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現代化產業體系是注重發揮實體經濟重要作用、實現科技創新、現代金融和人力資本協同作用的產業體系,是充分利用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物質技術成果的產業體系,也是實現產業融合、綠色低碳、開放共享的產業體系。新征程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要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著力提升制造業競爭力;進一步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謀劃發展未來產業;構建優質高效的服務業發展新體系,推動現代服務業同先進制造業、現代農業深度融合;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賦能現代化產業體系等。
【關鍵詞】現代化產業體系 實體經濟 高質量發展
【中圖分類號】F062.9 【文獻標識碼】A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現代化產業體系是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內容。新征程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是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對于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順利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我國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基本特征
第一,注重實體經濟重要作用的產業體系。產業體系是實體經濟的基本支撐。實體經濟是一個國家發展的根基,特別是對我們這樣一個發展中大國,發展實體經濟意義更為巨大。以美國為代表的一些發達國家,由于虛擬經濟過度發展成為引發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重要誘因。戰后一些拉美發展中國家也因為在實體經濟特別是制造業發展方面有所忽視和弱化,制造業比重過低,從而導致經濟長期徘徊不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要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大力發展制造業,夯實國民經濟發展根基,構建以實體經濟為主導的產業體系。
第二,實現主要生產要素協同作用的產業體系。科技創新是驅動現代經濟增長的根本要素,是優化產業結構、提升產業競爭力的根本力量。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要以科技創新作為根本動力引擎,驅動和引領我國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建設和發展。金融是經濟有機體的血液,現代金融是促進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要充分發揮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功能,有效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和競爭力提升。發展我國現代化產業體系,要充分發揮我國人力資源豐富的優勢。我國現代化產業體系需實現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通過要素協同產生新的生產力。在協同配置、應用各種生產要素,特別是科技創新、現代金融和人力資本等高端生產要素的過程中,緊緊圍繞發展壯大實體經濟這個根本,提升我國實體經濟發展水平,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切實矯正將過多的資源要素流向虛擬經濟、導致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失衡的現象,保持制造業的一定比重。
第三,充分利用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的物質技術成果的產業體系。歷史上的每一次產業革命都通過主導性技術的突破性發展及應用,引發產業的深刻變革。第四次工業革命的主要特征是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一方面用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實現數字產業化過程;另一方面,通過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技術發展新的產業、業態和模式。數據成為產業發展的基本生產要素,消費互聯網、工業互聯網成為產業運行的基本載體和支撐,智能成為產業發展的基本方向,數智化成為我國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基本特征,特別是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突破,我國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智能化特征越來越明顯。
第四,實現產業深度融合的產業體系。在現代技術創新推動下,產業融合成為產業發展演進的重要趨勢,也構成我國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基本特征。我國產業融合主要表現出以下三種基本形態:一是制造業與生產性服務業的融合。商務、金融、物流、科技服務、信息服務等附加值較高的生產性服務業與制造業實現互動、融合;二是制造業與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的融合。通過這種融合,實現制造業與互聯網的融合,催生新技術、帶來新產品、形成新模式、發展新業態;三是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新技術與傳統產業的融合。主要表現為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新技術對傳統產業的改造升級,并逐漸實現融合發展。
第五,綠色低碳型產業體系。綠色轉型是我國產業體系轉型升級的重要內容,也是我國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基本成色。按照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的要求,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加快建立綠色生產和消費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導向,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構建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進一步壯大節能環保產業、清潔生產產業、清潔能源產業。借助于互聯網等信息技術,通過構建循環經濟體系,實現廠房集約化、原料無害化、生產潔凈化、廢物資源化、能源低碳化。打造綠色制造產業鏈,實現從采購、生產到營銷、回收等全供應鏈環節的節能降耗。進而打造綠色低碳產業體系,有力支撐經濟高質量發展。通過發展低碳化現代化產業體系,為實現我國“雙碳”目標,提供強有力的產業支持。
