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批準了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其中頗受外國媒體關注的一點是,重新組建科學技術部。
在我這個在華工作的印度人看來,這是中國強化創新精神、追求科技自強的最新舉措。六年前當我從印度來到中國時,很快就被這里充滿活力又快節奏的創新所吸引。
無處不在的“黑白方塊”
初到中國的一個夏日,我突然想嘗嘗朋友推薦的涼皮。在餐廳落座后,我發現桌上有個二維碼牌。我拿手機掃了掃,屏幕上突然跳出一個菜單。不用叫服務員,我就可以瀏覽菜品、點菜、結賬,整個過程非常神奇!
在中國,這些無處不在的“黑白方塊”就是通往便捷世界的大門。從付水電費到租自行車、乘地鐵,這些二維碼徹底改變了人們與周遭世界的互動方式,就連街邊的水果攤都可以掃碼付費。
“黑白方塊”是中國數字經濟的一個縮影,后者是中國創新發展的重要動能。近五年來,數字經濟每年都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今年兩會期間,中國宣布組建國家數據局。
創新改變了中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從縱橫交錯的高鐵網絡到拯救生命的醫療技術,科技進步的成果惠及全國每個角落。比如,遠程醫療可以突破時間和距離的障礙,使偏遠地區的人們無需長途跋涉就能及時就醫,從而挽救生命并改善數以百萬計民眾的健康狀況。
中國舒適又便捷的高鐵令人驚嘆。連接北京與天津的城際列車時速最高可達350公里,單程只需約半小時。我曾游歷很多國家,感到沒有其他國家能與中國的交通基礎設施比肩。
從基礎設施到尖端技術,高質量的創新以之前無法想象的方式改變著中國人的生活。作為一個在華多年的外國人,我相信中國的創新將使我的生活變得更美好。
奉為使命的創新精神
有次我在上海一家餐館吃飯時,隔壁桌的年輕工程師正熱烈討論著他們的最新研究項目——一項有革命性突破的仿生手新技術。和他們攀談后,我的欽佩油然而生。這些年輕人渴望給世界帶來積極影響,讓所有人的生活變得更美好。創新對他們而言不僅是工作,更是使命!
多年來,中國在科技創新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在全球創新指數中的排名已上升至第11位。但中國強調,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要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從根本上說,還是要依靠科技創新。
中國的科技企業是創新精神的堅定弘揚者、踐行者。騰訊、百度等中國企業正加大人工智能領域的研發投入。中國還擁有可再生能源、電子商務和生物技術等領域極具創新力的企業。阿里巴巴、比亞迪、華為等中國企業正以其創新產品和服務在全球舞臺上大展身手。
由此,我明白了中國“突出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的含義。過去十年,中國高新技術企業從不到4萬家增長到40萬家。去年,中國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4%;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長18.9%。如此高的增長顯示了中國追求科技進步的決心。
創新快速崛起的秘密
人們可能會問,中國創新力量如此迅速地崛起,其背后的秘密是什么?我能給出的答案是:開放的市場、開明的政策以及人才的持續培養。
首先,我認為市場開放改變了中國創新領域的游戲規則。通過鼓勵競爭,推動商品和創意的自由流動,中國創造了一套鼓勵創新的生態系統。
而且,中國鼓勵創新的政策非常富有遠見。中國將創新視作發展的第一動力,堅持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載人航天、探月探火、超級計算機、衛星導航、量子科技、核電技術、大飛機制造……近年中國在多個前沿創新領域的巨大進步,正是得益于這種遠見。
通過戰略規劃、加大投入和其他激勵措施,中國為人工智能、機器人和生物技術等前沿技術的研究發展鋪平道路,為國家未來的創新發展指明方向。今年兩會上,中國再次強調,完善新型舉國體制,發揮好政府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中的組織作用,突出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
此外,中國對人才培養的持續關注也為創新增添了動能。通過加大對教育和研發的投入,中國培養了一支高技能又積極進取的專業人才隊伍,引領全國創新。中國有很多全球知名的高校和研究機構,且覆蓋科學、商業、工程學等各個學科。年輕人的創新創業精神和他們的工作激情,塑造了中國社會進步和產業變革的文化氛圍。
當今世界正處于不斷變革之中,而創新始終是推動世界進步的重要力量。中國正站在這場變革的前沿,其驕人成就將對世界產生持久影響。能夠在中國見證這個前所未有、令人激動的創新時代,我深感榮幸。(作者為新華社印度籍記者沙米姆·扎卡里亞)
新華社北京3月13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