大操大辦白事的陋習,山東省巨野縣因地制宜推行“白事一碗菜”改革,每年為群眾節省開支1.5億元……近年來,各地因地制宜、積極探索,創新出多種多樣的治理方式。
張天佐介紹,通過試點示范,鼓勵各地在鄉村治理的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積極創新,是推動政策在基層開花結果的具體舉措。從各地的創新實踐中總結推廣典型案例,是破解鄉村治理難題的現實所需。近年來,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聯合有關部門在115個縣(市、區)開展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創建了兩批“百鄉千村”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鎮,探索出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創新模式,為基層樹立了一批身邊的榜樣。同時,面向全國遴選推介了四批共123個鄉村治理典型案例,充分展現鄉村治理工作實踐成果,打造鄉村治理的金字招牌。
張天佐介紹,中央一號文件要求,深化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組織開展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鎮創建。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進一步梳理當前鄉村治理中的重點、難點、堵點問題,以此為重點內容繼續組織開展試點示范工作,擴大試點范圍,鼓勵各地圍繞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深化探索。持續開展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鎮創建,選樹宣傳全國鄉村治理典型案例,發揮好示范引領作用。
推廣務實管用方式 提升鄉村治理效能
鄉村治理工作,抓的是軟件,務的是實效,要想取得明顯成效,必須虛功實做、軟件硬抓,讓這些工作看得見摸得著,農民有真切實感。
張天佐介紹,2020年以來,農業農村部注重從地方實踐做法中,總結具有普遍性的內在規律,提升為制度性安排,形成積分制、清單制、數字化等一系列務實管用的鄉村治理方式,在全國推廣運用。2021年,深入分析鄉村治理中運用積分制、清單制,以及整治高價彩禮、大操大辦等方面典型做法的內在規律、關鍵環節,分別歸納提煉形成了三個“一張圖”,成為鄉村治理典型方式工作指南。這些實踐成果和創新經驗,好學、可用、易推廣,媒體廣泛宣傳,各地積極學習借鑒,各種務實管用的鄉村治理方式由“點上生根”變成“面上開花”。
當前,新一代信息技術快速發展,新基建加快推進,數字鄉村建設蓬勃發展。數字賦能鄉村治理,推動了管理和服務的精細化、智能化和高效化。
張天佐表示:“中央一號文件強調,完善推廣積分制、清單制、數字化、接訴即辦等務實管用的治理方式。下一步,我們將完善推廣這些鄉村治理的方式方法,擴大覆蓋范圍和應用領域,進一步完善網格化管理,實行精細化服務,強化信息化支撐,不斷提升鄉村治理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