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指出:“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歸根結底是建構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這為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指明了發展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要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把握引領性、體現原創性、凸顯系統性、保持融通性、賡續發展性,著力建構馬克思主義領航、自主創新驅動、整體協同推進、吸收借鑒賦能、面向未來發展的中國自主知識體系。
(一)
馬克思主義是“偉大的認識工具”,是人們觀察世界、分析問題的有力思想武器,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新的歷史條件下建構馬克思主義領航的中國自主知識體系,需要做到三個堅持。第一,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崇高信仰。兼具科學性、實踐性與人民性的馬克思主義為建構中國自主知識體系提供了系統的理論基礎和實踐指南。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崇高信仰,就是要學習馬克思主義、研究馬克思主義、運用馬克思主義,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來發現、認識、分析并解決問題。新的歷史條件下,尤其要充分發揮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偉力,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分析不足、補齊短板,促進中國自主知識體系的不斷豐富與完善。第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研究立場。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中國自主知識體系歸根到底是為人民服務的自主知識體系。因而,建構中國自主知識體系,必須堅定研究的人民立場,以人民的需要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對得起人民托付、解得出人民疑惑、經得住人民檢驗。第三,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充分發揮馬克思主義所提供的“進一步研究的出發點和供這種研究使用的方法”,在建構中國自主知識體系的過程中充分體現馬克思主義實踐精神,以實踐作為檢驗新的歷史條件下建構中國自主知識體系的唯一標準。
(二)
建構中國自主知識體系要緊緊扭住“原創性”這一“牛鼻子”,抓住自主和創新兩大驅動力,以兩大驅動力的辯證統一體現原創性。一方面以自主為前提,在自主中追求創新。自主就要立足中國實踐,面向中國經驗,打破西方傳統的學科范式和理論體系,徹底擺脫對西方的依賴盲從,植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研究事關黨和國家全局性、根本性、關鍵性的重大問題,并進而從中凝練總結出新觀點、新思想,形成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自主知識體系。另一方面以創新為目標,在創新中強化自主。新的歷史條件下建構中國自主知識體系唯有在守正基礎上接續創新才屬正道。應充分發揮知識對現實社會的導向和塑造作用,在正確研判和展望事物發展趨勢的過程中自覺創新,借由知識創新、理論創新、方法創新,拓展中國知識的界限范圍、提高中國理論的學術含量、增進中國方法的精準實效,全面展現中國自主知識體系的原創性。
(三)
中國自主知識體系之所以稱之為體系,在于其本身所具有的系統性。而自主知識體系作為一個全方位、全領域、全要素的體系,關涉思維演繹、思想表達、方法論證的規范化與系統化,是包括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在內的系統集成,更加需要加強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整體性推進。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統一整體,學科體系是加快建構中國自主知識體系的基礎,是學術體系與話語體系的前提與重點;學術體系是加快建構中國自主知識體系的核心,話語體系是加快建構中國自主知識體系的關鍵?;诖耍嬛袊灾髦R體系要胸懷“國之大者”,立足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不斷優化學科布局,凸顯學科定位與學科功用;深化學術體系,創新學術理論與學術方法;強化話語體系,促進批判性話語和建構性話語相貫通,學術話語、政治話語和群眾話語相融合。只有實現“三大體系”的齊頭并進、協同發展,才能更好講述中國故事、總結中國經驗、形成中國理論,從而不斷開創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自主知識體系建設新局面。
(四)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建構中國自主知識體系,必須保持融通性。融通內蘊為融會貫通之意,主要是指把各方面的知識、道理融合貫穿,從而獲得對事物全面、透徹的理解。一方面要立足根基,植根吸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寶貴資源。中國自主知識體系是“中國的”自主知識體系,而不是其他什么的自主知識體系,因而建構中國自主知識體系,必須牢牢扎根中國。而扎根中國就需要植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其中深厚的人生哲理、系統的學術理念、獨特的治理智慧等可以為新的歷史條件下建構中國自主知識體系提供豐厚的價值養分、深沉的文化自信、豐富的理論源泉。因而,要充分挖掘和轉化其中的寶貴資源,涵養中國自主知識體系的本土基因與民族血脈,使中國自主知識體系擁有蓬勃向上的生命力和生長力。另一方面要放眼世界,借鑒國外文明的有益成果。在中國與世界聯系日益緊密的今天,建構中國自主知識體系絕不能“閉門造車”,而是要聚百家之所長、集文明之大成,在文明互鑒中有效促進國外文明有益成果“引進來”,在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中推動中國自主知識體系“走出去”,合理借鑒國外哲學社會科學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使中國自主知識體系更加符合人類社會發展的需要,為新的歷史條件下建構中國自主知識體系增添世界因素和多重魅力。近年來,山東大學正是本著這一初衷,充分發揮中國古典學術優勢與人文社科研究機構力量,辦好《文史哲》及其國際版等高品質學術期刊,積極探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兩創”的山大模式,在建構中國自主知識體系中培育“山大學派”、展現山大擔當。
(五)
問題是時代的聲音,現實社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勢必會演化出層出不窮的新問題,中國自主知識體系的建構要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回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的過程中不斷豐富其內涵與外延。故而,建構面向未來發展的中國自主知識體系,就要充分激發人才創新創造的內生動力,以制度優勢護航中國自主知識體系的建構,使其更具生機與活力。一方面,培養復合型人才,優化人才隊伍。新的歷史條件下需要緊緊圍繞“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教育的根本問題,將知識的價值性和真理性熔鑄在教育實踐中,著力培養堅守馬克思主義立場、深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沃土、具備自主創新精神和世界性視野的復合型人才,充實中國自主知識體系永續發展的高質量后備人才隊伍。另一方面,更新制度創設,健全制度保障。要發展系統的知識生產制度、規范的知識管理制度、多元的教育培養制度、高效的創新激勵機制、全面的考核評價制度、推動形成全方位、全覆蓋、多維度的制度保障體系,為新的歷史條件下中國自主知識體系的持續發展提供強勁有力的制度支撐。建構中國自主知識體系任重道遠,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新征程應以未來為面向,以問題為導向,持續更新知識內容,不斷書寫時代答卷。
(作者系山東大學黨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