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鄉風文明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要求之一,鄉土文化是鄉風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鄉土文化的培育、拓展和價值提升對于鄉村產業、生態、組織和人才等振興具有重要的引領和支撐作用。如何在鄉村振興大背景下實現鄉土文化的拓展及價值提升是當前的一項重要課題。對此,需要從理解鄉土文化的價值內涵入手,明確提升鄉土文化的重要途徑、重要抓手、動力來源,明確鄉村振興背景下鄉土文化拓展及價值提升需遵循的一般原則,將鄉土文化的拓展和價值提升置于鄉村發展的整體系統中,以全局性視角審視鄉土文化的發展,探尋多種力量共同繁榮鄉土文化。
關鍵詞:鄉村振興 鄉土文化 價值提升
【中圖分類號】G24 【文獻標識碼】A
文化是支撐和引領一個國家和民族經濟社會發展最基礎、最持久的力量。鄉土文化興則鄉村興,鄉土文化強則農民強。繁榮鄉土文化關系到鄉村振興的底色成色。鄉土文化的興盛也是農民生活實現現代化的重要標志之一。拓展和提升鄉土文化價值可以凝集鄉村發展向心力、提升農民文化素質、淳樸民俗鄉風,是提升農民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重要抓手。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大背景下,拓展和提升鄉土文化價值面臨新的挑戰與機遇。如何準確理解鄉土文化的價值內涵,把握鄉土文化拓展及價值提升的戰略重點,對促進鄉土文化繁榮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鄉村振興背景下鄉土文化的價值內涵
中國傳統社會從根源上講是一個鄉土農業社會。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根脈在農村,是以鄉土為根、以農業為脈的鄉土文化。幾千年的發展歷程中,中國形成了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鄉土文化,鄉土文化的價值在不同的時代對整個經濟社會的發展所起的作用、所發揮的功能是有所差別的,鄉土文化的價值是帶有時代烙印的。中國進入新時代,在鄉村振興背景下重新審視鄉土文化的時代價值,準確把握其價值內涵,有利于推進鄉土文化的空間拓展,實現更高層次的價值提升。
鄉土文化是鄉村文化振興的主體內容
鄉土文化是鄉村文化的主體。鄉土文化中的農學思想、耕作制度等農耕文化,石匠、刺繡、釀造等鄉村手藝,田園景觀、社會生活景觀等鄉村景觀文化,鄉俗民約、民間信仰、鄉村藝術活動等鄉村民俗習俗,遵紀守禮、勤儉持家、尊老愛幼、睦鄰友好、扶危濟困等美德,蘊含著幾千年歷史沉淀下來的優秀傳統文化基因,不僅具有維護鄉風民俗的重要作用,在新時代能夠更好滿足居民文化需求,不斷豐富群眾的精神家園。
鄉土文化是鄉村人才振興的強勁動力
鄉村人才為實現鄉村全面振興提供人力資源和持久動力。鄉土文化拓展及價值提升對于鄉村人才振興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首先,部分農村的能人巧匠、非遺傳承人本身就是鄉土文化的構成部分,具有鄉土文化內容和主體雙重屬性。其次,鄉土文化是激發農民主體作用的內生動力。作為廣大農民長期生產生活的社會場景,鄉土文化對農民群眾的思想行為的形成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1]。文化總是能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教化人,激發農民群眾在鄉村振興中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進而激活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最后,豐富的鄉土文化供給也是吸引人才留在農村的重要條件。鄉土文化的多樣性、特色性所具有的獨特魅力是吸引各類人才返鄉創業、扎根基層、服務“三農”的重要推動力。
鄉土文化是鄉村生態振興的有效途徑
鄉土文化與鄉村生態是自然交融的,鄉土文化根植于自然生態,生態文化也深深地嵌入到鄉土文化之中。鄉土文化的生態價值內涵與鄉村生態振興的理念在人與自然關系上可謂一脈相承。首先,鄉村傳統生產方式蘊含著豐富的生態理念。例如,“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思想強調尊重自然、順應天道,進而達到萬物和諧[2]。促進了中華民族的生態道德的形成,是促進鄉村生態振興的重要驅動要素。其次,農耕文化中有很多與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類似的觀點和理念。農耕文化推崇因地制宜、農牧結合、用養結合的生產理念,對于保護鄉村生物多樣性,促進鄉村自然生態環境的平衡有重要意義。
鄉土文化是鄉村產業振興的重要支撐
鄉土文化是鄉村產業振興的動力源泉。鄉村擁有豐富的文化資源,例如,美食、古宅、雕刻、戲曲等,都是潛在的文化產業,可以成為鄉村新的經濟增長點。首先,鄉村的紅色革命歷史為特色優勢產業發展提供了“紅色”動力。在已脫貧地區中有相當一部分是革命老區,具有豐富的紅色資源,紅色革命傳統、革命精神為鄉村文化產業振興提供了豐富的特色歷史內容。其次,鄉土文化有助于促進一二三產的有機融合。鄉村獨有的田園景觀、民間風俗、特色美食等文化資源轉化為產業發展的資本和優勢,延長鄉村產業鏈和供應鏈,提升鄉村產業的質量效益水平。
