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
主動識變應變求變,必須深刻認識機遇和挑戰的辯證統一關系,把戰略的堅定性和策略的靈活性結合起來,把人的主觀能動性充分發揮出來,將全國各族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充分調動起來,匯聚成應變局、育新機、開新局的強大合力。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全黨必須堅定信心、銳意進取,主動識變應變求變,主動防范化解風險,不斷奪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勝利!”新征程上,我國發展需要應對的風險和挑戰、需要解決的矛盾和問題比以往更加錯綜復雜。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必須增強主動識變應變求變的信心和能力,深刻認識機遇和挑戰、戰略和策略的辯證統一關系,把戰略的堅定性和策略的靈活性結合起來,堅定信心應變局、育新機、開新局。
深刻認識機遇和挑戰的辯證統一關系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我國發展面臨新的戰略機遇。”“我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各種‘黑天鵝’、‘灰犀牛’事件隨時可能發生。”這為我們深刻認識機遇和挑戰的辯證統一關系、增強主動識變應變求變的信心和能力提供了根本遵循。
機遇和挑戰相伴而生、相互影響、相互轉化。在事物發展過程中,機遇和挑戰如同一枚硬幣的兩面,總是相伴而生。主動識變應變求變,既不能只盯住機遇而疏忽大意,也不能只看到風險而悲觀懈怠。創造和把握機遇的過程,實際上也是提高應對風險挑戰能力、不斷化解風險挑戰的過程。同時,在對風險挑戰的研判和防范中,往往能夠找到新思路、新辦法,從而創造新的發展機遇。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的復雜局面,面對前所未有的風險挑戰,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主動防范化解風險,在穩經濟、促發展,戰貧困、建小康,控疫情、抗大災,應變局、化危機中攻克了一個個看似不可攻克的難關險阻,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極大增強了全國各族人民踔厲奮發、勇毅前行的信心和斗志。
機遇總體大于挑戰,時和勢總體于我有利。認識機遇和挑戰的辯證統一關系,主動識變應變求變,關鍵在于尋求于我有利的時與勢,把發展的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關鍵時期。在這一關鍵時期,危和機并存、危中有機、危可轉機,機遇更具有戰略性、可塑性,挑戰更具有復雜性、全局性。總體上看,我國發展面臨新的戰略機遇,機遇總體大于挑戰。有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有持續快速發展積累的堅實基礎,有長期穩定的社會環境,有自信自強的精神力量,這是我國發展的戰略性有利條件。增強主動識變應變求變的信心和能力,就要深刻認識我國發展的戰略性有利條件,深刻認識時與勢在我們一邊。這是我們的定力和底氣所在,也是我們的決心和信心所在。
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主動識變應變求變,就要善于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進入新時代,面對百年變局加速演進、世界并不太平的國際形勢,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的時代潮流,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以科學之策應對非常之難,以大戰略、大謀劃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鞏固和增強了我國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在抗擊疫情三年多時間里,從2020年成為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到2021年經濟規模占世界比重超過18%,再到2020—2022年經濟年均增長4.5%、明顯高于世界同期平均水平,我國經濟在戰勝挑戰中發展,在風雨洗禮中成長,在歷經考驗中壯大。抗疫三年多來,我國堅持把疫情防控和補短板、調結構結合起來,圍繞支持實體經濟和中小微企業發展、集中力量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健全和完善公共衛生體系、全面改善人居環境、倡導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等進行部署安排。正是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我們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十四五”良好開局,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匯聚了強大動能和勢能。
深刻把握戰略和策略的辯證統一關系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戰略上判斷得準確,戰略上謀劃得科學,戰略上贏得主動,黨和人民事業就大有希望”“正確的戰略需要正確的策略來落實”。新時代新征程,我國發展面臨新的戰略機遇、新的戰略任務、新的戰略階段、新的戰略要求、新的戰略環境。增強主動識變應變求變的信心和能力,必須科學把握戰略和策略的辯證統一關系,把戰略的堅定性和策略的靈活性結合起來。
