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建設不僅要塑形,更要鑄魂;不僅要“富口袋”,更要“富腦袋”
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是一項長期任務、系統工程,必須穩扎穩打、久久為功,一件接著一件辦、一年接著一年干
過去,村內雞鴨遍地走,草堆、糞堆隨處可見,環境臟亂差;如今,道路干凈整潔,家家戶戶都有一個規整的小菜園,畜禽也都是圈養。走進云南省宣威市東山鎮三樂村,一幅山清水秀、村美人和的畫卷映入眼簾。當地因地制宜推進農村綠化、美化工程,還依托村規民約、評比等村民自治辦法,讓村民主動參與和美鄉村建設。小村莊折射大變化。生態美起來,環境靚起來,鄉韻濃起來,一個個山清水秀、文明和諧、宜居宜業、欣欣向榮的美麗村莊正漸次出現在中國大地上,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目標不斷實現。
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我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既要建設繁華的城市,也要建設繁榮的農村;既要理順“城”這一邊,更要顧好“鄉”這一頭。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明確“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在前不久舉行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農村現代化是建設農業強國的內在要求和必要條件,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是農業強國的應有之義。”
鄉村發展是歷史命題,也是時代課題。黨的十八大以來,從打贏脫貧攻堅戰,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十年接續奮斗,神州大地上演山鄉巨變。也要看到,與快速推進的工業化、城鎮化相比,農業農村發展步伐還跟不上,城鄉發展不平衡、鄉村發展不充分仍是社會主要矛盾的集中體現。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沒有農業農村現代化,就沒有整個國家現代化。”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不能把農村落下、不能讓農民掉隊。未來,即便是城鎮化率達到70%以上,也還將有數億人生活在農村。我們要一體推進農業現代化和農村現代化,堅持不懈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持續提高農村生活質量、縮小城鄉發展差距,把廣袤鄉村建設成為廣大農民樂享現代生活的幸福家園。
深入推進廁所革命,農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普及自來水,解決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建好農村路,讓農村地區“人暢其行、貨暢其流”;改善農村醫療條件,逐步實現“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縣”……近年來,各地區各部門聚焦農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持續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鄉村面貌煥然一新。同時,我國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還不健全,部分領域還存在一些突出短板和薄弱環節,與農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相比還有不小差距。著眼未來,要瞄準“農村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的目標,組織實施好鄉村建設行動,特別是要加快防疫、養老、教育、醫療等方面的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提高鄉村基礎設施完備度、公共服務便利度、人居環境舒適度,讓農民就地過上現代文明生活。
鄉村建設不僅要塑形,更要鑄魂;不僅要“富口袋”,更要“富腦袋”。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需要在加強“硬件”建設的同時,更加注重在滋潤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的“軟件”上下功夫。安徽鳳陽縣小崗村成立“美德銀行”,為村民發放善行美德積分“存折”,推進移風易俗;江蘇宿遷市宿城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根據群眾需求制定清單,組織志愿者“按單下菜”,為鄉親們送去文化“大餐”;湖南江華瑤族自治縣探索推行“鄉村振興月例會”,引導群眾把“村里事”當成“自己事”,讓大家真正成為鄉村振興主體……各地通過創新實踐,幫助越來越多農民群眾改了舊習慣、提了精氣神,推動鄉村善治水平顯著提升。這啟示我們,要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在實現“物”的現代化的同時,實現“人”的現代化、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推動鄉村實現由表及里、形神兼備的全面提升。
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意義重大,任務艱巨。從基礎設施基本完備,到公共服務普惠可及;從廣大農民富裕富足,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從治理有序充滿活力,到優秀傳統文化繁榮發展……其目標任務是全方位、多層次的,涉及農村生產生活生態各個方面。這也意味著,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是一項長期任務、系統工程,必須穩扎穩打、久久為功,一件接著一件辦、一年接著一年干,不可一蹴而就、急于求成。與此同時,我國農村地域遼闊,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要立足資源稟賦,因地制宜、分類推進,打造各具特色的現代版“富春山居圖”。鄉村建設為農民而建,尊重農民意愿、體現農民需求,才能真正把好事辦好、實事辦實,讓農民群眾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中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農村是一片大有可為的土地,蘊藏著勃勃生機,孕育著無限希望。新時代催人奮進,新征程重任在肩。咬定青山不放松,矢志奮斗、苦干實干,采取更有力的舉措,匯聚更強大的力量,努力繪就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新畫卷,我們一定能讓希望的田野充滿活力,讓廣大農民過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