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研究是我們黨的傳家寶。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是開展調查研究的典范,也為我們進行調查研究提供了借鑒。
躬身入局、深入實際:“吃別人嚼過的饃沒味道”
焦裕祿常說“吃別人嚼過的饃沒味道”,雖然直白樸實,卻蘊含著很深刻的道理,體現了凡事探求就里的求實作風和尊重客觀規律的科學態度。
為徹底摸清蘭考1080平方公里土地的自然情況,焦裕祿帶領由120多名干部、老農和技術員組成的“三害”調查隊,展開了大規模的調查研究。蘭考“三害”中,風沙是每年最先降臨的第一害。焦裕祿對“三害”的調查就是先從調查風沙的危害開始的。每次大風起,焦裕祿就往外走,說“正是我們調查研究的好機會!”哪里風沙最大,焦裕祿就帶著調查隊往哪里去。一天又起風了,焦裕祿和調查隊的同志前往沙丘最多的儀封實地調研,他們迎著風沙走,車子騎不動了,只好推著走。有時前行一步,又被風頂退兩步。一行人在黃沙滾滾中艱難地上了黃河大堤。堤上有一個高高的測量架,為了察看風口,焦裕祿不顧大家的勸阻,登上了搖搖晃晃的測量架。他一邊觀察,一邊飛快地在筆記本上畫草圖,標明位置,探尋風向沙路的規律。
1963年夏季,蘭考縣連降暴雨,全縣變成了一片汪洋。焦裕祿和其他縣委常委分頭帶隊冒雨觀察,查清洪水流勢,提出治理方案。隨同焦裕祿調研的一位同志擔心他身體吃不消,上前勸道:“焦書記,你在家守著電話,我們三個下去吧。”焦裕祿擺擺手說:“吃別人嚼過的饃沒味道,我要親自探一探水路。”焦裕祿走在調查組的最前邊,一邊試探著水的深淺艱難前進,一邊對同去的同志說:“你們看,這水正向東邊流去。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走,咱們跟上它,找到它的老家。”他們順著水勢蹚水到了田莊、杜河莊、梁孫莊等,察看水情、詢問洪水排泄情況。調查結束時,焦裕祿拿出自己畫的洪水流向圖,同干部一起商議察看的水路和應挖的河道。
在蘭考工作的日日夜夜,焦裕祿就是這樣帶領“三害”調查隊,在風里、雨里、沙窩里、激流里奔波跋涉。正是通過深入實際調查研究,他才拿到了第一手資料,掌握了內澇、風沙、鹽堿的規律,為科學治理奠定了良好基礎。向焦裕祿學調研,就要“下高樓”“出深院”,離開辦公桌,親自到田間地頭走一走,用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了解實情、“解剖麻雀”,真正把調研做實、把情況摸透。
尊民為師、依靠群眾:“辦法還得到群眾中尋找”
好的調查研究,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焦裕祿經常對干部們說:“在困難當中成就一番革命事業,必須首先聯系群眾、向群眾學習”“辦法還得到群眾中尋找”。
上任第4天,焦裕祿就到災情最重的老韓陵公社和大隊搞調研,他挨家挨戶到群眾家串門,問吃得咋樣,看屋里有多少糧食,有棉衣被子沒有?來到飼養員肖位芬老人的牛屋,焦裕祿虛心向這位有實踐經驗的老人請教改變蘭考面貌的辦法,在促膝長談中,老人打開話匣子,把他幾十年在風沙中積累的經驗都說了出來:挖窮根種花生,要想富種桐樹。此后幾天,焦裕祿一直帶隊在老韓陵公社調查研究。通過調研,焦裕祿和群眾一起制定出發展生產、戰勝災害的規劃:一是發展畜牧,二是多種花生,三是種植泡桐,實實在在地為蘭考以后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為了治理肆虐的風沙,焦裕祿帶領調查隊騎著自行車、迎著風沙,走訪求教許多有經驗的基層干部和老農,到群眾中找尋治理沙丘的好辦法。當聽說張莊附近有座墳,不知道用了什么辦法封固,幾年來一直沒讓風沙搬走時,焦裕祿眼前一亮,立馬前往張莊向堆墳的老莊稼戶魏鐸彬請教。經了解,魏鐸彬母親的墳每年冬春都被狂風掀開,他就嘗試著挖出地下淤泥,把墳蓋住,這樣風再大也刮不開了。按照老莊稼戶的經驗,焦裕祿率領干部、群眾進行小面積翻淤固沙、封閉沙丘試驗。試驗取得成功后,又以點帶面,全面鋪開。經過一個冬春的奮戰,蘭考群眾用這種“貼膏藥”的辦法把全縣危害最大的一些沙丘,全部用淤土封閉。
焦裕祿在調查研究中,始終帶著對人民的深厚感情,尊人民為師,不懂就問,從來不搞“坐著車子轉一轉,隔著玻璃看一看”的虛招,最終探索出“貼膏藥”、“扎針”、種植泡桐等治理“三害”的有效辦法,以苦干實干把沙丘變成了沃野。
找準問題、有的放矢:“要改變蘭考的面貌,干部是關鍵”
開展調查研究,就要堅持問題導向、奔著問題去,做到有的放矢。焦裕祿搞調查研究,不是為了“出鏡”、走秀,而是以解決問題為根本目的。
焦裕祿初到蘭考時,為了盡快摸清情況,他先后找了縣委十幾位同志談話,了解到一些干部被嚴重災害壓得喘不過氣,對改變蘭考面貌缺乏信心,少數人甚至不愿意留在災區工作。這個調研結果讓焦裕祿敏銳而清醒地意識到:要改變蘭考的面貌,干部是關鍵,干部不領,水牛掉井。經過深思熟慮,1963年1月一個風雪交加的夜晚,焦裕祿召集在家的縣委委員到火車站開現場會。看著外出逃荒的災民面黃肌瘦、衣衫襤褸,瑟瑟發抖地蜷縮在車站的角角落落,縣委委員們深受觸動,紛紛表示要齊心協力,帶領群眾同“三害”作斗爭,徹底改變蘭考的面貌。
在蘭考的475天,焦裕祿對全縣149個生產大隊中的120多個進行調查走訪,獲得了大量真實的一手資料,也發現了不少黨員干部中存在的作風問題。有一次,焦裕祿收到群眾來信,反映城關區盆窯公社個別干部的問題。他親自去盆窯公社開展調查研究,與群眾同坐一條凳拉家常、問近況、說心里話,讓群眾放下戒心、擱置顧慮,吐露真言實情。通過調研走訪,焦裕祿發現一些干部不嚴格執行縣委關于按勞分配的政策,有的為一己私利貪污多占,甚至放高利貸,損害集體利益,嚴重挫傷了群眾的勞動積極性,群眾意見很大。他立即會同有關人員認真做了處理。第二天,向全縣發出通報,公開進行嚴厲批評。
正是因為焦裕祿在工作中牢固樹立問題意識,把堅持問題導向貫穿調查研究始終,在深入調研中觀察發現問題、思考分析問題,才能找到癥結,針對蘭考的干部問題開出良方。向焦裕祿學調研,就要以解決問題為根本目的,把情況摸清、把問題找準、把對策提實,在解決問題中推動進步、實現發展。
(作者單位:河南省委黨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