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時,習近平總書記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戰略高度,明確從“理論體系”上對中國式現代化作出系統闡釋,凸顯了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力量和思想智慧,彰顯了科學社會主義的最新重大成果。
一、中國式現代化“理論體系”闡釋上的時代意蘊和思想境界
“初步構建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體系”,是習近平總書記在重要講話中提出的一個重要論斷。這一重要論斷,不僅是對中國式現代化在理論體系上作出的精辟概括,而且也是從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大歷史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主題上作出的深刻概述。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的深刻概述,首先體現在從歷史、理論和現實相結合的高度,對中國式現代化形成和發展所作的系統和全面闡釋。
從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體系形成和發展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浴血奮戰、百折不撓,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實現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為實現現代化創造了“根本社會條件”;新中國成立后,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社會主義革命,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取得了獨創性理論成果和巨大成就,為現代化建設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寶貴經驗、理論準備、物質基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我們黨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實現了從生產力相對落后的狀況到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的歷史性突破,實現了人民生活從溫飽不足到總體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歷史性跨越,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充滿新的活力的體制保證和快速發展的物質條件”;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在已有基礎上繼續前進,不斷實現理論和實踐上的創新突破,“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從“根本社會條件”的創造到“根本政治前提和寶貴經驗、理論準備、物質基礎”的奠定,再到“充滿新的活力的體制保證和快速發展的物質條件”的確立,直至“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都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不懈奮斗、頑強斗爭得來的;砥礪前行、踔厲奮進,中國共產黨承擔著探索中國式現代化的歷史重任,落實了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的堅實基礎和充分條件。
從與時俱進、守正創新的理論品質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在已有基礎上繼續前進,不斷實現理論和實踐上的創新突破。”新時代十年來,銳意創新、不斷奮進,中國式現代化得到顯著發展,在一系列變革性實踐中,實現一系列突破性進展,創立一系列標志性成果,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特別是在決戰決勝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進程中,消除了絕對貧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從而“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更為完善的制度保證、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更為主動的精神力量”。
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理論創新和理論創造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在認識上不斷深化,創立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的飛躍,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的歷史征程中得到豐富和發展,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指導和行動指南。
從新時代新思想的重大戰略課題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進一步深化對中國式現代化的內涵和本質的認識,概括形成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本質要求和重大原則,初步構建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體系,使中國式現代化更加清晰、更加科學、更加可感可行。”中國式現代化是在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不斷奮進中發展和完善起來的,十年砥礪前行、十年與時偕行,中國式現代化理論體系得以初步構建。
從戰略部署和基本方略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在戰略上不斷完善,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鄉村振興戰略等一系列重大戰略,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堅實戰略支撐。”戰略上的系統的整體謀劃和方略上的統籌安排,穩中求進、鍥而不舍,鑄就中國式現代化“理論體系”的底氣和底蘊。
堅守歷史主動和歷史自覺,中國式現代化才能在“理論體系”上顯示出“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鮮明特色”;堅持理論自信和理論自覺,才能明確地概括出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這五個方面的中國特色。習近平總書記在重要講話中強調,中國式現代化“既是理論概括,也是實踐要求,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指明了一條康莊大道”。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用幾十年時間走完西方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創造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的奇跡,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開辟了廣闊前景。實踐證明,中國式現代化走得通、行得穩,是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唯一正確道路。習近平總書記作出的這一歷史的、也是實踐的和理論的概括,深刻體現了中國式現代化在“理論體系”上的時代意蘊和思想境界。
二、對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課題探索的理論升華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內外形勢變化和我國各項事業發展都給我們提出了一個重大時代課題,這就是必須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系統回答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就是對這一時代課題的科學回答。中國式現代化也是在對這一重大時代課題的回答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同時,中國式現代化也在“理論體系”方面對這一重大時代課題的理論要旨和核心要義作出深刻闡釋。