鄉土文化是鄉村組織振興的有力抓手
鄉村自治文化所包含的以德治村、鄉賢治村等歷史基礎和創新實踐,有助于提升鄉村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實現鄉村組織振興。首先,以村規民約為代表的鄉村自治文化有助于彰顯村民在鄉村民主自治中的主體地位。在制定與執行村規民約的過程中,村民參與鄉村治理熱情得以激發。鄉村治理共識得以凝聚。鄉村社會治理規范得以完善。其次,鄉土文化是吸引新鄉賢參與鄉村治理的重要紐帶。中國傳統社會中,鄉賢在鄉村治理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在鄉村社會治理過程中,充分發揮新鄉賢在鄉村治理中的作用,是充實鄉村治理人才后備力量的有效途徑。
鄉土文化拓展及價值提升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改革開放后,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同時,由于鄉村人口流失等原因,鄉村原有文化遭到一定程度的沖擊,人們對鄉土文化價值的認識有窄化和誤解的傾向,鄉土文化拓展及價值提升面臨重大挑戰[3]。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以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支持鄉村文化振興的政策文件,規劃了一批支持鄉村文化振興的工程項目,為發展繁榮鄉土文化提供了重要機遇。
鄉土文化拓展及價值提升面臨機遇
一是將鄉村文化振興作為鄉村振興目標之一。鄉村文化的發展關系到政治、經濟、社會和生態多層面的建設,一直受到黨中央的高度重視。從2004年起,每年的一號文件中都將鄉村文化的建設作為重要內容,并且內涵不斷深入、完善。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更是明確提出“鄉村振興,鄉風文明是保障”,同時還強調要加強對優秀鄉土文化的深入挖掘,在不斷繼承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和開發利用,對鄉土文化賦予新時代的內涵。這些政策文件的出臺體現了我國已經充分認識到振興鄉土文化在實現鄉村全面振興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過程中的重要位置,為鄉土文化拓展及價值提升提供了基礎。
二是大力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我國連續多年實施“廣播電視村村通、戶戶通”“數字圖書館”等文化惠民工程。中央財政也積極引導和支持地方落實國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指導標準和地方實施標準,推動改善基層公共文化教育設施條件、加強基層公共文化服務人才隊伍建設,安排資金專門支持戲曲進鄉村、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設備購置等項目。目前,已建成村、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超57萬個,基本實現全覆蓋,一些地方還建設有各類鄉村文化講堂,成為展示傳播新時代優秀鄉土文化的陣地。
三是強化優秀鄉村文化遺產傳承保護。2018年開始,我國設立農民豐收節,舉辦各種民俗風情展示活動。鄉村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力度加強,剪紙、染織等國家級非遺項目達1000個。傳統村落、村寨分別達6819個、1057個,大批歷史文化古村落成為網紅打卡地,知名度、經濟效益大幅提升。一些地方通過充分挖掘歷史文化、紅色文化、自然資源文化等的文化價值,以旅游業為支撐,由點及面,發展各類文創產業,拓展產品面,豐富產品線,一批以傳統工藝為支撐的村落、企業和專業合作社迅速崛起,成為鄉土文化拓展及價值提升的主陣地。
鄉土文化拓展及價值提升面臨的挑戰
一是鄉土文化傳承主體流失。在快速城鎮化過程中,鄉土文化傳承面臨諸多挑戰,相當部分的農村手工藝人、非遺傳承人有了更好的發展機會移居城市,造成傳統技藝、手藝的失傳;隨著村莊的消失,一些祠堂等傳統建筑失去了保留的基本條件;隨著人民的生活條件、居住條件逐步得到改善,傳統民居滿足不了當前人民居住的要求,有的也已被人們所摒棄;村民長久以來形成的思想觀念受到當今多元化的文化和價值理念的強力沖擊,傳統觀念逐漸淡化。
二是鄉村公共文化設施發展滯后。近年來,鄉村文化硬件設施水平雖然有了明顯改善,但從全國來看,文化基礎設施建設依然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并且有些地方文化基礎建設標準偏離實際、重建設輕管理。同時,鄉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缺少統一規劃和統籌協調,難以有效整合各類資源,存在多頭管理、重復建設等問題,進而導致鄉村文化設施供給總量不足與資源浪費問題并存,難以滿足村民對鄉村文化基礎設施的需求。