戰略問題是一個政黨、一個國家的根本性問題。主動識變應變求變,必須以正確的戰略把方向、抓大事、謀長遠,在正確戰略指引下制定科學合理的策略抓落實、促發展。我們黨是一個大黨,領導的是一個大國,進行的是偉大的事業,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必須樹立戰略思維,善于從戰略上看問題、想問題。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定戰略自信,保持戰略清醒,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實踐證明,在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從全局、長遠、大勢上作出正確判斷,戰略上判斷得準確、戰略上謀劃得科學、戰略上贏得主動,就能以強大的自信心和凝聚力引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推動黨和國家事業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
策略在戰略指導下為戰略服務。策略服從于戰略、服務于戰略,是落實戰略的手段和方法,戰略目標正是通過策略一步一步實現的。毛澤東同志指出:“我們不但要提出任務,而且要解決完成任務的方法問題。我們的任務是過河,但是沒有橋或沒有船就不能過。不解決橋或船的問題,過河就是一句空話。不解決方法問題,任務也只是瞎說一頓。”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作出重要戰略部署。為貫徹落實一系列重要戰略部署,我們黨堅持以正確的策略來落實正確的戰略,在各領域各方面制定一系列切合實際的目標任務、政策策略,在不斷解決突出問題中實現戰略突破,在準確把握戰略全局中確保各項事業行穩致遠。
把戰略的堅定性和策略的靈活性結合起來。戰略堅定是成事之基。保持戰略的堅定性,是正確處理戰略與策略關系、推動事業發展的前提條件。主動識變應變求變,需要保持戰略的堅定性,始終緊盯戰略目標,不折騰,不反復,發揚釘釘子精神,一張藍圖繪到底,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向著既定戰略方向穩步前進。同時也要認識到,戰略推進的過程不會一帆風順,總會遇到各種困難和挑戰,甚至會遭遇波折。牢牢抓住戰略機遇、有效應對風險挑戰,需要在保持戰略堅定性的同時增強策略的靈活性,做到主動識變應變求變、因時因勢而動,通過不斷增強政策舉措的靈活性、協調性、配套性,確保策略緊密對接戰略、有力支撐戰略。抗擊疫情三年多來,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以戰略的穩定性、措施的靈活性有效應對疫情形勢的不確定性,始終牢牢掌握戰略主動權,實現了最大程度保護人民生命健康安全和最大限度維護經濟社會正常發展秩序的有機統一。
以堅定信心應變局、育新機、開新局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只要我們堅定信心、頑強拼搏,就一定能夠實現新征程的良好開局。”深刻認識機遇和挑戰、戰略和策略的辯證統一關系,主動識變應變求變,必須堅定信心,發揚斗爭精神,把人的主觀能動性充分發揮出來,將全國各族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充分調動起來,匯聚成應變局、育新機、開新局的強大合力。
信心源于更為完善的制度保證。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是應變局、育新機、開新局的重要保障,也是主動識變應變求變的強大底氣。衡量一種制度體系是否成功、是否優越,一個重要方面在于其在重大風險挑戰面前能否做到號令四面、組織八方,高效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共同應對。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下,中國制度在應對嚴峻復雜的國際形勢和接踵而至的巨大風險挑戰中展現出非凡的組織動員能力、統籌協調能力、貫徹執行能力,中國人民的制度自信更加堅定,運用制度力量應對風險挑戰沖擊的信心和能力顯著增強。只要充分發揮制度優勢,我們就一定能應變局、育新機、開新局。
信心源于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堅實的物質基礎是應變局、育新機、開新局的基本前提和必要條件。今天的中國,經濟總量突破120萬億元,穩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工業國、第一大貨物貿易國,擁有全世界最完備的工業體系,擁有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全球創新指數排名升至第十一位,國家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躍上新臺階。站在更高歷史起點上,我國應對風險挑戰、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備堅實的物質基礎和強大的底氣。
信心源于更為主動的精神力量。精神力量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最為深沉厚重的力量。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創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弘揚偉大建黨精神,用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革命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根鑄魂、啟智潤心,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不斷鞏固,中國人民更加自信自立自強,志氣、骨氣、底氣極大增強,全社會凝聚力和向心力極大提升,主動識變應變求變的歷史自覺和主動精神更為強烈。新時代新征程,我們有信心有能力創造令世人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跡,為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作者為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哲學教研部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