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通24小時“居家康復咨詢熱線”,全天候服務轄區內居民;堅持中西醫結合,充分應用中藥湯劑開展治療工作;開展家庭健康員培訓,給孤寡獨居老人、殘疾人士等派發愛心防疫包;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設置發熱診室,24小時接診……當前,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落實新階段疫情防控各項舉措,不斷提升防控的科學性、精準性、有效性,護佑人民群眾健康安全。
新冠病毒是新病毒,阿爾法、貝塔、伽馬、德爾塔、奧密克戎……不斷出現的新冠病毒變異株,讓防控變得異常困難。近三年來,我們始終根據病毒變異的特點趨勢和臨床治療的實踐經驗,邊防控、邊研究、邊總結、邊調整,以有針對性的防控措施,有效應對了全球五波疫情沖擊,有效處置了國內100多起聚集性疫情,有力保護了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從病毒基因測序,驗明新冠病毒的“正身”;到分離病毒毒株,為疫苗研發奠定基礎;再到篩選“三藥三方”,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對病毒認識的不斷深入,為我們進行醫療救治、科學精準防控提供了堅實基礎。我們的每一次優化調整都經過了反復研判、科學論證,目的是為了更好地適應疫情防控的新形勢和新冠病毒變異株的新特點,為了最大程度保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正如泰國中華總商會副主席奔勇所說,“中國不斷優化完善防控措施,是實事求是、尊重規律、因時因勢作出的科學判斷”。
科學的認知是作出科學決策的基礎。傳染病病原體的特性,疾病的特征、傳播速度和范圍、對生命健康的危害、對社會經濟的影響,以及人群的免疫水平、衛生健康系統的防控救治能力等,是我國傳染病防控策略動態調整的依據所在。當前,國際和國內監測數據證實,奧密克戎變異株的致病力和毒力相比原始株和其他關切變異株顯著減弱。國內外專家普遍認為,病毒變異大方向是更低致病性、更趨向于上呼吸道感染和更短潛伏期,新冠病毒所致疾病將逐步演化為一種常見的呼吸道傳染病。在這種情況下,審時度勢、科學優化防疫措施是必要的、正確的、負責任的。綜合評估病毒變異、疫情形勢和我國防控基礎等因素,將新冠病毒感染從“乙類甲管”調整為“乙類乙管”,既是實事求是、因時因勢優化完善防控措施的主動作為,也是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戰略、長遠之舉。
實施“乙類乙管”不是放開不管,而是要加強科學研判,采取更有針對性的防控措施。從抓實抓細醫療救治資源準備、著力保障群眾用藥需求,到全力做好老年人、兒童等重點人群的防護和救治工作;從強化老年人疫苗接種和健康管理,到切實加強農村地區疫情防控,當前,各地區更加突出精準和高效,推動各項優化措施落地見效。堅持科學防治、精準施策,完善應對準備,調整防控措施,統一規則、分類指導、防范風險,就能確保平穩有序實施“乙類乙管”,實現“保健康、防重癥”的工作目標。要落實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乙類乙管”疫情監測方案》,動態掌握人群感染發病水平和變化趨勢,科學研判和預測疫情規模、強度和流行時間,動態分析病毒株變異情況以及對傳播力、致病力、免疫逃逸能力及檢測試劑敏感性的影響,及時跟蹤研判并采取針對性措施,為疫情防控提供技術支撐。
尊重科學是抗擊疫情的有效武器。面對前所未知的新型傳染性疾病,我們秉持科學精神、科學態度,把遵循科學規律貫穿到決策指揮、病患治療、技術攻關、社會治理和優化調整防疫政策各方面全過程。面向未來,繼續秉持科學精神、科學態度,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根據實際情況精準施策,讓各項防控工作更科學、更精準、更有溫度、更富成效,我們一定能切實保障好人民健康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抗擊世紀疫情的全面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