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井下,數百米深的機電硐室內,巡檢機器人正在進行360度視頻監測、音頻采集、紅外熱成像等工作。掘進工作面,工人坐在集控室里,動動手指就能指揮機器割煤。礦井上,電子屏幕上實時顯示井下瓦斯濃度、溫濕度等數據,綜采、掘進、運輸等場景一覽無余。
這是晉能控股集團寺河煤礦的工作場景。一年多來,寺河煤礦基于華為智能礦山解決方案與智能化應用,不斷提高調配管理水平、生產效率及礦井安全性。
“利用云計算、人工智能、5G、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華為孵化創新場景方案,解決礦山安全生產中遇到的難題。”華為高級副總裁鄒志磊說。
實現設備互聯,改善工作環境
數字基礎設施薄弱,生產設備無法互聯互通,是煤礦進行數字化、智能化改造面臨的第一道難題。
華為相關部門與國家能源集團聯合30多個伙伴單位,開發出了基于鴻蒙的礦鴻操作系統。它實現了數據融合、共享和智能化應用,目前已應用于神東13個煤礦和1個洗煤廠。其中,在烏蘭木倫全礦部署,穩定運行超過一年,涵蓋無人巡檢等多種創新應用場景。國能神東副總經理賀海濤介紹,國能神東和華為不斷探索,展現了礦鴻在礦山裝備工業控制領域的價值,為礦山行業的智能化打下操作系統底座。
智能化改造,也實現了煤礦從“專崗專技專人”向“無人值守、機器巡檢”的轉變。在陜煤集團紅柳林礦業的智能化選煤廠,控制室的“數字礦工”只需輕點鼠標,巡檢機器人便會沿著預定軌道行進。95后的王磊是陜煤紅柳林“數字礦工”中的一員。“以前我是掘進隊的,機器開動時,噪聲巨大,煤灰鋪天蓋地,工作環境十分惡劣。”王磊說。
拓展應用場景,服務更多行業
2021年以來,陜煤紅柳林攜手華為將智能礦山整體架構與煤炭生產全流程結合,建成覆蓋智能綜采、智能掘進、智能輔運、智能主煤流、智能選洗等多個場景的應用,實現業務系統融合聯動。“現在坐在明亮的駕駛艙中,我就能指揮井下的‘鋼鐵巨獸’。”王磊在監視大屏前按下“一鍵啟動”按鈕,井下的采煤機開始運轉,監控畫面中“烏金”順著運輸膠帶滾滾涌出。
煤礦智能化的成功經驗,還復制應用于越來越多的非煤礦山領域。山東黃金集團建設金屬礦山大數據平臺,通過華為云應用與數據集成平臺收集各系統數據,依托智能數據湖平臺對數據進行管理,實現數據管理規范化、制度化和資產化。金川集團、紫金礦業、寶武集團、鞍本、五礦等金屬礦企也與華為在智能化轉型方面開展不同程度合作。
中國礦山智能化的成功經驗也正走向海外。去年5月,在南非舉辦的數字礦業峰會上,華為宣布將聯合160多個解決方案合作伙伴和60多個設備伙伴邁向國際市場。
“我們將以更開放的平臺,廣泛聯合生態伙伴和科研院所,共同服務礦山智能化建設,進一步釋放智能礦山工業互聯網在行業的價值。”鄒志磊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