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上海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魏崇輝,上海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 朱麗莎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紅色文化、紅色資源是中國共產黨人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浴血奮戰、發憤圖強、改革進取、自信自強的百年征程的歷史見證。充分挖掘寶貴的紅色歷史文化遺產,發揮其鑄魂育人的重要功能,是賡續紅色血脈的重要要求,也是“大思政課”的內在使命。
賡續紅色血脈,善用“大思政課”講好紅色故事,要做到以梳理紅色資源為內容前提、以推進文旅結合為實踐抓手、以打造融媒體矩陣為傳播方式,實現內容與形式的守正創新,推進理論與實踐的良性互動,促進品牌建設與品牌宣傳的有效結合。
梳理紅色資源,實現內容與形式的守正創新
紅色文化資源既包括有形的物質遺產,如重要機構舊址、重要事件發生地、革命文物等;也包括無形的精神遺產,如黨在重要歷史活動與歷史進程中呈現出來的先進思想與革命精神等。紅色文化資源是中國共產黨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過程中留下的豐富而珍貴的物質寶藏和精神礦產,需集中梳理和全面把握,并結合新時代豐富的技術手段,對紅色資源梳理成果進行保存并呈現,為“大思政課”提供優質教育資源。
一是利用網絡優勢集中呈現紅色資源梳理成果。“上海紅色文化資源網”設置了歷史脈絡、革命遺址、典型人物、研究探索、教育基地、紅色旅游、新聞動態等欄目,對上海紅色文化資源做了細致深入的梳理和總結。上海交通大學發揮檔案文博校史資源的育人效能,完成以八卷本校史為代表的一系列重大出版項目和工程。在“校史·檔案·文博”網站中設置了校史網、數字檔案館和文博場館等欄目。其中校史網從影像交大、口述交大、校史文萃、交大黨史、史志典籍、年鑒校志等方面對交大在革命、建設與改革歷史進程中留下的紅色印跡做了分類整理和集中展示。
二是將紅色資源轉化為“大思政課”的優質教育資源。上海交通大學文博志愿服務團隊,秉持“傳播交大歷史,弘揚大學文化”的使命和責任,在推進各文博場館的接待講解和志愿服務日常工作的同時,將志愿服務與紅色文化傳播納入思政育人體系,引領青年學子在賡續紅色血脈中傳承交大精神、踐行交大品格。曾舉辦“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傳播張永和紅色故事”主題黨日活動,就深入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深挖用好交大紅色資源、賡續紅色血脈做了學習與交流。
推進文旅結合,實現理論與實踐的良性互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會講故事、講好故事十分重要”“要高度重視思政課的實踐性,把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在文旅實踐中實現“于行走中育人”,是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守正創新的新舉措。進一步推進文旅思政和思政文旅的理論與實踐良性互動,是賡續紅色血脈,善用“大思政課”講好紅色故事的實踐抓手。
一是以紅色資源為依托,實踐文旅思政。文旅思政指依托文化資源中所蘊含的思政元素,在社會實踐中開展思想政治教育,進而實現思政育人。一方面是充分利用紅色舊址、紅色場館等線下思政課堂,打造“行走中的思政課”。上海交通大學徐匯校區的一條愛國主義文旅路線,詮釋著交大歷史傳承的愛國主義精神。另一方面要推進線上與線下相結合,開啟“網絡+思政”線上課堂,將多媒體技術、VR虛擬現實技術等與文旅思政活動相結合,實現沉浸式紅色文旅體驗。
二是以先進理論為導向,踐行思政文旅。思政文旅指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文旅活動。在學習強國APP中,上海依托紅色文化資源打造了“紅途”專區,設置了光榮之城、紅途微視、四史教育、新征程再出發、場館預約、紅途講師、海上文創等子欄目,實現紅色文化信息“一站共享”,為紅色旅游路線導航、紅色專題理論宣講信息獲取、紅色主題展覽參觀預約、紅色文創禮品購買等思政文旅實踐提供了資源聚合服務。在“圖溯上海”微信公眾號中設置了《上海紅色文化地圖(2021版)》電子地圖專區,包含了“淮海紅色之旅”“滬西文化之旅”“靜安紅色之旅”“虹口紅色之旅”“南區紅色之旅”“外灘紅色之旅”六條紅色旅游線路導覽,助力上海紅色思政文旅實踐活動的開展。
打造融媒體矩陣,促進品牌建設與品牌宣傳的有效結合
上海作為革命紅色基因的發源地,擁有中共一大會址、《新青年》編輯部舊址、龍華烈士陵園等眾多紅色文化資源。上海交通大學1925年即建立黨組織,擁有豐厚的紅色文化底蘊和鮮活的紅色育人資源。但有了優質的紅色資源,仍然需要在品牌建設和品牌宣傳上發力將“好聲音”傳出去。
一是持續優化品牌建設。品牌建設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需發揮上海交通大學優質紅色資源優勢、專業師資優勢、青年學子人才優勢進行持續優化。上海交通大學關工委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以品牌建設為引領,舉辦的“讀懂中國”系列活動入圍教育部關工委優秀作品展播。以黨團工作為引領打造的聲入人心學生理論宣講團、檔案文博管理中心文博志愿服務團、各院系特色實踐團等系列思政實踐品牌取得一定突破性成績,為帶頭講好交大故事、紅色故事邁出了堅實的步伐。
二是大力推進品牌宣傳。上海交通大學是全國首批教育融媒體試點單位之一,依托學科特色設置了多個分中心,同時做好與主流媒體、與地方融媒體建設的“共生互動”,曾策劃出品了“我們這十年”系列原創融媒體作品。支持校內媒體“走出去”,做好交大宣傳。在群眾基礎廣泛、關注度較高的社交網站和視頻平臺上設立官方賬號,同時積極鼓勵以講解校園紅色故事、展示校園紅色文化等內容的個人垂類賬號,打造傳播矩陣、提高傳播能力。
【本文系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發展中心(上海交通大學)理論研究課題“大學生網絡意識形態領域風險防范化解研究”(課題號:DFY-LL-2021015)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