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對外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王蘊
在近日舉行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束玨婷表示,目前正值“兩節”消費旺季,隨著疫情防控措施不斷優化,正常生產生活秩序和線下消費場景加快恢復,居民消費熱情正在回歸。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增強消費能力,改善消費條件,創新消費場景。”居民消費的穩定增長是經濟穩定增長和社會穩定發展的重要內容。新形勢下,我們要準確判斷消費發展變化的新趨勢,在做好基本消費保障的基礎上,積極發掘新的消費增長點,支持形成消費增長新模式。
準確把握消費對經濟循環的牽引帶動作用
消費牽引帶動經濟循環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消費持續升級能夠牽引供給提質增效,促進供需更好匹配。消費是生產的最終目的和動力,對供給創新升級具有引領性作用。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驅動消費升級的根本因素。按照消費升級需求促進產業發展、產品升級,以制度創新、技術創新和產品創新培育形成新供給、滿足創造新消費,能夠形成消費引領生產、激勵創新、繁榮經濟、改善民生的良性循環機制,構建消費升級、有效投資、創新驅動與經濟轉型有機結合的發展路徑,實現更有質量和效益的發展。
二是消費可持續增長能夠有效促進經濟循環暢通。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必然要求不斷增強國內市場對經濟循環的主導作用。有效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的消費可持續增長是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重要支撐。我國消費市場增長空間大、發展持續性強,能夠牽引國內外經濟資源以國內消費需求為導向進行優化配置,促進形成完整內需體系,實現以“中國消費”為中心的國內外經濟循環暢通。
三是消費高質量增長能夠增強對經濟增長的持久拉動力。我國經濟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需求結構發生了根本性變化。消費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拉動力量,消費驅動型增長模式已經形成。更高效率、更可持續的消費高質量增長是我國發揮市場資源優勢、增強經濟內生增長動力和與時俱進提升經濟發展實力的重要基礎。
聚焦重點、瞄準難點、把握亮點,綜合施策促進消費穩增長
一是短期應加力提振消費信心、穩定消費預期。當前應把穩住消費恢復性增長勢頭放在首要位置。要加力提振消費信心,尤其是提振消費能力增長信心,只有讓消費者有穩定的就業預期和收入增長預期,消費才能有“底氣”。進一步落實落細已經出臺的各項穩就業、增收入的政策,及時幫扶失業人員、需納入低保的對象和臨時遇困人員等,在保障和救助上應保盡保、應兜盡兜,保障好困難群眾基本生活,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對困難人員發放消費補貼。拓寬市場化就業渠道,通過穩崗補貼、創業貸款、稅費減免等措施鼓勵企業吸納就業。增加高校畢業生實習機會和崗位,提升畢業生的工作技能。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轉變就業觀念,到中小企業和基層鍛煉。
二是進一步完善為市場主體紓困的相關措施,確保及時、有效到位。各地應結合實際情況完善已經實施的階段性減免市場主體房屋租金的政策。針對實際承租人為小微企業但簽訂承租協議的可能為分公司的連鎖服務企業的情況,應將其納入減免租金優惠對象,可以在減免期限上與一般小微企業予以區別;針對服務企業承租房屋的業主既有國有的,也有國有控股等具體情況,可適時進一步擴大政策覆蓋范圍。鼓勵和引導地方以階段性租金補貼的形式為提供生活性服務的市場主體降低運營成本。
三是深化放管服改革,鼓勵及時響應需求的供給創新。加快落實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相關改革和舉措,強化市場基礎制度規則統一。引導優化促進線上線下消費有機融合的監管政策,在消費的便利性和可及性上真正實現線上線下“無縫銜接”。調整優化商業、文化、旅游、體育、交通等消費跨界融合發展的監管政策體系,在嚴守安全底線前提下探索創新監管模式。
四是著力打通堵點、連接斷點,暢通消費渠道。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努力保障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安全可靠。應加快推進在大中城市科學規劃建設一批集倉儲、分揀、加工、包裝等功能于一體的城郊大倉基地,保障應急情況下消費品流通不斷不亂。加快建立完善縣鄉村協調發展的生活服務網絡,推動冷鏈物流服務網絡向田間地頭延伸。鼓勵品牌連鎖流通企業布局農村市場,促進縣鄉商業網絡連鎖化,實現農村流通基礎設施升級。
五是積極營造促進國貨消費的良好環境,推動國內供需高質量匹配。積極為國貨消費創造條件,謀劃覆蓋生產、流通和消費的系統性政策。鼓勵消費品行業發展個性定制、規模定制,在汽車、紡織服裝、消費類電子、家用電器、食品、化妝品等領域,培育一批高端品牌。廣泛開展國貨品牌宣傳活動,引導線下零售實體和線上平臺為塑造國內品牌形象提供廣告渠道資源支持。支持國貨進入免稅零售市場,鼓勵免稅店增售國產品牌。依托中國品牌日系列活動和中國農民豐收節、全國消費促進月等,鼓勵和支持線上線下零售平臺與機構,組織開展“國潮國貨”消費月、消費季等市場推介和促銷活動,提高消費者“熱愛國貨”的品牌認同,營造品牌消費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