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發揮黨和國家功勛榮譽表彰的精神引領、典型示范作用,推動全社會見賢思齊、崇尚英雄、爭做先鋒。“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英雄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精神坐標。只有感悟英雄精神,傳承紅色基因,才能守好紅色江山。年輕干部作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主力軍”,應當從緬懷英烈中秉承英烈遺志,錘煉自身“英雄氣”,做砥礪奮進的時代“弄潮兒”。
堅定“茍利國家生死以”的愛國心,凝練“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氣節。英雄烈士是民族的記憶、國家的脊梁和歷史的豐碑。古有“愿得此身長報國”的拳拳之心,有“位卑未敢忘憂國”的諄諄勸誡,有“雖九死其猶未悔”的堅定信念;今有“甘做隱姓埋名人”的無悔奉獻,有“清澈的愛,只為中國”的崇高信仰。一代代英雄烈士以深沉的愛國情懷與鏗鏘的民族志節,成為華夏兒女的情感依附、精神歸宿和前進源動力。年輕干部應始終保持赤子之心,堅定對國家的忠誠信仰,忠于和熱愛黨的事業,不改其心、不移其志,立志成為新時代新英雄楷模。當胸懷“國之大者”,自覺將個人理想融入國家和民族的偉大復興中,真正把愛國之情、報國之心、強國之志轉化為實實在在的行動,以赤誠忠心書寫“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的無悔篇章。
砥礪“敢叫日月換新天”的革命膽,錘煉“不破樓蘭終不還”的英雄氣魄。撫今追昔,每當民族存亡、國家危難之際,總有人挺身而出、迎難而上,成為時代的英雄。從“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的豪情壯志,到“三千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沙場拼搏,再到“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尸還”的視死如歸,歷代英烈以堅若磐石的理想信念、百折不撓的英雄氣概、舍生忘死的犧牲精神,鍛造出中華民族不屈的“鋼鐵脊梁”。新時代的年輕干部要秉承英烈遺志,激發韌不拔、拼搏奮斗的干事精神,以“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開拓精神、“越是艱險越向前”的英勇氣概和不屈不撓的意志品質,攻堅克難化解社會矛盾、逆流而上突破發展瓶頸、不畏艱難推動改革大業,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
厚植“一枝一葉總關情”的俠義情,淬煉“但愿蒼生俱飽暖”的英雄氣概。英雄往往來自平凡,真正的英雄甘于以自身的付出守護人民的平凡生活。比如扶貧干部焦裕祿和黃文秀,他們堅守共產主義信仰,恪守對黨和人民的莊重承諾,不懼山之遠水之深,用腳丈量大地、以汗水換取人民笑容。推進偉大事業,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年輕干部應深刻認識偉大出自平凡的思想內涵,站穩人民立場,堅持人民至上。堅持眼睛向下、腳步向下,腳下多沾泥土、手上多辦實事,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解民憂、暖民心。提振為民奮斗、為民服務的信念,敢于在戍邊、搶險、攻堅、扶貧等任務中沖鋒在前,以英勇無畏之姿奮力前行,為社會穩定祥和、人民安居樂業貢獻力量,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不平凡的業績。(作者:謝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