第六,開放、共享型產業體系。近年來,盡管經濟全球化進程受挫,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收縮態勢明顯,加上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導致全球產業分工受阻和國際產業鏈供應鏈出現一定程度的斷裂現象。但我國現代化產業體系的發展要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的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戰略部署,統籌發展與安全,在構建以支撐內循環為主體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同時,進一步擴大產業體系的開放性,通過“引進來”與“走出去”兩種方式,有效聚集全球高端資源、要素,推動我國產業轉型升級;繼續深度嵌入全球產業分工體系,通過國際技術、產業創新合作,實現產業國際價值鏈地位的提升,進一步提高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新征程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意義
第一,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內容。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黨中央從黨和國家事業全局出發,著眼于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順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新要求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只有形成現代化經濟體系,我國才能更好地順應現代化發展潮流和贏得國際競爭主動,也才能為其他領域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現代化經濟體系,是由社會經濟活動各個環節、各個層面、各個領域的相互關系和內在聯系構成的一個有機整體。”其中,現代化產業體系是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內容和支撐。形成高水平現代化經濟體系,要建設創新引領、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實現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真正使科技創新在實體經濟發展中的貢獻份額不斷提高,現代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不斷增強,人力資源支撐實體經濟發展的作用不斷優化。發展現代化產業體系為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提供強有力動力。
第二,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撐。經過多年發展,目前我國產業基礎和體系已經初步具備為內循環的形成提供強有力的產業支撐。我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大國,經濟結構復雜,經濟空間廣闊,回旋余地較大,有利于更好發揮規模經濟效應和集聚經濟效應,有利于打造具有梯次性、互補性、協同性的產業體系。從國民經濟運行角度說,要構建新發展格局,從根本上說就是要實現經濟循環流轉和產業關聯暢通,這種產業關聯暢通既包括區域層面的,也包括產業相互之間的,而區域層面的產業關聯暢通有賴于形成科學合理的區域產業體系;產業層面的關聯暢通則是要形成以融合、協同為主要特征的現代化產業體系,這個過程也是產業轉型升級的過程。通過這一個過程,從根本上提升我國供給體系的效率和競爭力,解決各類“卡脖子”和瓶頸問題,從而實現國民經濟的有效暢通和循環。我國只有加快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實現技術自立自強,發展更高水平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增強產業乃至整個經濟的自主性、柔韌性、抗風險性和可持續性,才能更有效地提升外循環發展水平,更好參與國際經濟競爭,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第三,現代化產業體系是主動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有效應對新一輪國際產業競爭的戰略選擇。伴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的不斷推進,世界產業分工格局正處于深刻變革與調整之中。一方面,以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迅速發展和廣泛應用為標志的新一輪科技革命正孕育新的重大突破,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產業發展的各個領域的技術呈現深度融合態勢,正在引發現有產業體系的深刻變革,這對我國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另一方面,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大力推進“再工業化”戰略,促進“制造業回歸”,許多發展中國家也發揮自身優勢競相加快推進本國工業化進程,我國產業發展面臨高端回流和中低端分流的“雙向擠壓”局面。新的而國際產業發展環境和競爭態勢,要求我國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發展現代化產業體系,塑造產業競爭新優勢,提升我國產業國際競爭力。
第四,現代化產業體系是有效應對各種風險、統籌安全與發展的基本支撐。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與此同時,逆全球化思潮抬頭,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明顯上升,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全球性問題加劇,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我國改革發展穩定面臨不少深層次矛盾,來自外部的打壓遏制隨時可能升級。我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各種“黑天鵝”“灰犀牛”事件隨時可能發生。統籌安全與發展,有效應對和化解各種風險。
第五,現代化產業體系是實現高質量發展和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重大舉措。在新發展階段,我國要素比較優勢和資源環境的約束條件等都發生了重大的趨勢性變化,傳統產業發展動力難以支撐高質量發展,要通過發展現代產業新體系積蓄形成新的產業發展動力和產業競爭優勢,實現質量變革、動力變革、效率變革,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支撐。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是全國人民共同的向往和追求。我國只有建立現代化產業體系,才能加快新舊動力轉換,更充分地釋放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蘊含的能量,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新征程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對策
