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在完成這一歷史使命進程中的偉大創造;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新時代新征程,要使這條路越走越寬廣,就必須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立場,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堅持把黨的二十大作出的戰略部署落到實處。
【關鍵詞】中國式現代化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黨的二十大
【中圖分類號】D6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23.01.001
牛先鋒,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導。研究方向為歷史唯物主義與當代中國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主要著作有《在實踐中前行的社會主義》《小康文化論》等。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莊嚴宣布:“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1]黨的二十大報告不僅向全黨和全國人民發出了宣言書、動員令,還詳細闡釋了中國式現代化的特征、本質要求、基本原則和重大戰略措施,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行動指南。
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
在探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中國人民順應歷史潮流選擇了現代化道路。中國共產黨面向中國、面向世界、面向時代,在總結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深化了對現代化建設規律的認識,開辟了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堅定而自信地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人類在經歷了漫長的傳統社會之后,16~17世紀,歐洲社會發生了一系列變革,文藝復興,新大陸的發現,環球航行,宗教改革,封建制度解體與民族國家的形成,手工業的發展,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萌芽,等等。這些變革使人們普遍感受到一個不同于傳統社會的新時代,即現代(modern)社會的到來。18世紀中后期,第一次工業革命在英國興起,隨后在歐洲社會擴展開來,機器工業、現代工廠制度成為此時現代化的主要內容,它標志著一個不同于農業文明的新文明形態,即工業文明的出現。人們把現代化等同于工業化,正是基于對這一輪現代化的認知。20世紀中期以來,信息技術、生命科學、新能源、新材料技術等迅猛發展,如今,網絡技術、大數據、數字經濟、經濟全球化、大眾傳播等成為現代化的重要標識?,F代化的本來含義是指由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的轉變,它起源于西方,萌生和發展于資本主義生產關系之中,但它本身不具有階級性,是生產力推動下的經濟社會發展進步的過程,有其時間起點而沒有時間下限。任何一個民族,要走出傳統、走向現代,都要經歷一個現代化的歷程,中華民族同樣如此。
中國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的轉變,是在西方列強入侵的特定歷史條件下發生的。這決定了中國現代化的復雜性和艱難性,它不僅僅是發展經濟、實現現代化的單一問題,同時,還必然伴隨著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政治任務,而且在一定時期內完成政治任務甚至優先于解決經濟上的現代化問題,因為只有完成政治任務,才能掃除現代化發展道路上的障礙。因此,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然包括雙重歷史任務:一個是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國,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也就是解決“站起來”的問題;另一個是進行現代化建設,實現人民富裕、國家富強,解決“富起來”“強起來”的問題。這是中國實現現代化的理論邏輯。
中國實現現代化的歷史邏輯,也是這樣展開的。中華民族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以自己的勤勞智慧在中華大地上創造出了燦爛的文明,光照華夏、榮耀世界。但是近代以來,在西方列強的槍炮威逼、野蠻蹂躪之下,中華民族一步一步地淪為了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蒙難、人民蒙辱、文明蒙塵。自此,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成為了每一個有責任感、榮譽感、使命感的中華兒女的共同夢想。
在追求民族復興夢想的征程中,中國人民一直在奮勇抗爭。在中華大地上曾發生過太平天國農民起義,掀起過洋務運動,進行過變法圖存,發動過辛亥革命。這些探索百般艱辛、萬般曲折,雖然沒有找到民族復興的出路,但讓中國人逐漸明白一個道理,即天朝上國的自大心態、封閉僵化的老路已經走進了死胡同,必須睜眼看世界,發展工業文明,走現代化道路,中華民族才有出路。
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以來,在推進現代化過程中創造性地解決了兩個重大理論問題。一是關于現代化道路的性質問題。在中國共產黨成立前夕,西方資本主義對我國的掠奪、特別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對人類造成的災難,讓中國社會對西方資本主義的現代化道路產生了質疑。十月革命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使中國人看到了一種不同于資本主義制度的新文明。中國共產黨誕生之后,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創造性地提出中國革命分兩步走、前途是社會主義的思想;新中國成立之后、特別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確立以來,堅持現代化道路的社會主義方向就明確下來,強調中國的現代化是社會主義現代化,而不是其他任何性質的現代化,這就從理論上否定了只有資本主義現代化的思維。二是關于現代化的模式問題。新中國成立之后,中國搞社會主義現代化尚未有經驗可資借鑒,主要是“以俄為師”照搬蘇聯模式,也出現過“全盤西化”的聲音,我們黨在總結歷史經驗的基礎上逐步認識到現代化必須立足各國實際,由于各國國情不同,必然存在不同的模式選擇。理論上的清醒認知打開了思想解放的閘門,解開了現代化實踐的束縛,同時也為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提供了指引。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在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長期探索和實踐基礎上,經過十八大以來在理論和實踐上的創新突破,我們黨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2]中國式現代化有其鮮明的特色,它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是: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高質量發展,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深化改革開放,堅持發揚斗爭精神。黨的二十大報告對中國式現代化的特征、本質要求、堅持原則、戰略安排、戰略措施等問題的深刻論述,從整體上建構起了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框架。這一理論既符合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理論邏輯,也符合近代以來中國歷史發展的邏輯,進一步深化了我們黨對“三大規律”的認識,極大增強了全黨和全國人民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信心和決心。
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
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團結和帶領全國人民在探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過程中的偉大創造,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式現代化藍圖的描繪者、道路的開辟者、力量的凝聚者,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上,必須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
中國共產黨人對現代化的認識有一個隨著實踐發展不斷由淺入深、由不全面到全面的過程。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雖然我們黨還不可能從整體上把握現代化建設的問題,但是已經清醒地認識到,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需要穩步地把我國由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工業國,必須建立自己的工業體系,黨的七屆二中全會提出了實現工業化的目標。
