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社會中最古老、最基本的組織形式,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給一個家庭留下正確的價值觀、財富觀、生活方式,往往比留下金錢權力更為重要。習近平總書記曾說,“作為父母和家長,應該把美好的道德觀念從小就傳遞給孩子,引導他們有做人的氣節和骨氣,幫助他們形成美好心靈,促使他們健康成長,長大后成為對國家和人民有用的人”。從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的家風與家庭教育中,我們可以體會到家庭教育對一個人的重要性。
父母是最好的老師
錢學森是世界著名科學家、空氣動力學家、中國載人航天奠基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被譽為“中國導彈之父”“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3歲那年,其父錢均夫在北京當時的教育部任職,由于公事繁忙,教育兒子的重擔就落在了其母章蘭娟肩上。章蘭娟為杭州富商之女,熱情開朗、心地善良,一心一意相夫教子,在錢學森尚未到讀書年齡時就擔負起了家庭教師的職責,教他讀書、識字、畫畫、寫毛筆字等。章蘭娟有著極強的計算能力和記憶能力,經常跟兒子做心算游戲,為錢學森數學愛好的培養奠定了基礎。
錢均夫小時候就學于當時維新的杭州求是書院,到過日本學習教育和地理、歷史。后來雖然工作繁忙,但在家是一位盡職盡責的父親。博學多才、謙恭本分的父親創造了家庭濃厚的文化氛圍與求實精神,這對幼年錢學森的成長至關重要,甚至是決定性的。錢均夫家教嚴格,懂得“幫其學,莫如立其志”。在錢學森幼年時,錢均夫就給兒子講莊子的《逍遙游》,在父親的引導下,錢學森自小便立下了鯤鵬之志。錢均夫十分重視培養錢學森多方面的才智,使其得到充分的發展。他的書房藏書頗豐,允許錢學森在其中任意翻閱瀏覽,他還親自為兒子挑選畫報、小人書。在父親的指引下,讀書成了錢學森一生中最大的愛好。錢學森后來常說,“父親是我的第一位老師”。
錢學森受到中國人的尊敬,不僅是因為他對國家的杰出貢獻,更是由于他是一個精忠報國、富有民族氣節的中國人,而這也歸因于父母的教誨。母親經常給幼年的錢學森講諸葛亮輔佐蜀國“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杜甫“憂國憂民”、岳飛“精忠報國”、陸游“臨終示兒”、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等故事。父親多次向錢學森講授“學習知識,貢獻社會”的家訓,指導他讀一些有關中國傳統文化的書,并說:“任何一個民族的特性和人生觀都具體體現在它的歷史中。精讀史學的人,往往是對祖國感情最深厚、最忠誠于祖國的人。”這些都激發了錢學森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和深厚的民族自豪感。
縱觀錢學森青少年的成長過程,可以發現其父母的教育與影響發揮了重要作用。錢學森曾借用弗洛伊德的一句話來表達他的感受:“受到父母無限寵愛的人,一輩子都保持著征服者的感情,也就是保持著對成功的無限信心,在現實中才會經常取得成功。”所以,每一位父親和母親都要發揮自己的優勢,在自己擅長的地方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全面發展,擁有一個成功而又幸福的人生。
智識教育與美育德育并行
錢學森在音樂、美術、文藝等人文領域也有著深厚的造詣。錢學森非常富有想象力,當他遇到難題時,單靠邏輯推理百思不得其解時,靠藝術的形象思維、靠直感甚至朦朧的夢境,往往都能使他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錢學森這些綜合素質的養成發端于早年所受的課外教育。錢均夫很懂得現代教育,他認為興趣廣泛的人是具有創造力的,同時也是充滿靈性和活力的。錢均夫一方面讓錢學森學理工,走技術強國之路,另一方面又送錢學森去學音樂、繪畫等藝術課,給他以形象思維的訓練。錢均夫還特別注重培養錢學森對大自然的熱愛,每年春秋季節總是帶著錢學森登香山、賞美景。每到錢學森放暑假時,錢均夫還讓他去野外抓蝴蝶,回家再讓他查資料制成標本。錢均夫為兒子創造了一個快樂、自由的成長環境。
錢學森青少年時期受到的形象思維訓練,要遠遠大于同時期其他人,這些藝術上的修養對他后來的科學工作尤為重要,開拓了他的科學創新思維,使他在加州理工念博士的第二年就和導師馮·卡門一起提出了“卡門——錢近似”公式,解決了航空界幾十年沒有解決的調整飛機機翼設計的問題,從而躋身世界一流科學家行列。當錢學森把父親讓自己學畫畫、音樂等故事告訴導師馮·卡門時,馮·卡門說:“你的爸爸了不起!”
在應試教育下,家長往往更為關注的是子女的學習成績,對子女的心靈成長以及興趣愛好關注不夠。我們可以從錢學森的成長環境中吸取經驗,真正以人為本,對單純的應試教育進行反思,讓孩子們盡快回到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道路上來,快樂地學習,健康地成長。
言傳身教,潛移默化
許慎的《說文解字》對教育是這樣解釋的:“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養子使作善也!”簡單來講就是“言傳身教”,父母對子女的教育更多的是榜樣的示范和標桿作用。
在錢學森的印象中,母親是極少說教的,她總是以自己寬厚仁慈、樂善好施的一言一行,“潤物細無聲”地影響和教育兒子。錢家在北京獨居的四合院,與下層市民相鄰,窮苦的朋友和鄰居只要到家中求助,母親總是溫和熱情地接待他們,借給他們糧食和錢,倘若無力償還,母親決不再提起,正如錢學森所回憶的,“我的母親是個感情豐富、純樸而善良的女性,而且是個通過自己的模范行為引導孩子行善事的母親。母親每逢帶我走在北京大街上,總是向著乞討的行人解囊相助,對家中的仆人也總是仁厚相待”,“母親的慈愛之心給了我深遠的和連綿不斷的影響”。
錢學森得益于父母的身教,并且日后也像自己的父母一樣,又將這樣的家教傳統身體力行傳承下去。有一次,炊事員對錢學森的兒子錢永剛說:“你看你父親每次下來吃飯,都一叫就到,而且總是穿得整整齊齊,從來不穿拖鞋、背心。這是他看得起咱,尊重咱!”這讓錢永剛很是震驚,他說:“父親秉承了奶奶和爺爺的身教傳統,他從來不言教,只談身教。”
孩子身上有父母的影子,是對父母一舉一動的模仿、一言一行的重復。因此,那些渴望孩子“成龍”“成鳳”的父母,不必對孩子厲聲呵斥,因為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父母的言傳身教。成為孩子的“點燈人”,給孩子樹立榜樣,這是一種內在力量的驅動,比靠說教、時刻監督更能讓孩子感同身受,錢學森生長在這樣一個家庭非常幸運。這種優越的家庭環境絕不僅僅是衣食上的富足,更是精神世界的充盈、視野上的開闊、品質方面的陶冶,這對錢學森的健康成長起了決定性的作用。錢學森家庭的教育理念為我們樹立了很好的榜樣。
(作者單位:湘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