三是基層文化人才短缺。基層文化人才隊伍是向農村農民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的承擔者,這些人才的素質是影響鄉村文化建設水平的關鍵影響因素[4]。然而,當前基層文化人才供給的現狀卻不容樂觀,鄉村文化人才“招不進、留不住”成為制約鄉村文化發展和振興的“瓶頸”。由于基層辦公環境差、待遇水平低、編制少等原因,難以吸引留住人才,鄉村文化人才尤其是年輕人才短缺的現象較為嚴重。鄉村文化服務人員普遍屬于半路出家,專業素質和能力較差,難以有效促進鄉村文化的發展。
鄉村振興背景下鄉土文化拓展及價值提升需遵循的一般原則
鄉土文化在不同地域、民族間有其獨立性和獨特性,鄉土文化拓展及價值提升的內容和方式也有所差別,但是存在共性部分。筆者認為應在實踐中把握好以下原則:
堅定文化自信。堅定文化自信是鄉土文化拓展及價值提升的前提。當前,有觀點認為鄉土文化是落后的,把城市文化取代鄉土文化作為最終目標與模式。繁榮鄉土文化,必須充分認識到鄉土文化的重要性,以鄉村為主體建立新型城鄉文化觀,強調彼此的差異性、互補性與層次性,而不是沖突性與替代性。作為農業大國,農耕文化一直是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的根脈與靈魂。鄉土文化不僅承載著中國的歷史根脈和精神追求,還包含著具有普適意義的價值要素[5]。因此,要堅持文化自信,尊重優秀鄉土文化,尊重特色地域文化,尊重民族傳統,保護鄉土文化多樣性。
堅持貼近農民。堅持貼近農民是鄉土文化拓展及價值提升的基本要求。鄉土文化在幾千年的發展中逐步形成鄉土性、直觀性和季節性等特點,農民對不同鄉土文化形式和內容的接受,會有一個較長時間的理解、消化、認同的過程。鄉土文化拓展及價值提升過程中,要深入了解農民的文化需求,采取農民喜聞樂見的文化形式,豐富農民的文化生活。在鄉土文化內容的選擇上不能復雜深奧,要簡單易懂、大眾化。在時間和空間的安排上,注重農忙和農閑的分別。
堅持繼承與創新相結合。堅持繼承與創新相結合是鄉土文化拓展及價值提升的基本動力。鄉土文化具有區域性、時代性的特征,并且隨著時代的發展具有不同內涵與價值。振興鄉土文化,必須立足實際,注重鄉土文化在新時代鄉村振興語境下的精神傳承。充分挖掘鄉土文化中具有顯著民族特色和獨特價值的各種物質和精神文化遺產,結合新時代鄉村發展的特征和村民的需求,善于繼承、勇于創新,促進傳統鄉土文化在新時代繼續綻放耀眼之光。
鄉村振興背景下鄉土文化拓展及價值提升的對策建議
新形勢下,我們應在鄉村發展的整體系統中以全局性視角審視鄉土文化的發展,探尋多種力量共同繁榮鄉土文化。
鄉土文化的拓展與提升應融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我國新時代價值體系的重要核心,是中國社會思想文化與價值認同的標準。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必須堅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增強意識形態領域主導權和話語權,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因此,鄉土文化的拓展與價值提升必須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重建鄉土文化價值認同,重新解讀鄉土文化的內在精神和現代價值,在傳承鄉土文化之精華的同時,為我國鄉土文化的保護和傳承提供理性的道德約束。
鄉土文化的拓展與提升應以黨的領導為組織保障。促進鄉土文化的發展必須有黨組織作為堅強后盾。黨在文化引領等方面具有較強能力和顯著優勢。因此,必須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促進鄉土文化走向振興。一方面,基層黨組織要加強自身文化水平建設。基層黨員應當加強自身文化修養、提升文化認知水平,在牢牢把握中央相關指示精神、時代文化前進方向的基礎上,增強對本地鄉土文化的認識。另一方面,基層黨組織要樹立積極有為的做事態度,對于鄉土文化中的落后部分,應以教育引導、道義勸說等方式正面干預,加快鄉土文化的轉型升級和新陳代謝。
鄉土文化的拓展與提升應以人才培育為動力引擎。要引導和培育各類人才投身鄉土文化的發展中,為鄉土文化的拓展與提升提供智力支持。一方面要培養和聚集本地人才。充分尊重和鼓勵本地文化人才,激發他們參與鄉土文化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鄉土文化的發展和振興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二是秉持開放的態度,在本土人才“走出去”的同時學會“引進來”。對于退休返鄉的成功人士、基層干部、文化志愿者等有知識、有見識、有能力的群體,應當提供其建設鄉村的服務平臺,同時制定相關的激勵政策,讓越來越多高素質的“文化新農人”凝聚成一股新的強大力量,為鄉土文化輸入新鮮血液。
鄉土文化的拓展與提升應以農村公共文化建設為基礎前提。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有助于更好地保護和傳承鄉土文化。一方面,要提升農村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水平。隨著鄉村公共文化設施投入的不斷增長,我國已經基本建成了覆蓋所有鄉村的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然而,部分脫貧地區和中西部地區文化設施建設仍然相對落后,對這些地區應重點加強建設。另一方面,要完善鄉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確保鄉土文化建設能夠面向鄉村全體民眾,進而滿足新時代村民多元化的文化需求,提升我國鄉土文化建設水平。