第一,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著力提升制造業競爭力。制造業是實體經濟的主體,也是我國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核心內容,發展先進制造業是發展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中之重。在新發展階段,發展先進制造業,要圍繞自主可控、安全高效要求,加快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保持制造業比重基本穩定,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和重大技術裝備攻關工程,支持專精特新企業發展,提升制造業核心競爭力,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一是促進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智能制造,推進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建設智能制造示范工廠,完善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在推進制造業綠色化發展方面,要進一步發展綠色制造。培育發展先進制造業集群。二是大力加強對傳統制造業改造提升。進一步加大對傳統產業的技術改造,鼓勵企業應用先進適用技術、加強設備更新和新產品規模化應用。進一步降低制造業成本。三是促進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發展服務型制造等新模式,提升產業體系整體競爭力。
第二,進一步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謀劃發展未來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指以重大技術突破和重大發展需求為基礎,對經濟社會全局和長遠發展具有重大引領帶動作用,成長潛力巨大的產業。這類產業的一個重要特點是新興科技和新興產業的深度融合,既代表著科技創新方向,又代表著產業升級和發展方向,具有較高的市場競爭力和產業帶動能力。在新一輪全球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過程中,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有利于搶占未來產業發展先機、提升我國產業體系整體競爭力。應著力構建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綠色環保等一批新的增長引擎。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趨勢,在類腦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術、未來網絡、深海空天開發、氫能與儲能等前沿科技和產業變革領域,謀劃發展一批具有廣闊發展前景的未來產業。通過推動對前沿科技的深入探索和交叉融合創新,特別是加快對顛覆性技術的創新突破,促進未來產業快速發展。另外,進一步鞏固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等優勢產業領先地位,在關系安全發展的領域要加快補齊短板,提升戰略性資源供應保障能力。
第三,推動現代服務業同先進制造業、現代農業深度融合。近年來,我國產業融合發展的范圍不夠廣、程度不夠深、水平不夠高,支撐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作用還不明顯。首先,打造多元融合主體。支持企業通過多種方式實現對資源要素、技術研發和市場開發的有效整合,同時注重發揮平臺型組織、產業集群的重要作用。積極培育融合平臺型企業,引導優勢企業和上下游企業、關聯企業圍繞核心業務和產品共建業務信息平臺、交互研發設計平臺、供應鏈管理平臺、工業云平臺等,形成融合共生的產業生態圈。其次,重點加快現代服務業與重點制造業的融合。推動現代服務業與原材料產業融合,從研發設計到生產制造各環節對接下游企業,加快原材料行業從提供原料產品向提供原料和工業服務解決方案轉變。推動現代服務業與消費品制造業融合,強化研發設計服務與制造業融合發展,通過研發設計提升制造業產品的綠色化、智能化、品牌化水平。推進物流服務與生產制造的無縫對接,借助現代供應鏈優化制造流程,實現供需精準匹配,提升制造業運行效率。借助于新一代信息技術深化現代服務業同先進制造業的融合,重點發展規模化定制、服務型制造、網絡化形同等新業態、新模式。
第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面對國際環境的變化和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的發展趨勢,要加快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要堅持自主可控、安全高效原則,統籌產業體系發展與產業鏈安全,著力鍛造產業鏈供應鏈長板,進一步補齊產業鏈供應鏈短板。要充分發揮我國產業規模、場優勢、產業配套優勢和部分領域先發優勢,加緊打造新興產業鏈,推動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轉型,推動全產業鏈優化升級。推進制造業補鏈強鏈,強化資源、技術、裝備支撐,加強國際產業安全合作,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多元化。形成具有更強創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產業鏈供應鏈。應進一步優化區域產業鏈供應鏈布局,推動產業鏈供應鏈跨區域融通協作。進一步培育一批具有生態主導力和核心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同時推動中小企業提升專業化優勢,培育大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同時,促進創新鏈與產業鏈供應鏈融合發展,推動國家、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高水平科技創新平臺與相關領域產業鏈供應鏈上的龍頭企業的對接與協作,聯合開展重大科研項目的攻關與科技成果的轉移轉化。
第五,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用新一代信息技術賦能現代化產業體系。一方面,大力推進產業數字化。加快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全面系統地推動企業研發設計、生產加工、經營管理、銷售服務等業務的數字化轉型。促進互聯網平臺、行業龍頭企業等開放數字化資源和能力,協助推進傳統企業和中小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推動傳統產業基于自身特點和要求實現全方位、全鏈條數字化轉型。大力提升農業數字化水平,發展智慧農業,提升農業生產、加工、銷售、物流等各環節的數字化水平。推進智能制造,發展個性化定制、網絡化協同等新模式。加快推進商貿、物流、金融等服務業數字化轉型,大力發展數字商務,進一步提高服務業服務質量和效益。另一方面,大力推進數字產業化。進一步增強關鍵數字技術創新能力,提升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競爭力。進一步提升基礎軟硬件、核心電子元器件、關鍵基礎材料和生產裝備的供給水平,提升關鍵產品的自給保障能力。加快推進信息技術軟硬件產品產業化、規模化應用,做大做強軟件產業。引導支持平臺企業加強數據、產品、內容等資源的整合共享。推進區域數字經濟協同發展,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
(作者為南開大學經濟與社會發展研究院教授、博導,產業經濟研究所所長)
【注: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工業化后期與新產業革命交匯下的我國制造業與服務業融合發展研究”(項目編號:19AJY012)的成果】
責編/韓拓 美編/李祥峰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