新中國成立后,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就同實現中國現代化不可分離地結合在一起。黨的八大在對鴉片戰爭以來中國百年歷史的回顧中指出:“我國在近百年間,經濟和文化的發展遠落在世界先進水平之后,廣大的覺悟的愛國人民一直要求把我國從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1963年9月,毛澤東同志在談到“把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的現代化強國”問題時認為:“如果不在今后幾十年內,爭取徹底改變我國經濟和技術遠遠落后于帝國主義國家的狀態,挨打是不可避免的。” 1964年12月,毛澤東同志再次強調:“我們不能走世界各國技術發展的老路,跟在別人后面一步一步地爬行。我們必須打破常規,盡量采用先進技術,在一個不太長的歷史時期內,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社會主義的現代化的強國。” 社會主義制度和道路開辟了中國現代化的宏偉前景,實現現代化則成為中國社會主義制度能否鞏固、道路能否發展的根本問題。
1982年,鄧小平同志在黨的十二大上致開幕詞時第一次明確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概念。這一概念同鄧小平同志在1979年之后就開始提出的“中國式的現代化道路”是聯系在一起的。鄧小平同志提出:“我們當前以及今后相當長一個歷史時期的主要任務是什么?一句話,就是搞現代化建設。能否實現四個現代化,決定著我們國家的命運、民族的命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是我們當前最大的政治。現在搞建設,也要適合中國情況,走出一條中國式的現代化道路。”“中國式的現代化道路”新概念,從歷史主動和歷史自覺的高度,展示了實現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時代意義,新時期就是以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為主旨的。鄧小平同志指出:“我們的現代化建設,必須從中國的實際出發。無論是革命還是建設,都要注意學習和借鑒外國經驗。但是,照抄照搬別國經驗、別國模式,從來不能得到成功。這方面我們有過不少教訓。” 因此,“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就是我們總結長期歷史經驗得出的基本結論。”
1997年召開的黨的十五大,對二十一世紀中國現代化戰略步驟作出新的規劃,提出“到建黨一百年時,使國民經濟更加發展,各項制度更加完善;到世紀中葉建國一百年時,基本實現現代化,建成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2002年召開的黨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現代化建設戰略目標。黨的十八大接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進一步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現代化建設新的奮斗目標,把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向新時代。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走過十年發展歷程,在對重大時代課題的探索中,牢牢把握中國現代化發展的方向,頑強斗爭、矢志不移,經受住來自政治、經濟、意識形態、自然界等方面的風險挑戰考驗。中國式現代化深刻融入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重大時代課題探索的歷史進程,集中體現了這一歷史進程所實現的實踐創新和理論創新。在這一歷史進程中,現代化的中國特色在各個方面逐漸完善,中國式現代化的特征日臻成型,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日益增強。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我們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在長期探索和實踐中歷經千辛萬苦、付出巨大代價取得的重大成果,我們必須倍加珍惜、始終堅持、不斷拓展和深化。”歷史已經并將繼續證明,只有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同樣,只有堅持中國式現代化,才能堅持好發展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盡顯科學社會主義的鮮亮底色。
三、對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新的戰略擘畫和方略落實
在對建設什么樣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重大時代課題的探索中,黨的十九大對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作出戰略部署,提出從2020年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兩步走戰略規劃。在對這一重大時代課題的探索中,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中國式現代化的基本思想。在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既切合中國實際,體現了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也體現了人類社會發展規律。我國要堅定不移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斷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貢獻。”也是在這次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對中國式現代化五個方面的中國特色首次作出概述。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對中國式現代化的特征和本質再次作出闡釋,“我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
黨的二十大重點部署未來五年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戰略任務和重大舉措,對建設什么樣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一重大時代課題作出新的探索。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新的論斷凸顯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感召力和理論偉力。
在對中國式現代化作出科學闡釋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了保持歷史耐心、順應歷史進程、傳承中華文化、堅持永續發展、維護世界和平等創新性的觀點和創造性的理念。在對中國式現代化本質要求的闡釋中,他提出:“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高質量發展,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這就從人類文明新形態發展的高度,彰顯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時代特征和中國智慧。