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我們黨曾設想用10到15年時間,把我國由農業國變為工業國,并把工業化作為“一化三改造”的首要目標確立下來。1954年召開的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我們黨首次提出了以“工業、農業、交通運輸業和國防”為主要內容的現代化奮斗目標。1964年召開的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國防和現代科學技術”作為四個現代化的內容明確下來,并提出了實現四個現代化要分兩步走,第一步,用15年的時間建成一個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實現農業機械化,第二步,到20世紀末全面實現四個現代化。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對現代化的認識逐步深入。鄧小平同志曾經把“四個現代化”表述為“中國式的四個現代化”“小康之家”“中國式現代化”。1982年黨的十二大時,鄧小平同志對中國式現代化的思考更加深入,他指出:“我們的現代化建設必須從中國實際出發。無論是革命還是建設,都要注意學習和借鑒外國經驗。但是,照抄照搬別國經驗、別國模式,從來不能得到成功。這方面我們有過不少教訓。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是我們總結長期歷史經驗得出的基本結論。”[3]這是我們黨第一次用“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來表達中國現代化建設道路。此后,我們黨逐步形成了現代化“三步走”戰略,規劃到21世紀中期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現代化國家。1989年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后,以江澤民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根據新的發展形勢,對現代化建設進程作出了新的戰略安排,提出到2010年國民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一番、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2050年基本實現現代化的“新三步走”戰略。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堅持“新三步走”戰略,從中國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相協調的角度出發,把現代化建設的目標豐富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使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布局由“三位一體”提升為“四位一體”。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理論上守正創新、實踐中砥礪前行,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順利完成黨的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在深刻總結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提出關于中國式現代化的新理念、新思想、新目標,作出了一系列戰略安排,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
歷史充分證明,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開創者,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領航人、主心骨。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上,要形成團結奮斗的強大凝聚力、發展自信心,集聚起萬眾一心、勇毅前行的磅礴力量,就必須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
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立場
中國式現代化是引領中國社會由傳統走向現代的一場千年未有之大變革,不僅要變革社會生產方式、生活方式,而且也要使人的思維方式、行為方式適應現代的發展變化,使人本身成為現代的人。因此,中國式現代化一刻也離不開人民,其出發點和落腳點都在人民,離開了人民,中國式現代化就喪失了價值,甚至中國式現代化亦不復存在。
首先,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人民探索出來的一條道路。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不僅是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在創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同時,也形成了符合自身發展實際的制度,開辟了通向未來的道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愿望,對現代化的追求與探索更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自覺實踐。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是中國人民在抵御外敵入侵、雪洗殖民恥辱的抗爭中,在改變一窮二白面貌、建設新中國的奮斗中,在立志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復興與弘揚中華文明之氣魄的改革開放實踐中探索、拓展開來的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符合人民意愿、符合人類文明發展趨勢的現代化道路。離開了人民的犧牲、奮斗、探索、創造,就不可能有中國式現代化。
其次,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既是人民的愿望,也是黨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人民的愿望與黨的奮斗目標是高度一致的。中國共產黨來自于人民、扎根于人民、服務于人民,沒有自身特殊的利益,也不能有自身的特殊利益,而是中國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實代表。同時,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與普通群眾相比,想得更深刻一些、看得更長遠一些、做得更領先一些,具有更多的先進性。因此,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能夠起到領導和表率作用。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既是全體中華兒女的期盼,也是黨為之奮斗的目標,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堅持黨的領導與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在價值追求上是高度一致的。
再者,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要做到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立場,一是要牢固樹立人民群眾在現代化建設中的主體地位,依靠人民群眾創造歷史偉業。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億萬中國人民共同的事業,要尊重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發揮人民群眾的聰明才智,喚起人民群眾的創造熱情,調動和激發人民群眾投身于現代化建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二是要堅持把實現好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現代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著力維護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堅決防止兩極分化,不斷增進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三是要不斷推進人的全面發展,現代化的本質是人的現代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不斷厚植現代化的物質基礎,夯實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質條件,同時要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傳承中華文明,促進物的全面豐富和人的全面發展。
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堅持正確的道路與方向
黨的二十大報告科學地揭示了中國式現代化的特征和本質要求,指明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正確方向。
首先,中國式現代化要堅定不移地沿著社會主義方向前進。馬克思主義創立于資本主義大工業時代,其批判的對象就是資本推動下現代化過程中暴露出的弊端,在批判的基礎之上建立起了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大廈,指明了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的歷史趨勢。資本作為生產要素,對推動生產力進步、創造物質財富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是,資本具有逐利性,在資本主義生產關系中,由資本自發力量驅動的現代化,必然導致經濟發展失序、社會公平正義喪失、兩極分化等現象的出現。中國式現代化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社會主義就是要消滅一切不平等現象,消滅使人受奴役、被壓迫、被蔑視的一切關系。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共同貧窮或者只有少數人富裕而大多數人貧窮,不是社會主義,兩極分化更不是社會主義。中國式現代化就是要堅持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維護人民在國家中的主體地位,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發揚全過程人民民主,激發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協調推進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增進全體中國人民的福祉,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其次,中國式現代化要堅定不移地走符合自身實際的道路。中國式現代化具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工業化、信息化、城市化、社會化、市場化、法治化、人的現代化等都是其基本內容,與世界現代化發展的方向高度一致,始終站在人類進步的一邊。但是,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在五千多年中華文明歷史土壤中成長起來的現代化,是在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長期探索和實踐基礎上、經過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理論和實踐上的創新拓展開來的現代化,這些因素決定了中國式現代化必然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現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現代化標準。我們推進的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必須堅持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堅持把國家和民族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把中國發展進步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4]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由之路。
