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社會保障關乎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
“村民看病,實現了小病不出村、大病有保障。老人養老,60歲以上每月可領取養老金,80歲以上還有高齡補貼。”云南省臨滄市臨翔區細博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付嬌代表細數村民的新實惠,“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失有所助、傷有所保,村里人心里更踏實、更溫暖。”
代表委員表示,我國已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下一步,要完善覆蓋全民、統籌城鄉、公平統一、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織密社會保障安全網。
強化精準擴面,把更多人納入保障范疇。中華慈善總會黨委書記孫達委員表示,當前,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快速發展。因此,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應針對新業態從業人員、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分類施策、精準擴面。
強化問題導向,深化社會保障制度改革。“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加快發展,人民群眾養老需求更為多樣。”河南中醫藥大學省重點實驗室主任司富春代表說,應穩步推進養老保險制度改革。
去年,我國正式啟動實施個人養老金制度,標志著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制度框架基本形成。實施3個月以來,參加人數已經達到2817萬人。“個人養老金制度的實施,有利于在基本養老保險和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基礎上,再增加一份積累,讓人民群眾退休后能再多一份收入,老年生活更有保障、更有質量。”司富春代表說。
強化便民服務,推進社保經辦數字化轉型。取消領取養老保險待遇資格集中認證,推行人臉識別認證、大數據比對認證,提供上門認證服務;僅憑一張社保卡,就可實現就醫購藥、交通出行、惠民惠農補貼發放等多種功能……近年來,社保經辦服務改革不斷向縱深推進,讓群眾辦事更方便。
付嬌代表建議,社保經辦直接面對廣大人民群眾,應充分利用互聯網、大數據等信息技術,創新服務模式,深入推進數字化轉型,努力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精細高效貼心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