中國式現代化道路,賦予社會主義現代化以更加鮮亮的中國特色,賦予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以更加顯著的中國底蘊。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進一步闡明中國式現代化“理論體系”重要意義,提出“要守好中國式現代化的本和源、根和魂,毫不動搖堅持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本質要求、重大原則,確保中國式現代化的正確方向”。同時,也進一步凸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滋養的特征和作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深深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體現科學社會主義的先進本質,借鑒吸收一切人類優秀文明成果,代表人類文明進步的發展方向,展現了不同于西方現代化模式的新圖景,是一種全新的人類文明形態。中國式現代化,打破了‘現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現了現代化的另一幅圖景,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路徑選擇,為人類對更好社會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國方案。”中國式現代化是在對建設什么樣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一重大時代課題探索中成型為“理論體系”的;同時,對中國式現代化“理論體系”的創新性闡釋,也成為這一重大時代課題探索中最輝煌的理論成果。
習近平總書記在重要講話中指出,“中國式現代化蘊含的獨特世界觀、價值觀、歷史觀、文明觀、民主觀、生態觀等及其偉大實踐,是對世界現代化理論和實踐的重大創新。” 中國式現代化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從“理論體系”上更能看清楚,“中國式現代化為廣大發展中國家獨立自主邁向現代化樹立了典范,為其提供了全新選擇。”
四、對建設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政治品格和政治優勢的理論升華
我們推進的現代化是社會主義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必須堅持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堅持把國家和民族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把中國發展進步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這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刻把握歷史發展規律、始終掌握新時代新征程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歷史主動和歷史擔當。
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運所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新時代新征程各項目標任務,關鍵在黨。我們黨是世界上最大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要鞏固長期執政地位、始終贏得人民衷心擁護,必須永葆‘趕考’的清醒和堅定。”黨在領導中國式現代化上成功與否,將成為能否“贏得人民衷心擁護”的重要衡量尺度,將成為能否在新的趕考之路上交出優異答卷的根本檢驗標準。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的領導直接關系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運、最終成敗。”黨的領導決定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性質,只有毫不動搖堅持黨對中國式現代化方向和進程的全面領導,中國式現代化才能前景光明、繁榮興盛。黨的領導確保中國式現代化錨定奮斗目標行穩致遠,只有堅定不移地錨定黨所確定的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航道和航向,中國式現代化才能一以貫之,一代一代地接力推進,取得舉世矚目、彪炳史冊的輝煌業績。黨的領導激發建設中國式現代化的強勁動力,我們黨勇于改革創新,不斷破除各方面體制機制弊端,為中國式現代化注入不竭動力。黨的領導凝聚建設中國式現代化的磅礴力量,我們黨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充分激發全體人民的主人翁精神。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然是一個系統工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需要統籌兼顧、系統謀劃、整體推進”,正確處理好一系列重大關系。在這一“系統工程”所昭示的“一系列重大關系”中,更能體現“黨的領導直接關系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運、最終成敗”的道理所在,也更能說明中國式現代化對建設什么樣的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怎樣建設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重大時代課題探索蘊含的道理所在。這些道理的聚焦點,就在于堅定信仰信念和把握歷史主動,就在于堅守鮮明的政治品格和強大的政治優勢。
在這“一系列重大關系”中,一是頂層設計與實踐探索的關系。對待這一關系,需要使制定的規劃和政策體系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于創造性,做到遠近結合、上下貫通、內容協調。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需要我們在實踐中去大膽探索,通過改革創新來推動事業發展,決不能刻舟求劍、守株待兔。二是戰略和策略的關系。對待這一關系,要增強戰略的前瞻性、全局性、穩定性;要把戰略的原則性和策略的靈活性有機結合起來,在因地制宜、因勢而動、順勢而為中把握戰略主動。三是守正與創新的關系。對待這一關系,要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突出位置,順應時代發展要求,著眼于解決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大力推進改革創新,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充分激發全社會創造活力。四是效率與公平的關系。對待這一關系,既要創造比資本主義更高的效率,又要更有效地維護社會公平,更好實現效率與公平相兼顧、相促進、相統一。五是活力與秩序的關系。對待這一關系,要統籌發展和安全,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健全國家安全體系,增強維護國家安全能力,堅定維護國家政權安全、制度安全、意識形態安全和重點領域安全。六是自立自強與對外開放的關系。對待這一關系,要堅持獨立自主、自立自強,堅持把國家和民族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堅持把我國發展進步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要不斷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深度參與全球產業分工和合作,用好國內國際兩種資源,拓展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空間。
處理和解決好“這一系列重大關系”,必然會遇到許多歷史上沒有遇到過的新的偉大斗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一項前無古人的開創性事業,必然會遇到各種可以預料和難以預料的風險挑戰、艱難險阻甚至驚濤駭浪,必須增強憂患意識,堅持底線思維,居安思危、未雨綢繆,敢于斗爭、善于斗爭,通過頑強斗爭打開事業發展新天地。” 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包含在對建設什么樣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怎樣建設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重大時代課題的探索之中。
從“理論體系”上對中國式現代化作出全面深刻的闡釋,是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中最顯著的理論創新。中國式現代化理論體系不僅體現了三個重大時代課題的旨向和意蘊,而且拓展了三個重大時代課題的視野和境界,豐富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要義和科學內涵。
(作者: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