再次,中國式現代化要堅定不移地走和平發展道路。一些國家的現代化走的是戰爭掠奪、殖民統治的道路,充滿了血腥罪惡,給廣大發展中國家人民帶來了深重苦難。中華民族深知被殖民統治的痛苦與恥辱,堅持同世界各國互利共贏,堅定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終根據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決定自己的立場和政策,維護國際關系基本準則,維護國際公平正義,堅決反對一切形式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反對冷戰思維,反對干涉別國內政,反對搞雙重標準。中國式現代化走的是和平發展道路,在堅定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中謀求自身發展,又以自身的發展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中國式現代化弘揚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致力于擴大同各國利益的匯合點,倡導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真誠呼吁世界各國人民相知相親,共同應對各種全球性挑戰。
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堅持黨的二十大作出的戰略部署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戰略問題是一個政黨、一個國家的根本性問題。戰略上判斷得準確,戰略上謀劃得科學,戰略上贏得主動,黨和人民事業就大有希望。”[5]黨的二十大從戰略高度確立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指導思想,明確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戰略原則,作出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戰略安排,部署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戰略措施,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行動指南。
中國式現代化堅持科學的指導思想。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基本路線、基本方略,統攬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明確“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緊緊圍繞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推進各項工作,不斷豐富和發展人類文明新形態。
中國式現代化遵循的戰略原則。中國共產黨是世界上最大的政黨,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確?,F代化的正確方向;中國式現代化必須腳踏中華大地,傳承中華文明,面向中國問題,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式現代化是全國各族人民的、社會主義性質的現代化,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中國式現代化既要不斷破除不合時宜的體制機制障礙,也要積極吸收和借鑒世界各國現代化發展的新成果,必須堅持深化改革開放;中國式現代化是在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發生根本變化、國際環境復雜多變的形勢下進行的,前進道路上一定會遇到許多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困難與挑戰,必須知難而進、迎難而上,統籌發展和安全,堅持發揚斗爭精神。
中國式現代化分兩步走的戰略安排。立足于我國已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完成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這一基點,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總的戰略安排是分兩步走:從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從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6]。未來五年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局起步的關鍵時期。
中國式現代化的戰略措施。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必須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必須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的人才支撐。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應有之義,必須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當家作主。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要在法治軌道上進行,必須堅持全面依法治國,推進法治中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內容,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增進民生福祉,提升人民生活品質。大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發展的基本條件,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必須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國家安全是民族復興的根基,社會穩定是國家強盛的前提,必須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堅決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把人民軍隊建成世界一流軍隊,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戰略要求,必須實現建軍一百年奮斗目標,開創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新局面。祖國統一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必須堅持和完善“一國兩制”,推進祖國統一。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需要有一個和平的外部環境,必須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在黨,必須堅定不移全面從嚴治黨,深入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
注釋
[1][2][6]《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日報》,2022年10月26日,第1~5版。
[3]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重要文獻選讀》(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466頁。
[4]《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嶄新篇章》,《人民日報》,2022年7月28日,第1版。
[5]《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年,第31頁。
責 編/包 鈺(見習)
Promoting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with Chinese Modernization
Niu Xianfeng
Abstract: It is the historical mission of the CPC to achieve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 is the great innovation of the CPC in leading the nation to accomplish this historical mission;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 is the way to comprehensively promote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In the new era with a new journey, to make this road wider, we must adhere to and strengthen the overall leadership of the CPC, adhere to the people-centered value orientation, adhere to the correct political direction, and adhere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trategic plans made at the 20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Keywords: Chinese modernization,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the 20th CPC National Cong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