鄉土文化的拓展與提升應以文化與產業融合為載體支撐。文化產業是鄉土文化發展的重要載體。因此,要在文化和產業聯動發展中推動鄉土文化的繁榮。樹立“鄉土文化+”理念,構建鄉村“大文化”產業格局,讓鄉土文化元素融入農村產業發展的全過程與全領域,大膽創造有利于鄉村發展的新業態。同時必須加強鄉土文化資源與現代消費需求的精準對接,找準鄉村自身文化特色,高度重視產品與服務質量,密切關注城鄉消費者需求的動態變化,合理運用數字化手段賦能鄉土文化產業,在傳播本土文化的同時拉動鄉村經濟增長,增加農民收入。
【本文作者為北京師范大學經濟與資源管理研究院教授;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偉大脫貧攻堅精神研究”(22ZDA091)階段性研究成果,北京師范大學經濟與資源管理研究院博士研究生莊甲坤對本文亦有貢獻】
注釋
[1]曲延春、宋格:《鄉村振興戰略下的鄉土文化傳承論析》,《理論導刊》,2019年第12期,第110—115頁。
[2][3]曹立、石以濤:《鄉村文化振興內涵及其價值探析》,《南京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年第6期,第111—118頁。
[4]宋小霞、王婷婷:《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的“根”與“魂”——鄉村文化振興的重要性分析及現狀和對策研究》,《山東社會科學》,2019年第4期,第176—181頁。
[5]黃永林、羅忻:《新中國成立70年農村文化的現代性探求及歷史經驗》,《民俗研究》,2019年第5期,第5—14+157頁。
責編:李 懿/美編:石 玉
Expanding and Enhancing the Value of Indigenous Culture in
Comprehensive Promotion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Zhang Qi
Abstract: Indigenous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moting social etiquette and civility, which is one of the general requirements for implementing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The cultivation, expansion and value enhancement of indigenous culture plays an important guiding and supporting role in the revitalization of rural industries, ecology, organization and talents. To realize the expansion and value enhancement of indigenous culture in the context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is an important task at present. To this end, it is necessary to start from understanding the value of indigenous culture, clarify the important ways, focal points, and driving forces for its enhancement, as well as the general principles to be followed for its expansion and value enhancement in the context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It is also necessary to place the expansion and value enhancement of indigenous culture in the whole system of rural development, observe the development of vernacular culture from a global perspective, and joint multiple forces to prosper indigenous culture.
Key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indigenous culture; value enhancement
聲明:本文為《國家治理》周刊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國家治理周刊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