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收不齊物業費,社區上報后,鎮政府協商指導;有家長希望參加親子活動,社區組織了一場家風比賽;居民出現家庭糾紛,網格員即刻上門調解……
在重慶南岸區,一套“三事分流”工作法,推出了“大事快辦、小事共辦、私事自辦”的舉措,創新推進基層社會治理。自2014年實施以來,南岸區共辦理落實大小事項6萬余件,受益者達225萬人次。
拖欠員工工資、環境臟亂差、治安糾紛多發……南岸區南坪鎮一小區物業由于經營不善,導致業主不滿,不愿繳納物業費,陷入惡性循環。
2021年12月底,原物業公司正式提出退場,小區管理進入過渡期,潛在隱患不少。在此背景下,社區立即召集業委會、社會組織及居民代表召開三方議事會進行商議,明確將此事定為“大事”,上報南坪鎮政府。
在鎮政府協商指導下,社區多次與業主代表商談,終于達成一致意見,決定由社區與南坪鎮政府共同建立專戶,運用專戶二維碼收取物業費。歷時5個月,物業費基本收齊,這給過渡期管理提供充分保障。
如今,小區環境清新干凈、居民和睦相處,小區物業已由過渡期轉變成了居民參與自治。
“依托‘三事分流’工作法實施的社區網格制度發揮了關鍵作用,一旦所屬網格發生糾紛,網格長就把事情解決,將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康德社區黨委書記李衛東告訴記者。
大事能化小,那遇到小事怎么辦?涂山鎮福民社區給出了答案:居民自治。
走進福民社區論語公園,綠蔭環繞、一步一景。居民在此散步暢談,歡聲笑語不斷。近年來,該社區充分運用“三事分流”工作法進行五社聯動,成立了一個由20個家庭組成的家長互助社,開展一系列圍繞“家庭、家風、家教”的活動,帶動越來越多的居民走出家門、走進社區,讓“陌生人”變成了“好鄰居”。
2021年10月,社區舉辦了一場“吾愛社區”親子活動,通過家長帶著孩子一起聆聽“孟母三遷”故事、書寫“家”字、在家風堂行禮等活動,實實在在讓參與活動的家庭沉浸式感受了傳統家風氛圍。
最近,南坪街道陽光社區的網格員劉阿姨接到了個棘手的家庭糾紛,來來回回調解了一個月,雙方才打開心結,和好如初。
“對于私事的處理,要把網格建在居民家門口,把矛盾解決在居民家里。”社區負責人對劉阿姨豎起大拇指,“私事交給居民自己管,社區減輕了很多負擔。”
南岸區相關負責人表示,“三事分流”進一步厘清了政府、社區和居民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的角色定位,促進了政府、社會和居民之間的良性互動,提高了群眾獲得感,我們將進一步完善工作機制,推動基層治理。
(冉進穎參與采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