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論語】
近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為新一年經濟工作提出明確部署,也為扎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規劃實施路徑。
擴大內需戰略與我國經濟發展實際緊密相關。事實上,內需也是保證中國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的關鍵要素。2021年內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79.1%,較上年提高4.4個百分點。隨著我國經濟進入工業化中后期,經濟總量達到世界第二,在穩定出口的同時,將擴大內需作為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成為必然選擇。歷史經驗證明,內需和外需在一國不同經濟發展階段發揮的作用不同。一般情況下,外需拉動在一國經濟起飛階段發揮巨大作用。經濟繁榮程度達到一定水平后,內需將在經濟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服從并服務于高質量發展,理應成為新時代擴大內需的基本遵循。
消費作為內需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不斷凸顯。自2013年開始,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投資貢獻率,2019年最終消費支出對GDP增長貢獻率為57.8%,高于資本形成總額26.6個百分點;2021年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65.4%,拉動GDP增長5.3個百分點,已成為我國增強經濟增長內生動力的主引擎,在擴大內需戰略中具有重要地位。
為有效促進消費增長、推動消費持續恢復,需要進一步縮小收入差距增強消費信心。一是逐步提高城鎮低收入戶最低生活保障,加大對農村特定地區低收入者的幫扶力度,健全社會“托底”機制,在初次分配與再分配中向低收入人群傾斜,推動低收入群體收入穩定增長;建立健全工資性收入隨企業利潤增長動態調整機制,擴大中等收入群體。依法保護居民合法經營收入,有序以個人所得稅等稅制體系調節過高收入,發揮再分配調節機制的作用,縮小居民收入差距。二是促進農民收入穩定增長。引導農村地區以資源稟賦為依托經營特色產業,推動規模化、集約化、差異化發展與產業鏈條延伸,穩步提升農村居民經營性收入。支持建立商務領域農民工就業服務平臺,在農村地區建設養老、托幼、家政等生活服務業技能培訓基地,增加中低收入農民的可支配收入。
發揮流通環節吸納就業功能。支持微商、電商、網絡直播、知識分享等平臺發展,以微經濟實現兼職就業和副業創業,形成靈活多樣的個體經濟就業池,引導用工外包服務等平臺規范發展,多渠道增加就業。支持小店發展,鼓勵小店市場主體實施專業化、差異化、特色化發展,打造“小而美”精品品牌。引導線上線下創業平臺優化服務質量并減免服務費用,優化證照辦理等政務服務,降低小店的線上線下創業成本,激發各類主體創新動力和創造活力。
優化新型消費供給,培育新型消費領域,優化免稅政策體系,支持發展免稅零售,引導免稅零售企業實施差異化、多元化經營,構建良性競爭格局,有序增設免稅城市和門店,拓寬免稅消費空間。推動制造業與流通領域跨界融合,支持零售與批發領域的龍頭企業開展供應鏈逆向整合,建設柔性化供應鏈,實現個性化、多元化、定制化供給。優化發展與享受型服務消費供給,大力發展文娛、旅游、體育等服務消費產業,鼓勵服務內容、業態與模式創新,推動服務消費場所的數字化、智慧化改造升級,豐富購物中心等消費場所運動、康養、餐飲等業態配置,構建滿足多元消費需求的一站式體驗消費場景。
雙向推進多層次城市消費體系和縣域商業體系建設。首先要高質量培育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優化城市核心消費商圈布局。推動集聚國內外優質消費資源,促進商圈內不同經營模式和業態優勢互補、信息互聯互通,增強場景化、立體化、智能化展示功能,形成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步行街、商業街、購物中心等地標式場所。其次要完善社區便民商業網點。推動補建和提升基本便民商業網點覆蓋率,鼓勵品牌連鎖便利店業態發展,支持搭載多元生活服務功能,提升社區便民服務質量。再次要培育縣域領先商貿流通主體,完善商業網點業態配置。加快縣城綜合商貿服務中心改造升級,鼓勵供銷社、郵政等創新發展,依托點多面廣的網絡優勢完善農村商貿流通綜合服務水平,支持電商平臺、供應鏈綜合服務企業等賦能農村傳統商業網點,以數字化技術、供應鏈管理等助推提質增效,發展新型品牌連鎖業態。
(作者:依紹華,系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市場流通與消費研究室主任)
1至11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8%,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0%。
今年全國糧食總產量達到13731億斤,比上年增加73.6億斤,增長0.5%,連續8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
1至11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520043億元,同比增長5.3%。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長19.9%。
(劉坤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